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代序·
我很羡慕你是中国人

Japan

VS

China

本人与作者姚耀交往甚久,之前我们一起在日本最大的商社供职时,因为商业往来,出差去过四十多个国家。多年来我最深的感触是,中国和日本两国的关系无疑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站在一个日本人的角度看,中日交往,对全世界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中国企业在日本市场,以及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在它们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着各种各样的误解、疑惑和困难。加之媒体在一些问题上片面的推波助澜、狭隘的煽情表达,使两国人民互相之间的交流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距离感。这种时候,在两者之间起到桥梁作用的专业人士就显得特别关键和重要了。

中国从“世界工厂”变身为“世界市场”的速度是前无古人的。外国企业必须充分理解这一点并在与中国的交往中随时、及时地改变自己的认知和战略。相比之下,欧美企业在应对这种飞速变化时能做到游刃有余、张弛适度,而日本企业却往往瞻前顾后、犹犹豫豫,很难跟上中国变化和成长的节奏。由此,在中国丧失商业机会的日本企业不在少数。

决策和迟缓的日本企业,近几年来总算出现了变化。以前,不管是已经进入中国的企业,还是尚未涉足中国的企业,除了这些企业的中国担当者外,决策者对“中国商机“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他们缺乏敏感的“中国嗅觉”,其中一些抱着先试试看的无所谓的心态……而现在,日本国内的产业结构严重缺乏活力、几乎所有的企业决策层都迫切而真切地感到:要做中国生意,越早越好!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趋势,但是,积极提速背后,问题也随之产生了。有的日本企业和日本人仍然抱着二三十年前的观念看待与之合作的中国伙伴,有的日本企业渴望一步登天、认为自己的产品和技术不需要经过艰苦和长期的经营就自然而然会获得市场的认可……造成很多积极进取的企业,在进入中国一段时间后陷入了高不攀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总体来说,日本人对跨文化差异的认识严重不足,感觉单纯凭借前任的经验,或者比自己先到几年中国的日本人的传授,就什么能搞懂、什么能解决,完全丧失上世纪八十年代刚刚进入欧美市场推销日本时的敬业和钻研精神。

最近,中国媒体也在检讨快速成长中慢不下来的苦恼。浮躁,并非只是高速发展的新兴国家的专利,日本人和日本企业,要么蜗居国内无所事事、甘愿做“食草族”;要么冒冒失失地冲进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梦想着一觉醒来张嘴就能咬下一大块蛋糕……

我一直很同意姚耀“发明”的“ 1 9 定律”。简单概括,就是一个日本人到海外,周围有日本人和中国人一起共事;中国人对他说的 10 句话里 9 句真 1 句假,日本人对他说的话里 1 句真 9 句假,那么,最终那个日本人十有八九还是会相信日本同事。但是,中国人和欧美人不一定会这样,他们到海外去工作或生活,适应一段时间后,反而更愿意相信当地人的感觉。在给日本客户提供各种各样解决方案、提供策划方案的过程中,作者的“原作”往往会以我这个日本人的名义“粉饰”一下后传递出去,这样往往能得到更多的信任;尽管,我们的方案至今没有失败的先例。

其实,凭借作者的能力和表达,已经完全能够在日本众多企业家面前指点江山了,但谁叫我们是好搭档呢!

经常听到有人说“架起中日间友谊的桥梁……”之类的话。桥梁的构建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要让人和车都能迅速安全通过的桥梁,其实属于稀缺品种,但愿更多日本人和中国人都能理解到这一点。

作为日本人,读着姚耀写的这本书,时而冒出冷汗、时而无地自容、时而又会感到一丝安慰、时而还会觉得振奋和愉悦……我不愿评价书中作者所提到的,关于中国的人和事;但是他所提到的关于日本的人和事,连我这样地地道道的日本人,都经常会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

我一直对作者说:“我很羡慕你是中国人!”作为中国人,姚耀一直保持着自我反省的清醒头脑,这让我这个日本人更加敬畏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理念,表面上,中国人为当前的发展大业骄傲和自豪,但骨子里我了解他们其实非常清醒和现实。也许,姚耀先生选错行当了,当外科医生更合适些吧?

(日本)株式会社 A-commerce 代表取締役社長 &CEO
秋葉良和
2010 7 16
写于东京港区赤坂 pYrQvDtOz9USN+Kmt+lPsUjXn9TpEbNFrt/sVlTP+KgOgUiFFsXRHY9fnouMwDZ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