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乾卦第一
——六龙天上飞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健健),夕惕若,

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通)九,见群龙无首,吉。

乾卦:最通神明,利于占卜。

阳爻一,好像深藏不露的龙,什么都不做。

阳爻二,好像在田野中看见龙,利见大人。

阳爻三,君子总是自强不息,整日劲头十足,彻夜保持警惕,虽有危险,却无大患。

阳爻四,好像龙潜深渊,时而跃出水面,也无大患。

阳爻五,好像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阳爻六,好像龙飞得太高,难免后悔。

六爻皆九,好像群龙,〔上出重霄,只能看见尾巴〕,看不见头,吉。

【大义】

此卦是《易经》首卦,重乾(下卦是乾,上卦也是乾), 六爻皆阳,古人叫纯阳。它以龙为象,代表天。六爻,从下到上,全讲龙,从潜伏深渊到上出重霄,一步接一步。

【校读】

音qiá。古书多用为干湿之干(繁体作乾),这里当卦名,读音稍异。《归藏》佚文同今本。 许慎谓乾有上出之义,从乙倝声 (《说文解字·乙部》) 。马王堆本作“键”(上博本缺)。《易传》以健训乾,健指强健。如此卦《大象》 (《象上》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就是解释健。 《说卦》2:5:“乾,健也。”也是以健释乾。案:许慎释乾,除小篆,还列有籀文,可见《史籀》有乾字。秦系文字有这种写法,没问题。乾字见于出土文字,最早是睡虎地秦简(都是当干湿之干), 更早的实例尚未发现。许慎说,倝字从旦 (《说文解字·倝部》) 。倝即古韩字,似与立旗杆测日影有关。

潜龙,勿用 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勿用”,与“用”相反,表示不作为。 《易经》中的“用”与“勿用”分三种,一种后面什么也不接,一种后面接动词,一种后面接动词短语。这两个词,在《易经》中使用频率极高,绝大多数都不能理解为“使用什么”或“不可使用什么”。比较所有辞例,我们不难看出,它的确切含义应与行动的选择有关。特别是第三类,往往都是表示对某种行动的肯定或否定。《周易》是卜筮之书。它必须对各种行动的可行性做出判断。“用”和“勿用”就是这种判断。“用”字加在动词或动词短语前,都是表示对这种行动的肯定,有时为了加强语气,还在“用”字上再加“利”字,并不等于今语之“利用”。“勿用”是相反的表达。《易经》只用“勿用”,不用“不用”。

见龙在田 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见”,《释文》读现。读现,是把“见”当“龙”的修饰语,把“见龙”理解为出现的龙,就像上文“潜龙”是潜藏的龙、下文“飞龙”是飞翔的龙。但这个“见”与“见大人”的“见”、“见群龙”的“见”应该一样,不必读现。

利见大人 “大人”与“小人”相反,有点类似后世占卜书上的“贵人”,指有身份地位的人。这个词在《易经》中一共出现过12次,6次用于卦辞,6次用于爻辞。用于爻辞者,阳爻4次,阴爻2次。其辞例,以“利见大人”最多,高达7次,还有一次作“用见大人” (《升》卦卦辞) ,也是类似表达。案:《易》例,阳爻利大人,阴爻利小人。如《否》卦六二:“小人吉,大人否”,就是说利小人,不利大人。但《蹇》卦上六为什么说“利见大人”,其《小象》 (《象下》39 )有解释:“利见大人,以从贵也。”所谓“从贵”,是说上六下从九五,以九五为大人。“利见大人”亦见本卦九五。九二、九五都是中位。

君子 古人对贵族子弟的泛称。这个词也是“小人”的反义词。案:“君子”在《易经》中一共出现过18次,3次用于卦辞,15次用于爻辞。用于爻辞者,阳爻9次,阴爻6次。“君子”见于阴爻,也是不利的一方,这是它与“大人”类似的地方。“大人君子”,古书常见,可见“君子”与“大人”相近。《易经》有“大君”一词,见于《师》卦上六、《履》卦六三、《临》卦六五。《师》卦上六的“大君”,上博本作“大君子”,马王堆本、双古堆本作“大人君”,似乎“大君”是“大人君子”的缩略语。但我们要注意,“君子”与“大人”还不能划等号。如《革》卦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处)贞吉”,“大人”和“君子”就不一样。我理解,“君子”出身高贵,未必居官有爵禄,“大人”是居官有爵禄的人,地位比君子高。

终日乾乾 “终日”指整个白天,“乾乾”即健健。

夕惕若 “夕”,承上省“终”字,这里指彻夜。这两句话,就是古人常说的“夙夜匪(非)解(懈)” (出《诗·大雅》的《烝民》和《韩奕》)。

今本《易经》,有无之无一律作无, 绝不作無或亡;丧亡之亡(表示失去)一律作亡,绝不与无字相淆。无字,写法同简化字,并非简化字方案所发明,而是战国就有,秦汉也还用。无,许慎说是古文奇字。《说文解字·亡部》:“無,亡也。从亡無声。无,奇字无,通于元者。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说一字而三体并存。它们是什么关系,许氏已不能明。其所谓“无通于元”,王育所谓“天屈西北为无”(指天字右下作曲笔),正属于他讥笑的“俗儒说字” (《说文解字》叙) 。今据古文字材料,三言两语,试加归纳,讲一下无字的源流。案:亡是商代之无,無是西周之无。战国,六国多以亡为無,秦国多以無为無,各承其绪,无字出现,不太流行。汉代从秦,唯行篆隶,無乃升为正体,但以亡为無,古书多有,不能尽改,两者仍平行。西汉,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是無、无并存。武威汉简只用無,不用无。三种无字,各有来源:亡是芒之初文,刀上加点,是表示刀刃所在;無是舞之初文,无是夫的变体(与元、天无关)。《周易》,上博本是以亡为無,马王堆本和双古堆本是以无为無,都不用無,这点很重要。它可证明,《易经》中的“悔亡”,绝不是“无悔”的倒读。

或跃在渊 与初九相应。初九的“潜龙”是潜伏在深渊,这里是说,有时它会跳出水面。

飞龙在天 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亢龙,有悔 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亢”音kàng,指极高。

用九 马王堆本作“迵九”(上博本缺)。“迵九”即通九,指此卦六爻皆九。下《坤》卦“用六”同。案:战国文字多以甬为用。甬即通字所从。下《履》卦六三“武人为于大君”,马王堆本作“武人迵(用)于大君”(上博本亦缺),也是迵、用相通之例。

见群龙无首,吉 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易经》多以“首”指最上一爻,“尾”指最下一爻。此卦六爻皆龙,上九并无特殊地位,故曰“无首”。参看《比》卦上六“比(之)无首,凶”。 Z35X3DJv7aREfRMqM0BlmofNln7Henduzo6eopX71hu71VnEVTTecaFSzzocwye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