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坤卦第二
——母马地上跑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初六,履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六五,黄裳,元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用(通)六,利永贞。

坤卦:最通神明,利母马之占。君子出行,先头迷路,后来找到投宿的地方,有利。从西往南会找到朋友,从东往北会失去朋友。卜问安定,吉。

阴爻一,踩上薄霜,冰冻三尺的日子就不远了。

阴爻二,方方正正、广阔无垠,是大地之象。用不着连续占卜,事无不利。

阴爻三,大地有大地的文理,可以用来占卜。偶尔为王做事,即使不成功,也要坚持到最后。

阴爻四,一言不发,好像把袋子的口扎起来,既无责怪,也无夸赞。

阴爻五,像黄色的下衣,最为吉利。

阴爻六,像龙斗于野,其血为黑、黄二色。

六爻皆六,利于长期占卜。

【大义】

此卦是《易经》第二卦,重阴(下卦是坤,上卦也是坤), 六爻皆阴,古人叫纯阴,它以母马为象,代表地。

读《易》要一对一对读。《乾》、《坤》是开天辟地的卦。《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是头两句。这两卦是《易经》的头两卦。

《易经》有所谓“八经卦”,即乾、坤、坎、离、震、艮、巽、兑。它们的重卦,易家叫“八纯卦”。乾、坤、坎、离分在上经,震、艮、巽、兑分在下经,《乾》、《坤》是八纯卦的第一对。《易经》讲天地阴阳,是以这两卦为门户和关键。龙在天上飞,马在地上跑,一龙一马,管着所有卦,古人最重视。《文言》就是专论这两卦,以之为读《易》的纲领。

《易经》分上下经,旧说上经讲天地,下经讲人伦,其实不尽然。我们只能说上经的头两卦是讲天地,下经的头两卦是讲人伦,如此而已。

【校读】

除作卦名或当雌性、女性讲,在汉字中绝少使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坤部》以为这是陈字古文的另一种写法,从阜与从土同。此字,《归藏》佚文作“ ”。这种写法的坤字也见于《碧落碑》、《汗简》、《古文四声韵》等书,与贵字的古文写法非常接近。 贵是见母物部字,坤是溪母文部字,古音也很接近。此字,马王堆本作“川”(上博本缺)。川是顺字所从,《易传》以顺训坤。如此卦《彖辞》 (《彖上》2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柔顺利贞。”《说卦》2:5:“坤,顺也。”乾是刚健,坤是柔顺,正好相反。

牝马 母马。牝音pìn。

有攸往 指有出行之事。“攸”训所。《易经》中,“攸”字很多,“所”字很少。“攸”字有两种用法,一种是“有攸往”或“无攸往”,一种是“无攸利”(注意,《易经》只说“无攸利”,不说“有攸利”)。《家人》六二还有一个例子,是“无攸遂(逐)”。所字,《易经》只出现过四次:《讼》卦初六、《解》卦卦辞、《旅》卦初六、《涣》卦六四。其中《解》卦卦辞,是以“无所往”对“有攸往”,可见攸和所,意思差不多。

《易经》中的“主”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客主之主,见此爻和《明夷》初九;一种见《睽》卦九二,《丰》卦初九、九四,我怀疑是死者之主,即宗庙中立有木主的鬼。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从西往南,以阴从阳,吉,故曰“得朋”;从东往北,以阳从阴,不吉,故曰“丧朋”。 案:《蹇》卦卦辞有“利西南,不利东北”,《解》卦卦辞有“利西南”,与此同例。《易经》中的“朋”不是朋贝之朋(货币单位,十贝为朋),而是朋友之朋。早期古书中的“朋友”,有别于“父兄”(血亲)、“婚媾”(姻亲),指没有血缘关系的同辈。同学、同事、同僚,都可叫“朋友”。

履霜,坚冰至 霜、冰皆阴,为坤象。

直、方、大 坤代表地。古人认为,天如覆碗,地如方盘。这三个字是形容大地。此卦《大象》 (《象上》2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正是讲地势之象。

占卜术语。龟卜、筮占都用这个术语。习有袭义,指一次占卜接着另一次占卜。

含章 含有文理。下《姤》卦九五也有这个词。天有天文,地有地理。这里指大地的文理。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况阳春召我以美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正所谓“江山如画”。

无咎无誉 “咎”是责怪,“誉”是夸赞,两者相反。此语又见《大过》九五。《易经》中的这两个字还有一个意思,是指运气的好坏。咎是坏运,誉是好运。

黄裳,元吉 “黄”为地色,于五行方色为中色。“裳”为下衣。案:黄字,《易经》八见 (《坤》卦六五、上六,《噬嗑》六五,《离》卦六二,《遯》卦六二,《解》卦九二,《革》卦初九,《鼎》卦六五) ,多在六二或六五,不在下卦之中,就在上卦之中。例外有三:《坤》卦上六的“黄”指地色,《解》卦九二的“黄”指六五,《革》卦初九的“黄”指六二。《诗·邶风·绿衣》有“绿衣黄裳”。《仪礼》有“玄裳”、“黄裳”、“杂裳” (见《士冠礼》和《特牲馈食礼》) 。黄色是三元色之一,古人以为吉祥色,非常喜欢。如《左传》昭公十二年,南蒯枚筮,遇《坤》之《比》,曰“黄裳元吉”,子服景伯解释说:“黄,中之色也。裳,下之饰也。元,善之长也。中不忠,不得其色;下不共(恭),不得其饰,事不善;不得其极。外内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恭,供养三德为善,非此三者弗当。且夫易,不可以占险,将何事也?中美能黄,上美为元,下美则裳,参成可筮,犹有阙也。筮虽吉,未也。”他把“黄裳元吉”四字拆读,称为“三德”。这是道德发挥,不是文字训诂。《左传》襄公九年,鲁穆姜对“元亨利贞”的解释是同样的例子。

龙战于野 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其血玄黄 “玄”为天色,“黄”为地色。《文言》2:2:“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疑指天龙、地龙斗于野,其血玄黄。 MB/PhgFiIzY9iO+wbDDKowQHDu9/tQz3YpeVp+f7Oiwk+BFu3W1yBOOgEvUIe6v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