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虽然我们对悲伤的同情一般是比我们对快乐的同情更为鲜活的感受,但是它往往远远不如当事人自然感受到的那么强烈

虽然我们对悲伤的同情不见得会比对快乐的同情更为真诚,但是它却总是更引人注意。“同情”一词,就其最严格的和最原初的意义而言,是指我们对别人的各种痛苦而非各种快乐的同情共感。一位有创见且具敏锐洞察力的已故哲学家曾认为,必须通过论证来证明我们对喜悦具有一种真诚的同情以及恭贺他人是人类天生的一种秉性。我相信,绝没有人会认为有必要去证明怜悯也是这样一种人类天生的秉性。

首先,我们对悲伤的同情在某种意义上比对快乐的同情更为普遍。即使悲伤过了头,我们还是会对它产生一定的同情共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所感确实并未达到完全的同情,即并未达到赞许所要求的与当事人情感完全的和谐与一致。我们不会跟受难者一道哭泣、哀号和悲叹。相反,我们意识到他的软弱和他那过度的激情,但是我们往往还是会为他深感忧虑。

此外,痛苦,无论是心灵的还是肉体的,都是比愉快更具有刺激性的感受。虽然我们通过同情共感所产生的痛苦远远不如受苦者本人所自然感受到的痛苦强烈,但是它同我们对快乐的同情共感相比,通常是更为生动鲜明的感知,尽管正如我即将说明的那样,对于喜悦的同情共感就其自然的生动性而言则更接近于当事人的原发的快乐之情。

除此之外,我们常常努力抑制对别人悲伤的同情。每当我们不在受难者注意的情况时,我们会因己之故尽力压制这种同情,但是我们并不总是能成功地做到这一点。我们对痛苦的反抗以及对屈服于它的不甘愿必然会迫使我们对它特别地加以留意。而对快乐的同情却从来不必采取这种对抗的做法。也许,我们嘴上说我们为邻居的好运感到高兴,而我们的内心却或许真的在为此而难过。当我们期望摆脱对悲伤的同情共感时,我们常常会感受到它;而当我们乐于怀有对喜悦的同情共感时,却往往不能感受到它。因此,我们日常生活中很自然地就能观察到的一个明显事实是:我们对悲伤表示同情的倾向必定非常强烈,对快乐表示同情的倾向必定极其微弱。

尽管存在这种偏向,我还是斗胆断言:在不存在妒忌的情况下,我们对喜悦产生同情共感的倾向比我们对悲伤产生同情共感的倾向更为强烈;同我们对令人不快的情感怀有的同情共感相比,我们对令人愉快的情感的同情共感更接近于当事人自然感受到的情感的那种鲜活程度。

对于我们不能完全附和的那种过度的悲伤,我们多少还有一些宽容。我们知道,受苦者需要付出多么巨大的努力才能把自己的情感降低到同旁观者的情感完全协调一致。因此,即使他没有成功地做到这一点,我们也很容易谅解他。但是,我们对喜悦的过度却不会这样宽容。因为我们认为,把喜悦降低到我们能够完全体会的程度,并不需要付出如何巨大的努力。

对于一个身体健康、没有债务、问心无愧的人,还有什么可以增加他的幸福呢?对处于这种境况的人来说,所有幸运的增添都完全可以被说成是多余的;如果他因此而兴高采烈,这必定是由极为轻浮的个性所致。因而,这种情况完全可以被称为是自然平常的人类状态。逆境使受难者的心情消沉到低于自然状态的程度,必然远高于顺境能够使他的心情提升到高于自然状态的程度。

同情快乐总是令人愉快的;只要妒忌没有从中作梗,我们的心就会满足地沉浸在那极度的快乐之中。但是体谅悲伤却是令人痛苦的,因此我们对此总是有些不情愿。通常,我们确实有理由哭泣和欢笑,但是,我们总是感到旁观者更可能与我们同欢乐,而非共悲伤。

陷入沉思的悲伤女子
悲伤作为一种负性情绪,通常指是由分离、丧失和失败引起的情绪反应

每当我们衷心地向自己的朋友表示祝贺时——使人性蒙羞的是,我们很少这么做——他们的快乐简直成了我们的快乐;当此一刻,我们心潮澎湃,快乐满溢,我们眼中闪烁的喜悦和满足,令我们的神情容光、我们的举手投足活力四射。相反,当我们安慰正遭受痛苦的朋友时,我们的感受相比于他们的感受又是多么的微弱呀!我们坐在旁边,看着他们,严肃而专心地听着他们向我们诉说自己不幸的遭遇。但是当他们的述说每每为那种自然迸发的激情打断时,我们内心的倦怠之情与他们波荡起伏的心绪要保持一致的距离是多么遥远啊!与此同时,我们可能感到他们的激情是自然的,并不比我们自己在相同的情况下可能感受到的激情强烈。看来,自然认为使我们承受自己的痛苦就已经足够。因此,除了我们减轻别人的痛苦时所需承担的那一部分外,并不要求我们去进一步分担别人的痛苦。

正是由于对别人痛苦的感受迟钝,所以,在巨大痛苦中的恢宏气度总显得格外的庄严高雅。一个能在众多微不足道的灾难中保持愉快心绪的人的行为是彬彬有礼和惹人喜欢的。但是,那一遭遇最为惨重的灾难却仍能保持同样态度的人就不同凡俗了。我们感到,需要多么巨大的努力,才能使那些剧烈的情绪平静下来啊,而这些情绪会自然地扰乱处在他的位置上的每一个人的心绪。根据我们对人性一般弱点的经验,我们期望他能保持这种合宜性是不合理的。对能够做出如此高尚和巨大努力的心灵的力量,我们感到惊奇和震惊。同惊叹和惊讶混合且激发出来的完全同情和赞同的感情,构成了人们恰当地称为钦佩的情感,我们不止一次地提到过这一点。


5jofBLTiTiafp0A5fktKbjOJTDzti59Q4493s1boGVF9jknRql9h+6SH4iCR7pR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