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造一台多士炉要花一辈子

多士炉似乎很不起眼。它问世的时间是1893年,不上不下地卡在电灯泡和飞机这两项重大发明之间。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小家电如今已是居家必备品,普通人拿出不到一个小时的工资就能买到一台质量可靠的多士炉。

然而,当托马斯·思韦茨(Thomas Thwaites)着手研究多士炉时,却发现制造一台多士炉竟然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思韦茨是伦敦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一位主修设计的研究生,他计划从零开始制造一台简单的多士炉,并将这个项目命名为“多士炉项目”。他先拆开一台便宜的多士炉,数了数其中的零件,发现一台小小的多士炉竟然有400多个大大小小的零件。即使最原始的机型也需要下面这些东西:铜,用来制造电插头的插片、电线和内部线路;铁,用来制造烤制主体和弹出面包片的弹簧;镍,用来制造发热元件;云母,一种有点像瓦片的矿石,用来做发热元件的缠绕器;塑料,用来制作插头、电线绝缘体以及光滑机壳。

明确任务内容后,思韦茨马上行动了起来。为了弄到铁矿石,他一路跋涉来到威尔士的一个旧铁矿厂,可那里已经成了一座博物馆。为了把找到的铁矿石熔炼成铁,他想尽办法:先采用15世纪的工艺,结果一无所获;再用吹风机和落叶吹扫器代替风箱,效果也没好到哪里去;最后的方法无异于作弊——他用两个微波炉炼出了硬币那么大的一点儿铁,其中一个微波炉还为此“光荣捐躯”,这种全新炼铁法可是他的新“专利”。

制造塑料也并非易事。思韦茨费尽口舌劝说英国石油公司(BP Amoco)用飞机把他送到近海石油钻井架上采集原油来制作塑料,结果没人搭理他。他又尝试用马铃薯淀粉制造塑料,却被霉菌和饥饿难耐的蜗牛搅了好事。无奈之下,他只好从附近的垃圾场里捡了些塑料,融化后铸成了多士炉的外壳。后来,他干脆就这样一路投机取巧到底——用电解法从安格尔西岛(Anglesey)一座旧铜矿的脏水里提炼出了铜,简单融化了一些纪念币得到了镍,再用皇家艺术学院珠宝系的专业机器将其扯成电线。

这样的妥协实属无奈。“我意识到如果要真的完全从零开始造一台多士炉,可能要花一辈子的时间。”思韦茨坦言。尽管他为了制造这台小家电费尽心思,可造出来的多士炉看起来更像一个多士炉造型的生日蛋糕,整个外壳油乎乎、软塌塌的,像是蛋糕上化得一塌糊涂的糖霜。“接上一节电池,面包片就烤温了,”思韦茨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不过,通上电后会怎么样就难说了。”后来,他还是鼓足勇气通上了电,两秒钟后,多士炉变成了烤面包片。 he10IHIDP44Ss+vMkZWLQjjxsOt5FRA/zMs1a9d7jQmx8+6ubgLNlR9qHESLzCb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