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有三种要掌握的东西(三守)。这三种东西掌握好了,国家就安定,君主自身就荣耀;这三种东西没有掌握好,国家就危险,君主自身就会陷入困境。什么是“三守”呢?
臣子中有人议论掌权者的过失、执政者的过错、举荐臣子的真实情况,君主不是把这些话藏在心里,而是泄露给身边的亲信和有能力的人,使得有话想说的臣子,不敢不先迎合身边亲信和有能力的人的心意,然后才向上把话传达给君主。这样一来,那些说话正直、行为正直的人就不能见到君主,而忠诚正直的人会一天天地被疏远。
君主喜爱一个人,不是直接给他好处,而是等到别人赞誉他之后才给他好处;厌恶一个人,不是直接惩罚他,而是等到别人非议他之后才惩罚他。这样的话,君主就没有了威严,而权势就落在了身边的人手中。
君主厌恶亲自处理政事的辛劳,让群臣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聚集在身边,于是权力就被转移,使得生杀大权、赐予和剥夺的关键权力落在了大臣手中,像这样的情况就是君权被侵害。
这就叫做“三守”没有掌握好。
“三守”没有掌握好,就是被臣下劫持杀害的征兆。
大凡被劫持,有三种情况:有明目张胆的劫持,有借事劫持,有刑狱劫持。
臣子有大臣的尊贵地位,在外面掌握国家的关键权力来笼络群臣,使得国内和国外的事情如果不经过他就不能实行。即使有贤能的人,违背他的人一定有灾祸,而顺从他的人一定有福。这样的话,群臣就没有人敢忠于君主、担忧国家而去争论国家的利害关系。君主即使贤能,也不能独自谋划,而臣子又不敢忠于君主,那么国家就会成为灭亡的国家。这就叫做国家没有忠臣。国家没有忠臣,难道是因为郎中(君主的近臣)的职位空缺、朝臣数量少吗?而是因为群臣拿着俸禄去结交党羽,行营私舞弊之道而不效忠于国家。这就叫做明目张胆的劫持。
臣子出卖君主的恩宠,独揽大权,假托外部的情况来胜过内部的情况,用危险的言辞来描述祸福得失的情形,以此来迎合君主的喜好和厌恶。君主听信了他的话,降低自己的身份、轻视国家来资助他,事情失败了就和君主分担灾祸,而事情成功了臣子就独自专享功劳。那些执政的人,一心一意、众口一词地说他的好话,那么君主听到说他不好的话就一定不会相信。这就叫做借事劫持。
至于掌管监狱、禁制、刑罚的权力,被臣子擅自掌握。这就叫做刑狱劫持。
“三守”没有掌握好,那么这三种劫持的情况就会出现;“三守”掌握好了,那么这三种劫持的情况就会停止。这三种劫持的情况被杜绝了,君主就可以称王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