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孤愤

有智谋权术的人,必定有远见卓识且明察秋毫,不明察秋毫,就不能洞察奸邪的私情;能推行法治的人,必定刚强坚毅且刚正不阿,不刚正不阿,就不能纠正奸邪的行为。臣子遵循法令处理事务,依照法律来处理官职上的事,这样的人不叫“重人”。所谓“重人”,是那种没有命令就擅自行动,破坏法律来谋取私利,损耗国家财富来使自家获利,有能力使君主听从自己,这样的人才是“重人”。有智谋权术的人明察秋毫,如果被君主听信重用,将会洞察“重人”的隐秘私情;能推行法治的人刚正不阿,如果被君主听信重用,将会纠正“重人”的奸邪行为。所以有智谋权术和能推行法治的人得到任用,那么位高权重的大臣必定会在法律的制裁范围之外了。这表明有智谋法治的人与掌权的人,是不能同时并存的仇敌。

掌权的人独揽了国家的重要权力,那么朝廷内外的人都会为他所用。因此诸侯如果不依附他,事情就得不到照应,所以敌国也会为他说好话;各级官员如果不依附他,功业就不能晋升,所以群臣都会为他效力;郎中(君主的近臣)如果不依附他,就不能接近君主,所以君主身边的人都会为他隐瞒实情;学士如果不依附他,就会俸禄微薄、地位低下,所以学士也会为他吹嘘。这四种辅助势力,是奸臣用来掩饰自己的手段。“重人”不能忠于君主而举荐自己的仇人(有智谋法治的人),君主又不能越过这四种辅助势力去洞察自己的臣子,所以君主越来越被蒙蔽,而大臣的权势越来越重。

大凡掌权的人对于君主来说,很少有不被信任和宠爱的,而且又和君主亲近熟悉。至于迎合君主的心意,和君主的好恶相同,这本就是他们得以进身的途径。他们官职爵位高,朋党又众多,而且全国的人都为他们说话。那么那些想向君主进言的法术之士,既没有被君主信任宠爱的亲近关系,也没有亲近熟悉的恩泽,又将用法术的言论去纠正君主偏袒邪僻的想法,这与君主的想法是相反的。法术之士地位卑贱,没有朋党,孤立无援。用关系疏远的人去和关系亲近、受宠信的人相争,从常理来说是不能取胜的;用新客去和老相识相争,从常理来说是不能取胜的;用违背君主心意的人去和投合君主喜好的人相争,从常理来说是不能取胜的;用地位轻贱的人去和地位贵重的人相争,从常理来说是不能取胜的;用一个人的力量去和全国人的力量相争,从常理来说是不能取胜的。法术之士处于这五种不能取胜的形势下,连续多年也不能见到君主;掌权的人凭借着五种取胜的资本,而且早晚都能在君主面前单独进说。所以法术之士通过什么途径才能得到进用,而君主什么时候才能醒悟呢?所以法术之士的资本必定比不上掌权的人,而且两者不能同时并存,法术之士怎么能不危险呢?那些可以用罪名诬陷的,就用国家的法律来诛杀他们;那些不能强加罪名的,就用私人的刺客来陷害他们。这就是明白法术而违背君主的人,不是被官吏诛杀,就必定会死在私人的刺客手里。那些相互勾结来蒙蔽君主,歪曲言辞来谋取私利的人,必定会被“重人”信任。所以那些可以用功劳做借口的,就用官职爵位使他们显贵;那些不能用美好名声做借口的,就借助国外的势力使他们权重。因此那些蒙蔽君主而投奔私家的人,不是在官职爵位上显贵,就必定会在国外势力方面权重。如今君主不进行验证核实就施行诛杀,不等到看到功绩就授予爵禄,所以法术之士怎么能冒着死亡的危险来进献他们的学说呢?奸邪的臣子怎么肯放弃利益而引退呢?所以君主的地位越来越低下,私家的权势越来越尊贵。

越国虽然国家富有、军队强大,但中原各国的君主都知道它对自己没有什么益处,说:“它不是我所能控制的。”如今拥有国家的君主虽然土地广阔、人口众多,然而君主被蒙蔽,大臣专权,这样的国家就和越国一样(难以控制)。君主在认识上知道越国(难以控制),却不知道自己的国家(也处于类似情况),这是不明白其中道理的表现。君主之所以说齐国灭亡了,不是因为土地和城池没有了,而是因为吕氏不能控制国家而田氏掌握了政权;之所以说晋国灭亡了,也不是因为土地和城池没有了,而是因为姬氏不能控制国家而六卿专权了。如今大臣掌握权柄独断专行,而君主不知道收回权力,这是君主不英明的表现。和死人患同样疾病的人,不可能存活;和亡国做同样事情的国家,不可能存在。如今沿袭齐国、晋国的老路,想要国家安定存在,是不可能的。

大凡法术难以推行,不只是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这样,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小国也是如此。君主身边的人不一定有智慧,君主对某些有智慧的人听信他们的话,然后和身边的人讨论这些人的言论,这是和愚蠢的人讨论智慧的问题;君主身边的人不一定有贤德,君主对某些有贤德的人以礼相待,然后和身边的人讨论这些人的品行,这是和不贤德的人讨论贤德的问题。让有智慧的人由愚蠢的人来裁决,让贤能的人由不贤德的人来评判品行,那么贤能智慧的人就会感到羞耻,而君主的论断也就荒谬了。臣子中想得到官职的人,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会用自身的精明纯洁来约束自己,那些有智谋的人会用办事的能力来晋升功业。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不能用财物贿赂别人,依靠自身的精明纯洁;而且更不能用违法的手段来治理事务;那么品德高尚又有智谋的人就不会侍奉君主身边的人,也不会听从私下的请托。君主身边的人,品行不像伯夷那样高洁,索求的东西得不到,财物贿赂没有送到,那么精明有能力和办事得力的人的功业就会被埋没,而诋毁诬陷的言论就会兴起。办事得力的人的功业被君主的亲信近臣所制约,精明纯洁的品行由诋毁和赞誉来决定,那么品德高尚又有智谋的官吏就会被废黜,而君主的明智也就被堵塞了。不根据功劳来判断一个人的智慧和品行,不通过多方面的验证来审查一个人的罪过,而听信君主亲信近臣的话,那么没有才能的人就会在朝廷上,而愚蠢腐败的官吏就会担任官职。

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的祸患,是大臣的权势太重;拥有千辆兵车的小国的祸患,是对身边的人太信任:这是君主共同的祸患。而且臣子有大罪,君主有大的过失,臣子和君主的利益是不相同的。怎么来证明这一点呢?回答是:君主的利益在于有才能的人被任用为官,臣子的利益在于没有才能却能得到官职;君主的利益在于有功劳的人得到爵禄,臣子的利益在于没有功劳却能富贵;君主的利益在于豪杰能发挥才能,臣子的利益在于结党营私。因此国家的土地被削减而私家却富有,君主的地位低下而大臣的权势加重。所以君主失去权势而臣子控制了国家,君主变得像藩臣一样而相室(大臣)却掌握了国家的权力。这就是臣子欺骗君主谋取私利的表现。所以当代的重臣,在君主的形势发生变化后还能得到巩固宠信的,十个中没有两三个。这是什么原因呢?是臣子的罪过太大了。臣子有大罪的,他们的行为是欺骗君主,他们的罪应当被处死。有智谋的人有远见而害怕死亡,必定不会跟随“重人”;贤能的人品德高尚廉洁而羞于和奸臣一起欺骗君主,必定不会跟随重臣。所以掌权的人的下属,不是愚蠢而不知道祸患的人,就必定是腐败而不躲避奸邪的人。大臣挟持着愚蠢腐败的人,对上和他们一起欺骗君主,对下和他们一起谋取利益、侵吞财物,相互勾结,众口一词,迷惑君主、破坏法律,来扰乱百姓,使国家危险、土地削减,君主劳累受辱,这是大罪。臣子有大罪而君主不加以禁止,这是大的过失。让君主在上面有大的过失,臣子在下面有大罪,想要求得国家不灭亡,是不可能的。 cMAQKpbyfr4gB7ru6Y0WoZNpdHcDkau1aUlMQ0Nm1coe9xIPTa2wxHcqgH3AAOj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