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盲目顺从别人,就是对自己的轻视

如果我们想做真正的自己,就不应该陷入顺从的泥沼中,不需要将个性消弭在群体中,更不能盲目地接受别人的思想。

爱默生说:“做真正的自己,就必须做个不服从主义者。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保全自己心灵的完整外,没有什么事情是神圣的……我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放弃了自己的立场,而用别人的视角看待问题。”

爱默生的话显然有一些偏激了,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可以用别人的视角看待问题,但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行事。”

如果问做真正的自己有什么好处,那么这种好处就在于我们可以挖掘自己的信念,同时会拥有根据这种信念行事的勇气。

年轻人总是担心自己与众不同,担心自己的穿着、言行或思想不被他所属的群体赞同和接纳。中年父母们总是受到这些问题的困扰,他们的子女经常用“别人可以”来质疑父母,从而要求自己也可以如此,比如别人的母亲允许抹口红、谈恋爱,别人的家长允许子女在深夜才回家。

孩子们乐于活在自己的群体中,并谨慎遵守着圈子里的共同规则和方式,因为他们需要这个圈子的认同和接纳。这个圈子的标准一旦与父母的标准相悖,就会成为子女青春期的最大障碍,这对父母和子女来说都是个心烦的事情。

当我们处于成长的过程中,又毫无经验可循,往往会很明智地遵循社会的既定规则。而当我们的信念和标准能够产生经验和信心的时候,只有傻瓜才会在不明白叛逆的原因和对象之前就开始叛逆。

我们终有一天会变得成熟,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例如,我们知道诚信是最好的交往原则,因为大人在我们小的时候就如此教导过,而我们的观察或经验也验证了这一点。幸运的是,大多数人都遵守着那些重要的社会原则和人性原则,否则我们将会一直生活在没有秩序的混乱状态中。

当然,即便是社会的基本原则,也会受到挑战,而那些不盲从于一般思想的人会成为推进文明向前的动力。在一些激进分子主张废除奴隶制之前,奴隶制度已经正当地盘踞了几个世纪,且从没人提出过异议。

不盲从于别人的思想并不是一件爽快的事情,所以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亦步亦趋地跟在大众后面,一旦自己的行为偏离了轨道,就马上诚惶诚恐地接受大众的指引和保护,以此获得安全感。可是,这样的安全感是自欺欺人的,那些因偏离轨道而诚惶诚恐的人反而最容易受到伤害。

一味地顺从只会让人变成“奴隶”,唯有敢于接受生活的挑战,投入到奋斗的洪流中,敢于质疑任何权威,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著名的战地记者莫瑞说:“世间男女都无法通过拥有隐忍的美德——调整、适应、防范、知足等获得平等、诚实的真正面貌,他们唯有通过负荷和承担才能达到卓越。完美的人都曾像我们的祖先一样,在困难中不断成长。”

如果我们真正成熟了,就无须因担惊受怕而顺从,也无须为了虚假的安全感而隐藏我们的个性,更无须盲目地接受别人的思想。

能够调度自己的人生并具有使命感的人,不需要别人的告诫也会在必要时挺身而出,从容地解决那些危险与障碍。这是因为,他的内心有一股强大的动力鼓舞他全力以赴,一往直前。

然而,还有另一类人经常在群体压力下被迫顺从,因为他们认为既然大多数人都不赞同自己,那一定是自己出了错。于是,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信念。当反对的人足够多时,他们就会怀疑自己的主张甚至失去自信。

也有一类人认为不顺从与怪诞或肤浅的“与众不同”是同义词。男人留长发、女人抽烟、刺青等行为,并不代表自由独立,只能说明他们喜欢出风头,还不够成熟。而成熟的人能帮助自己树立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他们会感到自己有义务为自己、为人类、为社会竭尽全力地做贡献。

我永远敬佩爱默生在这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他一直坚持反奴隶制度的许多重大运动,但他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认为这些工作能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在这种崇高思想的指引下,他奋不顾身地为废除奴隶制度而战斗。他的立场源于自己的强大信念,宁愿为此牺牲一切。

可以说,坚持一个不被赞同的目标或与大众唱反调,都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一个能够不盲从于大众思想、身处危机仍能坚守信念的人,才是最勇敢的人。

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社交派对,大家就某家报纸上的争议问题进行讨论。几乎所有人的看法都相同,只有一个人很有礼貌地避而不谈,最后大家问那个人,他微笑着说:“我原本希望你们不要问我,因为我的看法跟大家不一样,而这又是社交场合。不过,既然大家想一探究竟,我就说说我的看法吧。”随后他就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而大家自然群起而攻之;但他并不退让,即使没有支持者,也依然坚持己见。最后,大家都没有说服他,但是对他尊敬有加;因为他在完全可以随声附和的情况下,守住了自己的信念。

教育家巴伯曾说过:“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我们的子女正在发展他们外在的人格特性,以符合国家理想中的完美人格,例如群居性强、受欢迎、善于适应群体等。退缩的孩子随时随处受到排挤和怀疑,但是退缩只是因为感情上不适应,孩子们都应该参与想玩儿的游戏并且当头领,都应该得到别人的喜爱。”

他还强调说:“在我们的教育制度下,如果我们真心希望教育出最快乐和最具潜能的公民,就必须为那些有独立思考能力、喜欢读书超越喜欢打棒球、喜欢音乐超过喜欢足球的孩子提供一个容身之所,容忍这类孩子与众不同,而且不对他们冷眼相看。”

毫无疑问,“做真正的自己”已经成为现代人最难实现的一个目标。在这个教育一体化的社会中,真正了解自己是比较困难的,而“做真正的自己”则更是难上加难。我们总是习惯划分人群,比如“他是无政府主义者”、“他是自由派人士”、“她是白领佳丽”、“他是持不同政见的人”。我们为自己和他人贴标签的过程,就像是在玩儿警察抓小偷的游戏。

普林斯顿大学校长杜斯说:“人类只能在自己的内心才能找到一些问题的答案,比如他为什么来到这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使命,以及他将何去何从。”

不要在顺从中迷失自己,就如爱默生所说,个人心灵的完好是最为神圣的。 I1rZWNYemr96dNRCLC2TEjaOEAHigVvyHEQn2jN827yEKBokoe2PwVdvGLz+QdX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