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 不切实际的创业幻想

很多人对创业的看法其实是不切实际的,投资家和老板认为自己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光鲜。这道理好像显而易见啊,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想不明白呢?

贾平凹先生在他的散文《老西安》里讲过一个段子:

许多年前,两个西安南郊的年轻人站在“大芳”照相馆橱窗前,看着蒋介石的巨照聊天。

其中一个说:蒋委员长不知道一天吃的什么饭,肯定是顿顿捞一碗干面,油泼的辣子调得红红的。

另一个说:我要当了蒋委员长,全村的粪都要是我的,谁也不能拾。

曹操劝留关羽,当时曹丞相府上实际情况究竟什么样,当时究竟是怎么说的,我们没办法知道,但可以想象。河南戏里是这样唱的:

顿顿饭包饺子又炸油条,你曹大嫂亲自下厨烧锅燎灶,大冷天只忙得热汗不消。白面馍夹腊肉你吃腻了,又给你蒸一锅马齿菜包,搬蒜臼还把蒜汁捣,萝卜丝拌香油调了一瓢。

这其实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大多数人想象不出超出自己经历之外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因为人们总是要依赖自己已有的经历、经验和积累去理解新的、陌生的事物和世界。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人们对待同一事物、现象的时候,关注的焦点常常各不相同。至于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心理学家们也各执一词;我的看法是,那是长期积累的习惯,而最初那一刻为什么关注焦点不同,基本上是随机的。

比如,《精益创业》(《Lean Startup Methodologies》)一书中常常提到的一个方法论:

请在乎问题,而非解决方案/产品。

显然,这样的关注焦点变换,会带来不同的思考和行动。

艾伦·列维 说:“你的工作是了解问题,再为他们提供最佳解决产品。”于是,有人能做到“不是用户要什么就给什么”,原因在于关注焦点并不在于问题本身,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找到那需求的根源——即,关注焦点在于更本质的、更深层次的原因,而后给出最好、最简洁的解决方式/产品。

当我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之时,我常常这样玩:

如果我现在想的是“目的、手段、结果”,可能因为我更关注结果。如果我更在乎手段呢?

如果我现在想的是“过去、现在、将来”,可能是因为我在乎未来更多一些。要是我更关注现在呢?

而在我想到优点和缺点时,对缺点的关注则更多一些,但若我关注优点更多一些,会想什么呢?

不切实际的幻想常常来自于“关注焦点单一”,只用一个基于自我的焦点思考,就只会剩下“羡慕、嫉妒、恨”。如果我们平时贪玩一点,多变换一些关注焦点,常常能产生出高质量的思考来。 rGj7YbZtAgdeAQB0XgUm92IvAxB+jxPB2alxMUFyUhr1rrw7ys5Kuyo8FK/Oau3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