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最佳模式:情商与专业技能

•在卢森特科技公司,采购制造原料的团队除了进行技术研究外,更需要善于倾听与理解对方的能力,以及随机应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他们还需要激励他人、责任心、信赖伙伴等特质。

•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的专业技术和分析技巧固然重要,但是诸如人际交往能力、创新力、领导力、建立合作关系、组建工作网络等情感能力同样举足轻重。

•阿莫科公司是一家大规模的石化公司。在该公司,员工要想在工程技术或信息管理技术方面表现卓越,必须具备专业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但是自信、随机应变、成就驱动力、服务取向、团队合作精神、感召力和帮助他人发展等能力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这些能力是通过数百个小时的工作采访与评估总结出来的。研究过这些资料后,我不禁想到一个从未提过的问题:相对于技术能力和智力,情感能力对卓越的表现而言究竟有多重要呢?

情感能力究竟占多大比例

我很幸运能接触181个不同职位的情感能力模式,这181个职位来自于遍布全世界的121家公司和组织。这些模式显示出各组织所赞同的管理方式,正好也能描绘出某种工作中卓越表现的特殊之处。

我的分析方式十分直接:我将某个工作、角色或者领域分门别类地列入必需能力的清单中,哪些可归类为纯粹的认知能力或者技术能力,哪些又属于情感能力。以阿莫科公司列举出的15种关键能力为例,其中有4种纯属认知能力或者技术能力,其余则属于情感能力。经过简单的计算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阿莫科公司认为,能在信息工程技术领域有杰出的表现,需要具备的能力中有73%属于情感能力。

当我把这种方法应用于我曾经研究过的181个能力模式时,我发现那些被认为表现优异所必需的能力中有67%属于情感能力。情感能力与智力和专业技能相比,前者的重要性是后两者的两倍。无论是什么工作领域,无论是什么样的公司,情感能力都同样重要。

为了确认一下我的发现并非偶然特例,我请合益–麦克伯咨询公司进行了一个独立的研究,他们分析了40家不同公司的原始数据,将优秀员工表现出来的某种能力与一般员工相比较——这种方法与我的调查方法有些不同。

合益–麦克伯咨询公司的分析依据是已掌握的、可利用的最可靠的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于成百上千份员工的深度访谈、广泛的测验和评估所得到的结果,他们再次发现情感能力对出色业绩的重要程度是纯粹的智商与专业技能的两倍。

用情感能力激励员工施展才华

情感能力对领导者而言十分重要,因为领导才能的关键在于使他人更高效地做好工作。如果领导者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就会对团队的表现产生负面影响,结果就会浪费时间,形成不和谐的气氛,使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等等。衡量一位领导者情感能力的强弱,关键在于他是否善于激励员工充分施展才华。

一位经理在一家跨国科技公司负责商业研究,他也要管理遍布世界各地的200多名研究人员,这些人员的主要任务包括:会见提出新产品创意的技术专家,决定将哪些技术专家的创意概念推向市场;鼓励产品市场占有率下降的产品经理;指导方向错误需要调整的研究人员。

这位经理告诉我们:“每逢开会,员工的情绪都会十分激动。你必须对此谨慎处理。消除紧张气氛,自己保持头脑清醒。每当员工希望把研发成功的产品推向市场时,或者有任何麻烦时,常常会变得十分激动。但是你必须站稳立场,并且表现得值得他人信赖和尊重。”

据他观察:“我们这里的人绝大多数是工商管理硕士,都学习过分析法。当人们怀揣着他们的恐惧和问题前来时,我们的员工必须表现得泰然自若,能够用全面的视角看问题。他们有分析法——的确有,但是他们也必须有能力开发新创意,也要有将创意转化成实用产品的能力。”

要面对人们情绪激动的情况,就需要一些排除障碍的技巧:迅速建立信任且融洽的关系的能力、善于倾听他人见解、能言善辩、说服他人、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正如那位经理所言:“你要有自我意识、能够洞悉事理,这样你才能成为值得他人信赖的人。”

罗伯特·沃顿(Robert Worden)是伊士曼柯达公司商业研究部门的负责人,他也同意以上说法:“提交给行政部门的分析报告,或者坐在计算机前做的回归分析,这些是不够的。要与人交流、表达意见,并且让对方觉得切中要点,应对自如。这些能力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用沃顿的话说,在伊士曼柯达公司内能创造优秀的业绩还需要以下因素:“你怎样表现出最佳状态?有没有工作的驱动力——你能不能8点准时上班、工作到下午5点?你是不是还要依靠别人的激励?你有没有旺盛的精力,能做出自我牺牲?你是否很难与他人共事?你是天生的领导者吗?你是否因争强好胜而损伤了他人的自信心?你会鼓舞引导他人吗?关于追求创新,你能否确定行动目标,并且锲而不舍地朝着目标迈进?”

很多伊士曼柯达公司的高层经理都曾任职于市场部门,包括总裁在内——他曾经在市场部门工作过7年。但是,市场部门的研究工作对于认识市场而言仅是入门而已。沃顿说:“在市场部门工作,你需要一半的技能是技术性的,另一半则是‘软技能’——情商。令人惊讶的是,优秀员工有别于一般员工的主要因素就是情商。”

情感能力头等重要

沃顿的观察是有数据支持的,他通过对数百家公司的研究发现,在企业机构中,职位越高,情商就越重要。

我的相关发现来自于我对一家大型组织所做的一项系统化研究,该组织就是美国政府。美国政府有200多万员工。对胜任每项具体工作所需能力都进行了详细评估的组织只有寥寥几家,美国政府就是其中之一。和我一起进行研究的是史密斯学院的劳动经济学家罗伯特·巴切尔(Robert Buchele),我们发现:随着工作职位的升高,技术能力和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就会递减,而情商的重要性则会递增。

但是政府机构也许是个特例。于是我邀请合益–麦克伯咨询公司对资料重新进行分析,这次他们分析评估情感能力对企业界身居要职的主管的重要性,包括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百事可乐和富豪汽车,研究结果令人惊讶。

只有认知能力方面突出的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相比有天壤之别,这项认知能力被称为“模式识别”能力。有了这种能力,领导者就能从一堆杂乱无章的信息当中找出有意义的方向,对未来有高瞻远瞩的全面衡量。

但是除了这一点,智力或者技术能力的差异都无法在培养成功的领导者方面占有主要地位。在高级管理层,每个人都需要认知能力,但单凭在这一方面表现出色,并不能培养出顶尖领导者。

普通领导者与顶尖领导者之间的主要差别就是情感能力不同。顶尖领导者在很多情感能力方面,包括影响力、团队领导、政治敏感度、自信与成就驱动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一般来说,他们在领导方面的成功近90%要归功于情商。

总之,对各领域、各种工作的顶尖人才而言,情商的重要性是纯粹认知能力的两倍。

对于顶尖领导者来说,情感能力更是头等重要。

工作价值的巨大差异

派屈克·麦卡锡再一次玩起了他的销售魔术,这次他的客户是福特汽车公司退休的主席唐纳德·彼得森。彼得森正在寻找尺寸是43号的夹克衫,这个尺寸很难买。麦卡锡是西雅图诺德斯特龙旗舰店的销售员。彼得森打电话给麦卡锡,麦卡锡为他找遍了仓库,找不到43号的夹克衫。所以彼得森继续询问其他男装店,还是没有他要找的那种夹克衫。

但是几天后,麦卡锡打电话告诉彼得森:已经专门为他定做了一件,现在那件符合彼得森尺寸的夹克衫马上要送到他家了。

麦卡锡所在的男装店以“为顾客提供周到服务”而享有美名,麦卡锡就是这里的优秀店员。15年来,他一直是店内业绩最佳的销售员。 通过提供额外的服务,他建立起超级顾客人脉,人数高达6000人。当新产品到货时,他会揣测顾客的喜好,主动通知那些顾客。顾客生日当天或者对顾客来说重要的纪念日来临时,他甚至会打电话给顾客的家人,提供送礼物的好建议。

造就出色业绩的要素中,情感能力占2/3以上,有数据显示:找出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或者将员工培养成具备该能力的人,可以为公司增添可观的利润。多么可观的利润呢?他们的年度销售额超过100万美元,而一般员工仅8万元左右。

有一项可靠的评估针对几千名在职员工进行分析,这些员工从邮局办事员到法律事务所合伙人,他们都是能为企业做出重大经济贡献的人。 这项调查是由该领域的专家密歇根州立大学约翰·亨特(John Hunter)、艾奥瓦大学的弗兰克·施密特(Frank Schmidt)和迈克尔·朱迪希(Michael Judiesch)所进行的,他们将派屈克·麦卡锡那样一流的员工(这些员工仅占全体员工的1/100)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与普通员工或者表现不佳的员工的经济价值相比较。

他们发现,业绩出色的员工创造的经济价值随着工作复杂度上升而上升。

•对于比较简单的工作(如机械操作员或者文秘)来说,最优秀的1%的员工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是最差的1%的员工的3倍多。

•对于复杂度中等的工作而言,如销售员或者机械师,最优秀的1%的员工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是最差的1%的员工的12倍,就是说1个最优秀员工的业绩等于12个最差员工的业绩。

•至于复杂度高的工作,比如保险推销员、财务经理、律师和医生,研究者做了稍微不同的比较,将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相比较,而不是与最差员工。即使这样,1%的优秀员工创造的经济价值是一般员工的127倍。

职位越高,效益越高

一家南美集团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刚刚升迁至另一个职位,继任的候选人包括6名高层经理。他们竞争这个空缺职位,但是这种竞争会破坏管理层的团结,所以集团请来一位咨询专家,分析6名候选人的优缺点,协助公司做决定。

1号经理在6人中经验最丰富,也最聪明。依照传统,他应该就是不二的人选。但是他有一个缺点,他缺乏建立人际关系和社交关系的能力,这个缺点众所周知。

2号经理的实力也很强,他经验丰富,情商高,也很聪明。3号经理也是一名强将,他的情商最高,但是智商和经验不如前两位。

那么最后谁当选了呢?

是3号经理。他当选的关键因素是新任首席执行官的主要任务是领导这个管理团队,使团队重新运作,这个任务需要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咨询专家是这样解释的:“新任首席执行官有超高的情商,这让其他候选人比较容易接受他当选的事实。”在新任首席执行官领导下,该公司“成为全美本行业中利润最高的公司,也达到了空前的最高水平”。

就情感能力对业绩产生的影响来看,领导者情感能力越强,企业机构收益越大。由于领导者在财务方面的调度作用,他们工作的优劣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比其他员工大得多。一个能干的首席执行官甚至可以为公司增加数以百万计的收入,相反,一个拙劣轻率的领导者可能会毁掉整个公司。

在工作复杂程度较低的领域,个人的认知能力和表现有一定的直接关系,例如一个较聪明的办事员或者秘书表现会比平庸者好。但是正如我们在第二章所看到的,在较复杂的工作领域中,比如行政管理人员或者经理、工程师、科学家,智商高和技术精湛并不能说明他们就是工作中的佼佼者,这些只是找工作的最基本要素。

根据亨特的分析,在复杂程度较高的工作中,最优秀者与最差者创造的经济效益存在巨大的差异,这说明情感能力和认知能力不是单纯相加的,而是相乘的效果,这一点也是优秀员工成功的潜在因素。

优秀员工的真正价值到底是什么

美国广播唱片公司中的一小群客户经理通过扩大业务规模,每年都可以增加公司的客户数目,也使销售额增加数千万美元。他们是怎样获得这样耀眼的业绩的呢?并非是由于他们比其他客户经理掌握更多的专业技术,而是因为他们可以更巧妙地处理人际关系。

这是合益–麦克伯咨询公司全球研究和技术部负责人小莱尔·斯宾塞收集的数千个案例之一。 这些客户经理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斯宾塞说:“一般的客户经理在客户身上花的时间不够,只能勉强确定客户是否满意。但是业绩好的客户经理会投入很多时间和客户培养感情,和他们外出小酌几杯,告诉他们可以提供改进客户产品的新技术和机会,所以他们不仅与客户维系关系,还做进一步的推销。在这一点上,重要的是建立人际关系,觉察并且掌握客户的兴趣所在,在客户的要求、期待和自己的产品之间连接一条纽带。

情商会在很多领域造成竞争力的差异,其中一个领域就是计算机程序设计行业。在这个领域中,最优秀的10%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师的工作效率是其他员工的3.2倍,而那1%的精英的工作效率更是让人惊叹——他们是一般员工的12.72倍。

斯宾塞说:“造就业绩杰出员工的因素不仅是计算机技能,还有团队合作。业绩出色的员工愿意留下来帮助同事完成一个项目,和别人分享自己发现的捷径,不会故步自封,隐瞒自己的经验。他们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分工协作的同伴。”

这些优秀员工带来的回报十分可观。斯宾塞曾对《财富》500强公司中44家公司的销售人员做过调查研究,这44家公司包括美国电话电报公司、IBM和百事可乐公司。斯宾塞问业务主管:“公司最佳业务员的表现与一般业务员的表现有什么差异呢?”他发现,最优秀的10%的业务员人均销售额高达670万美元,而一般业务员只有300万美元,他们的销售额是一般业务员的两倍。假如以当时业务员年收入4.2万美元计算,优秀业务员的销售收入为370万美元,大约是一般业务员的88倍。

精英与庸才的分水岭

如果想取得最佳的业绩,必须具备多种情感能力,而非一两种就够了。戴维·麦克莱兰发现,精英不仅是主动精神强或者有影响力,他们的能力优势是多方面的,涵盖了情感能力的5个方面:自我意识、自我调节、激励、同理心和社交能力。

只有当他们能力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时,他们才会脱颖而出,这就好像达到催化点的化学反应,麦克莱兰将其称为“临界点”。

合益–麦克伯咨询公司的员工玛丽·方丹(Mary Fontaine)说明,从对IBM和百事可乐高层主管所做的研究来看,“一旦你达到这个临界点,工作中脱颖而出的可能性就会猛增。这个关键点与你显示这些重要能力的频率相关,或者与你驾驭这些能力的程度相关,或者与你发挥这些能力的程度相关”。

在百事可乐公司,如果以业绩排行来看,那些情感能力达到临界点的管理者至少能够娴熟驾驭6种情感能力。这些管理者的业绩多半排在前三名,这一点也在管理者负责的部门所取得的优秀业绩上有所体现。如果这些领导者擅长其中六七种情感能力,那么其中87%的人会排进前1/3。

看一个人的情感能力就可以预料这个人能否成功,这些例子不仅存在于美国公司,这是全球普遍的现象。在欧洲,情感能力到达临界点的企业精英中有82%在公司名列前茅;在亚洲,这个百分比是86%。

反之,如果在这些情感能力方面存在缺陷,则经常会出现致命的硬伤。举例来说,在欧洲,缺乏关键的情感能力却能有杰出表现的人仅占13%,在日本这个百分比是11%,在美国这个百分比是20%。

要想获得成功,需要具备的情感能力包括:

•主动精神、成就驱动力和适应能力。

•感召力、团队领导力和政治敏感。

•同理心、自信和帮助他人发展。

拥有这些优势的部门领导者超额完成工作目标的比例是15%—20%,而这些情感能力不足的部门领导者工作表现比预期目标要低20%。

临界点不仅对于管理者十分重要,而且对组织的各个层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在一家大型保险公司里,人们看到了一个富有说服力的证据。某些业务员的自信心、主动精神和同理心不强,他们平均推销保单的额度是54000美元。相对来说,那些8种重要的情感能力中有5种十分出众的业务员则会非常成功,他们平均售出保单金额达114000美元。

情感能力与人员流动

情感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加公司的效益,但是情感能力方面若有欠缺,造成人员流动也会付出高昂的代价。小莱尔·斯宾塞估计,一个员工离职会给公司造成相当于他全年工资的损失。这些潜在的损失来自寻找、培训新员工所需的费用,还出自要达到客户对新员工的满意和接受程度的花费,以及他与同事共事中相互磨合而导致的效率低下所造成的损失。

如果有多名员工离职,即使离开的只是基层员工,实际损失也很大。举例来说,零售业和保险业的流动率每年超过50%,这些行业的大多数员工都是新手。 如果是高层管理者不称职,公司在外部招聘新人取代这个人,那么耗费可能高达几万美元,甚至数百万美元。

一家全球性的饮料公司用普通的标准而不考虑应聘者的情感能力招聘了几位部门主管。在两年中,其中50%以上的人选择跳槽和辞职,大部分员工辞职是因为公司经营欠佳。而招聘这些人才的中介费就高达400万美元,所以后来公司改变招聘标准,以主动精神、自信心、领导力等情感能力作为标准,员工保有率明显增长。两年后,只有6%的新聘用的主管离职。

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三个案例,这些案例中的销售员分别来自不同的领域。 欧莱雅化妆品公司是化妆品行业的领航者,在这家公司中,由于情感能力出众而被聘用的销售员比起那些招聘时没有考虑情感能力的销售员,完成全程训练的比例要高90%。还有一家跨国家具连锁店,因重要的情感能力出众而受雇的销售员在工作第一年离职的数量是其他员工的一半。

被解雇的首席运营官

一家在同行中排名前10的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听完有关情商的演讲之后,私下告诉我他辞退了多年来一直培养的一位首席运营官,他坚定地告诉我自己这样做是有原因的。这位首席运营官的确才华出众、聪明能干,是一流的计算机专家,数据分析能力精湛,这也是他胜任首席运营官的原因。

“但他不是一位英明的领导者,甚至别人都不喜欢他。他待人粗鲁无礼,说话尖酸刻薄。在团队中,他总是显得局促不安。他不懂社交礼仪,没有风度。今年他都45岁了,却没有亲近的朋友。他一直在工作,一直不会灵活变通,这就是最终辞退他的原因。”

这位首席执行官接着说:“可是,如果他具备你刚才说的情商,哪怕只有5%,他也能留下来。”

这个案例完全符合我对于被解雇的高级管理层所做的研究, 这些失败者身上有两个常见的特点:

刻板: 他们不能调整自己以适应组织文化。如果有人对如何改善工作做出了反馈,他们无法接受这些反馈,或者无法听取这些意见,也无法从中学习得益。

不良的人际关系: 这是他们最常出现的问题,比如说对他人吹毛求疵,麻木不仁,要求过高,所以使自己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这些案例可以证明,即使卓越的管理者,致命的缺陷也会妨碍他们发展。有一位管理者提到一位同事:“他是一个了不起的战略思想家,道德标准也很高,但就是批评人过于尖刻。很多人都想帮助他改掉这些缺点,但是看起来改善的希望渺茫。”

“刻板”的反义词就是“灵活变通”。约翰逊制蜡公司(Johnson Wax)北美销售部的前副总裁派屈克·奥布赖恩(Patrick O’Brien)说过以下一番话:“领导的灵活变通指的是能和不同类型的人、组织中的各个阶层(从业务员到高层管理者)共事相处的能力。这一点有赖于同理心和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无论是在领导过程中,还是在学习中,都要有灵活性。我们发现如果一个人缺乏这种灵活性,那么他绝不会成为公司重点培养的对象。”

在主要的情感能力方面,成功的管理者与那些常出差错的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自制: 常出差错的人很难排解压力,他们倾向于感情用事,动不动就大发雷霆。成功者在很大的压力下依旧泰然自若,身处危难中依旧镇定且充满自信。

责任心: 常出差错的人很抵触别人对他的失败提出的批评,总是百般抵赖,或者对批评充耳不闻;成功者通常会负起责任、承认自己的过失,采取补救措施,不会在懊悔中一蹶不振。

值得信赖: 常出错的人通常野心勃勃,为了出人头地不择手段;成功者思想健全,相当重视下级与同事们的需要以及任务的要求。比起那些不计代价、争先恐后的人,他们常常把别人和工作的需求放在首位。

社交技能: 失败者缺乏同理心,也不敏感,所以他们经常表现得十分武断傲慢,或者下属一旦给予恐吓就屈服了。然而他们有时可能也颇有魅力,似乎很关心他人,但是这只是出于某种目的的伎俩而已;成功者善于运用同理心,也很体贴,无论是与上级交往还是与下属共事,都能表现得殷勤周到、举止得当。

凝聚力与集思广益的能力: 失败者往往很迟钝,也很喜欢操纵别人,无法建立发展一个能够相互合作的人脉;成功者可以海纳百川,与各种各样的人融洽相处。

这个时代、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费洛迪(Claudio Fernández-Aráoz)在高管猎头公司亿康先达驻布宜诺斯艾利斯办事处工作,他负责在拉丁美洲搜寻管理人才。他比较了227个相当成功的高级管理者和23名工作中的失败者。 他发现,失败者的智商与专业技能几乎都不错,他们致命的缺陷在于情感能力不足,尤其表现出傲慢、过度依赖高智商,无法适应当地随时出现的错综复杂的经济波动,不善于分工或者团队合作。

在德国和日本所做的比较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失败者最大的缺陷在情商方面,即使拥有专业技能和认知能力的优势,仍然难免失败。在德国,3/4的失败者在情商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在日本,这类人的比例也超过了1/2。

在拉丁美洲,情商方面的缺陷几乎意味着一事无成。在德国和日本,情况还没有那么严重——至少现在还不至于。费洛迪对我说:“这几年,拉丁美洲经历了一场巨变,就是极端的通货膨胀,时局动荡不安,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向自由经济。巨变每天都在发生,因此在这种环境中经验往往不如适应能力那么重要。你需要与同事、客户、供货商乃至每个人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便时时掌握局势。随时会出现新的组织形态、新型并购和联合、新技术、新规则。我们认为,在这样一个动荡的环境中工作,你若缺乏情商,就注定会失败。这就是每个人未来的前景。”

英国航空公司的外联部主管凯文·默里(Kevin Murray)这样总结道:“正在经历巨变的组织对情商的需求愈加迫切。”

职场上的彼得定律

有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在校时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到一家环境工程公司工作,可是没多久就被解雇了。为什么呢?他的上司透露:“他在工作上表现出色,但他无法按照指示执行,总是一意孤行。当上级告诉他设计与计划书要求不一致时,他极力狡辩,很难接受他人的信息反馈,似乎别人的反馈对他来说是一种人身攻击。

“当其他工程师请他帮忙时,他总是一口回绝,谎称自己忙不过来。因此他处处树敌,当他需要帮助时,别人也会选择袖手旁观。”

那些表面上前程似锦、智商高、有技术专长的人却以失败告终。人们曾对那些一度事业顺利、后来走下坡路的管理者进行研究,其中大部分人智商高且有精湛的技术专长, 他们的专业技能正是他们进入管理层的敲门砖。

但是一旦他们跻身管理层,他们的专业技能就成了一种尴尬的累赘。他们因自己的专业技能而心高气傲,对同事颐指气使。即使有人比他们更加专业也不能让他们虚心受教,这一点足以让这样的管理者成为孤家寡人。

这就是彼得定律在职场中的体现:某人晋升到一个他不能胜任的职位上,他们晋升是因为专业方面有所长,但是到了新岗位,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大部分的工作是管理,而非自己的专业技术领域,比如他很精通数学,这就意味着职场中趋向于由不胜任的管理者从事管理工作。

彼得定律的确道出了现实的症结:很多人武断粗鲁、轻率、人际关系紧张,但这样的人挤满了各组织的管理层。典型的错误观点就是,一个人只要有一技之长,那么他就应该具备管理能力。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的主管保罗·罗宾逊(Paul Robinson)解释说:“我将这种情况称为‘乔丹效应’。我常在科学实验室见到这种情况:主管离职后,马上有一位最优秀的科学家接替他的位置。但是这就好像芝加哥公牛队的教练离职了,你让迈克尔·乔丹接替教练的位置。乔丹确实是一位杰出的篮球选手,可是如果让他执掌教鞭,他不一定能指导好其他队员,他也许从来没有考虑过怎样指导。所以如果乔丹不上场,只是坐在场边凳子上旁观,那么公牛队会发挥得怎么样呢?我们的情况也类似,我们需要那些杰出的科学家留在实验室里,而不是在办公室里做管理。”

为了避免这样的难题出现,波士顿银行的首席执行官艾拉·斯蒂芬妮(Ira Stepanian)有更好的办法:“我们建立了‘双轨制度’,承认一些人是一流的技术精英,擅长专业技能。如果让他做技术,他会很喜欢自己的工作;如果让他从事管理,那么就会多一个三流的管理者,他也不会在工作中得到乐趣。如果不精于人际交往,他们也不会成为顶级的管理者。我们尝试跟他们分享这条‘彼得定律’,鼓励他们继续留在技术专业的轨道上。”

而且,“彼得定律”放之四海而皆准。举例来说,诺德斯特龙的销售明星麦卡锡在职业生涯的早期曾经被提升为部门经理,但只任职了一年半,他又回到了销售部。 他解释说:“我最擅长的就是销售,只有做这个工作,我才能如鱼得水。”

高技术人才情商低?

日立数据系统公司的一位主管向我透露:“信息技术部的员工以擅长高科技而闻名,却不太善于社交。他们通常缺乏同理心和社交能力。信息技术部的员工与公司其他部门的员工都合不来,这是众所周知的。”

我觉得这种说法反映了一种文化的错觉,人们都将搞信息技术的人想象成“计算机怪物”。我做出这种假设是因为我认为情商与智商基本上是相对独立的。

但是一位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的朋友主张,智商极高的人往往缺乏社交能力。斯蒂芬·罗森(Stephen Rosen)使用了“受过训练的低能儿”这个词形容这群人。斯蒂芬本人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目前正在研究科学家事业失败的原因。 他解释这种现象说:“高智商的人在情商和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失败的例子数不胜数,这就好像智商是以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为代价换取的。”

要掌握某些技术专长就需要很长时间一个人独自工作,通常在童年或者青少年早期就要开始学习,而这段时间正是人们在与朋友的互动中锻炼社交能力的时间段。人在情商与智商之间做了选择。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E.凯利(Robert E.Kelley)指出,一个人如果很喜欢某个领域,比如计算机或工程这样典型的、需要高度认知能力的领域,他们的动机可能是为了不用处理情绪上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性格古怪的人很喜欢工程之类的研究领域,因为他们觉得只要埋头做好技术上的工作就可以了,不需要处理复杂的与人交流之类的麻烦事。”

当然,这不是说所有高智商的科学家都不懂社交,但是这些特殊的领域都需要特殊的专业技能才能胜任,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这个代价就是人的情感方面的能力。在这些特殊领域内,既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又有社交能力的出色管理者真的为数不多。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他们对80个科学专业的博士生做了深入的智商测验和情商测验,而且请心理学家对他们进行面试,评估这些博士生的情绪稳定程度、人格成熟程度、个人品行和人际交往能力。

40年后,这群博士生的年纪都到了六七十岁,再对他们进行调查研究。1994年进行了一次追踪调查,调查的标准是这个人在工作方面是否成功,这些调查是由他们各自领域的专家和“美国科学界名人录”这样的机构进行评估的。调查的结果是:在决定事业成功与个人声誉方面,情感能力的重要性几乎是智商因素重要性的4倍,甚至对于那些高知人群来说也如此。

曾在埃克森石油公司工作的一位工程师告诉我:“你的学业分数不能让你更加出色,因为这里每个人都是学校里的优等生。个人特质才会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比如坚持的特质、愿意谦虚地向他人求教的态度,以及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愿意更加努力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欧内斯特·O.劳伦斯(Ernest O.Lawrence)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曾经创建伯克利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他说:“在科学领域,个人的杰出成就并非意味着他专业方面的精湛技术,而是他高尚的人格特质。”

有效培养情感能力

认识到上述事实,各高校纷纷发起一个新运动——加强情感能力的培养,让走出校门的工程师和科学家都具备较强的情商。全美大学发明和创新联盟理事长菲尔·韦勒斯坦(Phil Weilerstein)告诉我:“工程师在未来所需要的技能和他们所学的不一样,他们不仅是坐在通用动力公司那些小办公室中潜心设计螺旋桨的叶片,如今,他们需要灵活变通,才能应对三四年一次的工作变动。他们需要成为团队的一员,产生创意,并将创意付诸实践,而且能向别人推销它。要学会接受反馈信息和别人的建议,要随机应变。过去培养工程师时忽略了这些方面,将来这样的工程师自然不能胜任。”

施乐公司在硅谷的研发团队的主管约翰·西里·布朗(John Seely Brown)对我说:“每当我告诉别人,我们并非要找那些最聪明的人,对方一定会十分惊讶。这些年来,我从来没有用大学成绩评估过任何人。我们觉得最重要的两种能力是敏锐的洞悉事理的能力和追求成功的驱动力。我们需要的是大胆又脚踏实地的人。”

但是洞悉事理的能力、驱动力、大胆又脚踏实地究竟指的是什么呢?这些特质和情商有什么联系?对工作效率起决定性作用的又是哪些能力呢?

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将在第四章详细论述。 j0tbkF0/UE6X3HDwu+ECg4tzJzXtwlGZuoT6pZ2vCkMhE3zp1/eVtR1gV7d6zet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