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管理层分析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资治通鉴》

企业光有强大的盈利能力和稳定的财务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对企业的管理层进行分析,因为强大的盈利能力和稳定的财务都是企业管理的结果,而企业管理就是基于人的管理,人才是企业的终极资产和动力,一艘好的船还需要一个好的船长来驾驭。

对管理层的评估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管理层的品质,二是管理层的能力。

3.1管理层的品质分析

股份制公司的经营权和所有权是分离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时有冲突,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管理层能否秉公处理,除了法律约束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管理层的品质德行。

对管理层品质的评估缺乏量化的标准,只能在平时多观其行、察其言,比如看财报中管理层的述职报告是否真诚务实,看管理层在定向增发时是否损害中小股东和原有股东的利益,看利润分配是不是以股东利益最大化和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

3.2管理层的能力分析

管理层光有德行没有能力也不行,因为最终我们希望的是管理层能够帮助我们创收和盈利,使股东利益最大化,所以我们还需要考量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

评估管理层的能力我们可以看管理层的历史履历,看财报中的述职报告,看管理层提出的战略目标是否都一一实现,但主要还是从财务的角度量化其营运管理水平。

3.2.1费用率:成本控制能力如何?

营业成本比率和三项费用率是最能体现成本管控水平的,理想的情况当然是营业成本比率和三项费用率不断下降。但是实际上如果一家公司在不断扩张,营业成本比率以及三项费用率一般是随着营收的增长而上升的。费用上升没关系,重要的是,营业成本比率和三项费用率的增速应该低于营收的增速,而且相较于行业其他公司是比较低的。

看管理层如何控制成本和花费是最能体现管理层态度及能力的,优秀的管理层对股东尽心尽责,明白成本节约的重要性。但该花的钱还是得花,关键是要用在刀刃上,用在能够优化产品,升级体验的地方,要能够促进利润的增长。比如广告费,如果费用过多,可能会导致浪费,没有铺到位,又导致宣传不足,所以要看费用的增长是否能够促进销售收入的增长,如果销售收入增速大于销售费用增速,那就可以增加,如果收效甚微,那么不如不花这钱,100块钱的销售费用,最好能够带来100块钱以上的销售收入,如果花100块钱,销售收入却只增长了80块,那还不如不花这钱。

3.2.2现金转换周期:运营能力如何?

运营能力体现在存货和往来的管理上,优秀的管理首先一定会想方设法释放库存,追求最佳量级的存货和最快速的存货周转,甚至占用上下游的资金供自己使用。

(1)存货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天数=平均库存/销售成本x360

存货不仅容易占用资金,还存在贬值的风险,衡量存货周转效率的指标是存货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衡量的是存货多久可以周转一次,视不同的行业一般存货周转天数在120天以内可以认为是正常的。

(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应收账款/销售额×360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表示的是公司销售产品之后,需要多久才能从客户那里收回资金。权责发生制下,有些公司可能营收很多,但是回款能力其实很差,大多是应收账,应收账多了不仅有坏账的风险,还影响经营现金流,所以我们希望这个时间越快越好,最好是客户需要预付定金才能提货。

(3)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平均应付账款/销售成本×360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表示的是从供应商处获得商品之后,需要多久支付货款。应付账款意味着我们可以占用供应商的货款,因此单纯从财务的角度看,这个期限越长越好。

(4)现金转换周期

现金转换周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现金转换周期表示的是减去应付账款之后,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用的时间,站在公司的角度,我们希望存货周转速度越快越好,销售回款越早越好,占用供应商的资金时间越长越好,这样的话,就能够提高自身的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占用别人的资金。

在这方面最典型的案例是亚马逊,因为亚马逊强大的品牌和规模优势,大多数供应商必须接受亚马逊延后付款的条件,其应付账款天数远大于应收账款天数,现金转换周期非常短乃至为负,意味着可以免费占用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的资金,拿着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的资金去扩张自己的生意,不断强化自身的优势,因此亚马逊的自由现金流可以几倍于利润,而且不断增长。

3.3利润分配:管理层品质和能力的“试金石”

能不能分红是能力,给不给分红是态度,利润分配政策是最能体现管理层能力和品质的“试金石”。

如果一家企业上市十几年,业绩一塌糊涂,从未进行过分红,或者股价没有因为资产的增厚而水涨船高,而是一味地向二级市场融资,那么这样的企业就是“吸血鬼”,说明它的管理层不仅能力不行,人品也有问题,它在毁灭股东价值,对股东极其不负责任,这样的企业是我们需要极力回避的。相反,如果一家企业能够持续不断地分红,通常说明它的管理层有创造价值的能力,它的利润是有实实在在的现金流作为保证的,管理层也懂得回馈股东。

当然,企业的利润分配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一刀切的问题。分红未必是对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比如分红过多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和扩张的资源不足,影响后续的经营发展。如果留存收益率高于股东投资其他项目能获得的收益,那么把收益留存是最好的。留存收益可以通过清偿债务削减利息支出、投资或者收购其他资产、用于企业经营增加未来利润以及股份回购等方式创造价值。

根据戈登增长模型,当企业内部留存收益增长率与股东分红再投资收益率相等时,分红和将收益留存增长的效果是一样的。因此,利润分配本质上是一个如何使股东利益最大化的问题。对于成长阶段的企业,将收益留存可以获得比股东分红再投资更高的收益,那么此时应该不分红,通过收益留存实现资产的快速增长,继而推动股价的上涨;对于成熟阶段的企业,企业内部的收益率下降,又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此时应该将利润分配给股东,股东拿了分红,如果看好公司,可以继续购买公司股票;如果有更好的投资方式,可以拿去做别的投资。

简而言之,利润分配政策是管理层品质和能力最好的“试金石”。如果一家企业在不该分红的时候分红,在该分红的时候不分红,都是对股东不负责任的行为。通过管理层的分红政策,我们就可以知道管理层有没有能力(能不能分红),品质靠不靠谱(给不给分红)。 Fw8QvWPTW4fNCgnS24IOYOvjdIoIBT5aVvCyOQ2ehRbbz2GL4grtP3PG8T/gjHw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