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五、 初讲“知行合一”

正德四年(1509),阳明三十八岁

阳明自从彻悟《大学》“致知格物”之说,到此便下一句直捷痛快的话,去教人实践,就是“知行合一”四个字。他常对学者说: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后来和徐爱的问答,说得最为明白,录在下面:

徐爱因未会先生“知行合一”之训,决于先生。先生曰:“试举看。”爱曰:“如今人已知父当孝、兄当弟矣,乃不能孝弟,‘知’与‘行’分明是两回事?”先生曰:“此被私欲隔断了,非本体也。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人‘复本体’。故《大学》指出‘知行’以示人,曰:‘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夫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色时已是好矣,非见后而始立心去好也;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臭时已是恶矣,非闻后而始立心去恶也。又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此便是‘知行’之本体。”爱曰:“古人分‘知’、‘行’为二,恐是要人用工有分晓否?”先生曰:“此正失却古人宗旨。某尝说:‘知是行之主意,行实知之功夫;知是行之始,行实知之成’,已可理会矣。古人立言,所以分‘知’、‘行’为二者,缘世间有一种人,懵懵然任意去做,全不解思维省察,是之为冥行妄作,所以必说‘知’而后‘行’无谬;又有一种人,茫茫然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是之为揣摸影响,所以必说‘行’而后‘知’始真,此是古人不得已之教。若见得时,一言足矣。令人却以为必先‘知’,然后能‘行’,且讲习讨论以求‘知’,俟‘知’得真时,方去行,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某今说‘知行合一’,使学者自求本体,庶无支离决裂之病。”

一天,贵州提督学政席元山,亲到龙场,拜见阳明,请问朱陆异同之辨。阳明却不和他说朱陆之学,只告诉自己所悟的“致知格物”之说,席公怀疑而去。明日,席公又来,阳明举出上面所讲的知行本体,并且拿五经诸子各种学说,一一证明。席公渐渐有些省悟。如此来往请问了三四次,席公恍然大悟,叹道:“圣人之学,重见今日,那朱陆同异,无需辩说,我们只要从自己的性中去求,明明白白了。”便约着副宪毛应奎,修葺贵阳书院,亲率贵阳诸生,恭执弟子之礼,拜阳明为师。自此阳明常到书院讲学,不但兴起贵州士风,连苗民都大受开化。 IRK4o9B/rIDNx9/XZwpkS93HFsVtFVqlyTGLEfoR59WRNaK1C4NazAHCJWOhmrq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