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八年(1505),阳明三十四岁
弘治十七年,阳明三十三岁,仍到京师。巡按山东监察御史陆偁,特聘他做山东乡试考官。那一科取出的举人,后来都称重海内。考试完毕回京,改授兵部主事。自此阳明的学问,渐渐归向“理学”一路,把那学仙,学佛,学古诗、文辞的念头,一一拨开;目睹当时学者,大家溺于词章记诵,不知道从根本上去研究心身之学!还有一层,阳明在当时不敢公然说的,就是大家会做了八股文,便可致身青云,是他心理上最反对的。所以他在山东考试,叫士子对策,和学者说:这道“溺于词章记诵”。如此一想,阳明的主张,显而易见了。因此在京里首先提倡,到处讲说,有些头脑清楚的听着,渐渐兴起,情愿投拜门下,恭执弟子之礼,阳明就索性授徒讲学。那时,师友之道久废,一班固执的士大夫都说,阳明立异好名。只有一位湛甘泉先生,名叫若水,广东增城人,原是白沙先生陈献章的高徒,讲究“主静”之学,正在翰林院里。阳明和他一见,大家志同道合,竟成知交,共约担任倡明圣贤哲理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