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从政治形态研究当代中国政治

中外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经历了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发展之后,目前都趋向全面、理性和科学,开始比较正常地将其作为学术的对象来研究。这种研究趋向的出现,使当代中国政治研究得到了深化。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中外当代中国政治研究在总体上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实际把握能力还比较有限。在国外,主要体现为无法有效地把握当代中国政治运行的规律,真正领会当代中国政治的精神之所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中国问题专家在估计邓小平以后中国政治上的失误,及在估计香港回归后大陆与香港政治发展上的偏差,都充分说明了他们在这方面研究上的缺陷。在国内,主要体现为对当前中国政治发展缺乏科学的把握,依然从具象性的体制变革来看中国政治发展,普遍忽视了中国政治在经济变革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整体性变化。中外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整体把握当代中国政治的能力的有限性,与他们的研究在理论上的深化不够有直接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第一,他们虽然强调了要从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来把握当代中国政治,而不是就政治研究政治,但由于对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把握比较机械,因而他们往往只是强调了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对当代中国政治所带来的影响,而无法把握这种影响的实质与精神之所在。达不到这一步,也就达不到费正清教授所说的“从它内部的发生和发展去理解”中国政治的境界。

第二,他们虽然强调了要从整体上研究中国政治,而不是把中国政治研究简单局限于中国上层政治,但是这种整体的研究主要是研究领域和视野的扩展,还缺乏方法论的创新。也就是说,他们把研究的视野扩大到了整个政治体制和政治生活,但是他们对整个政治体制和政治生活的内在有机性缺乏整体性的把握,因而对当代中国政治各个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孤立和零散的,研究和思维的空间只局限于研究对象所可能伸展的范围,而无法把握现象背后的本质。这样的研究,即使有深度,其解释力还是比较有限的。

第三,他们虽然认识到意识形态对中国政治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他们对中国意识形态的研究过于机械,且陈见较多,所以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把握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教条,要么过于鄙视,从而对意识形态背后所包含的精神、价值和理想缺乏深刻的分析和把握,而这些精神、价值和理想往往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

第四,他们虽然淡化了模式化的研究,力求从当代中国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去研究和解释当代中国政治,但是还是有不少国内国外的学者在研究中依然深受先入为主的价值观念影响,从“应然”取向而不是从“实然”取向出发研究当代中国政治。这种研究与思维路径,往往不是从实际的现实出发去研究问题,而是从“假想化”的现实出发去研究问题,因而其可能发生的偏差与失误也就在所难免。

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都明显地透露出这样一个事实,即当代中国政治研究还必须向前跨出一步。为此,本书试图尝试着跨出这一步。为此,本书试图用“政治形态”这个核心概念来分析和把握当代中国政治,其目的就是要揭示当代中国政治,具体来说就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形态特征及其形成、发展和转型的内在逻辑。

任何社会形态都有其相应的政治形态与其对应,资本主义社会如此,社会主义社会也是如此。资本主义政治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和定型的。在当今世界上,社会主义仍处于实践和发展的过程中,建设和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和精神的社会主义政治形态是社会主义实践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当今的中国政治正是在不断实践和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展开的,至今没有中断。在这个过程中,当代中国为确立和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形态作出了自己的努力,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而正是这些经验和教训构成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资源。本书虽然是从政治形态把握当代中国政治,但是这种把握不是静态的把握,而是动态的把握,即从中国对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探索和实践的历史过程来把握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的内在特征和运动规律,进而在说明当代中国政治形态历史运动轨迹的同时,揭示其未来发展的目标、走向与动力。 IMRvBcjIXPmnAu2a8B8X1UBQRVBLKunc7XfbA2uYOqLP1EcebBkS1cd11q2eDd2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