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的分析方法

关于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的方法论基础,前面已经说明。在此主要说明在这种方法论基础上,如何具体分析当代中国政治形态,也就是具体的分析方法。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者本身的学术目的直接相关。本书的研究对象已十分明确,至于本研究的学术追求,主要有三个:一是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形态,即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形态的基本特征与运动规律;二是研究在当代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政治的地位与作用;三是研究中国政治走向民主化的基础、动力与途径。所以,本书不是要描述当代中国政治形态,而是试图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形态;不是就政治形态研究政治形态,而是试图通过研究政治形态来揭示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政治发展与现代化之间存在的深刻互动关系,揭示社会主义政治的一种发展模式。

显然,这种研究只能在对对象作动态研究中才能实现。为此,本书的主题将在历史考察和理论分析中展开。所谓历史考察,就是对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作全面的分析与考察,从中把握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的基本特征与运动规律。之所以要采用这种研究方法,一方面基于历史研究对政治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但更重要的则是基于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的不确定性。正如邓小平到20世纪80年代还认为中国搞社会主义仍处于摸索阶段一样,当代中国政治形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一直是在摸索的过程中发展的,这种发展状态至今还在继续。因此,对当代中国政治形态作静态的考察很难触及其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所谓理论分析,就是用政治学的理论指导历史考察,同时对历史考察所取得的成果作政治学的分析。这种理论分析与历史研究是融合在一起的:以理论指导历史研究,以历史研究来提炼理论。

因此,本书所展现出来的历史考察,将不是一种历史的展开,而是一种历史的概括,其目的是要通过历史来分析当代中国政治形态。这种历史考察关注的是大的历史事件、历史发展的总体结构以及总体态势。这种历史考察不是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macro—history)观的翻版,因为“大历史”观关注的还仅是历史本身,只不过这种关注是一个更宏观的把握,至于历史后面的价值和意义,不是最主要的。 因此,这种历史考察的重点不在于材料的收集与整理,而在于材料的概括与分析。

至于与历史考察相结合的理论分析,体现为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把握历史,同时在历史的把握中提炼新的理论,从而使当代中国政治形态分析有理论深度。前面分析的五大理论,是把握当代中国历史的重要理论基础。美国学者西利(J.R.Seeley)说:“历史没有政治科学将一事无成,而政治科学没有历史将成无本之木。” 这种说法虽然极端了些,但是所道出的道理是正确的。这种研究方法表明,本书虽然是通过对历史的分析来展开,但追求的不是历史表象,而是历史表象背后的历史本质,即政治形态的本质。理论分析将是使研究从历史表象走向历史本质的桥梁。 VNzFTUs6wp87Q3K1aiRJ6dnq69AuR2RgUakl41p7XH0VVEZr70e0iZT2Ks3WMXs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