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贰 投资主体、投资行为与资源配置

一、投资主体

在分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时,可以把投资主体确定为两类:一是企业,二是个人。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问题,在这里暂不进行分析。

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的前提是企业不仅拥有可以用于投资的资源,而且企业有投资的决策权或投资的自主权。企业的投资动机是价值的增值,也就是获取利润。虽然企业在进行投资时也可能具有利润以外的动机,但这不外乎两种情况:第一,企业进行利润以外动机的投资最终仍是为了取得利润,即企业在获取利润的道路上,采取的是一种迂回的方式,以保证这些投资有助于企业的总的利润的增加;第二,企业除了利润目标以外,还有其他的目标,因此企业进行利润以外动机的投资,以实现自己的其他目标。后面这种情况在客观上是存在的,但不在企业的投资中占据主要地位。在分析企业投资时可以略去不计。

同企业一样,个人作为投资主体的前提也是个人既拥有可以用于投资的资源,又拥有投资的决策权或自主权。个人投资的动机同样是价值的增值,以增加个人收入。这也不排斥个人进行投资时还可能有增加个人收入以外的动机,但这种投资在个人的投资中不占据主要地位,所以在分析个人投资时也可以略去不计。

假定作为投资主体的企业和个人都以获取利润或增加收入作为基本的投资动机,那么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即使在只存在一种投资机会的情况下,企业和个人都会面临机会成本的估算问题。机会成本的估算就是资源使用方向和资源组合形式的选择。企业和个人必然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资源使用方向和资源组合形式,然后决定是否投资,怎样投资,投资多少。

二、投资行为的一般原则

在企业和个人根据机会成本的估算而决定进行某项投资之后,他们的投资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只受到价格的制约,也就是只受到市场竞争的制约。这里所说的投资行为的一般原则,是指瓦尔拉均衡状态中的投资行为所遵循的原则而言。

投资行为是由一系列交易行为所组成的。企业和个人作为投资主体,假定他们自己拥有足够的货币资金,他们为了进行投资,必然要利用一部分货币去购买生产资料,利用一部分货币去支付工资,还要利用一部分货币去支付租金。假定他们自己拥有的货币资金不足,他们就需要到货币市场上去筹集资金,并准备为此支付利息。购买生产资料,支付工资和租金,筹集资金和支付利息,这些都是交易行为。在瓦尔拉均衡状态中,在任何一种价格条件下,需求总量与供给总量必定相等,经济中的超额需求和超额供给都不存在,任何交易都是在均衡价格条件下实现的。这样,对企业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来说,如果他们需要筹集资金,那么资金可以被筹集到,利息率是由货币市场的供求决定的均衡利息率;如果他们需要购买生产资料,那么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也能被买到,生产资料市场上的价格是均衡价格;如果他们需要劳动力,那么根据劳动力供求所决定的均衡工资率,就能够有足够的劳动力供生产中使用。总之,一切都符合投资者的心愿,也都符合投资者的利益。

同样的道理,在瓦尔拉均衡状态中,当作为投资主体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投资,并生产出产品之后,他们不愁自己的产品没有销路。由于市场不会有超额的需求和超额的供给,所以企业和个人生产出来的产品都能够销售出去,销售总是在均衡价格条件下进行的。这一切也都符合投资者的利益。

在这样一种经济环境中,投资行为实际上是十分简单的。企业和个人作为投资主体,所遵循的只是服从市场竞争的原则,即一切都由市场安排好了,用不着自己为此操心。这是因为,市场的信息是完备的,信息是畅通的,投资主体对现在和未来的市场状况有充分的了解,经济中不存在不确定的因素,所以投资主体只要有了充分的信息,就可以进行投资,组合资源,组织生产,销售产品,不需要考虑经济中是否存在不确定性,也不需要事前采取预防性措施。至于保留多余的货币以备经济中不确定事件的发生,或利用多余的货币去贮存超正常储备的商品,这些都是不必要的。一切听从市场的安排,必定能使每个投资者满意,这就是投资行为的一般原则,尽管它仅仅存在于理论上的瓦尔拉均衡之中。

三、非均衡条件下企业和个人的投资行为

正如本书第一章中已经明确指出的,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不是瓦尔拉均衡状态,而是非均衡状态。在市场不完善、信息既不完备又不畅通、价格起不到应有的调节供求作用的社会主义现阶段,经济的非均衡性质尤为显著,这就为研究企业和个人的投资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非均衡条件下,作为投资主体的企业和个人在进行投资之前,必须考虑客观上存在的资源供给的约束。这里包括所需要的资金供给的约束、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供给和劳动力供给的约束。如果资源供给是有限的,那么投资愿望的实现就会遇到障碍。不仅如此,资源供给的前景和资源供给的现状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同样重要的。投资所形成的生产能力,需要有不间断的资源供给,尤其是原材料、燃料、设备零部件、交通运输能力等等的供给。因此,即使从资源供给的现状来看不存在约束或只存在较小的约束,但如果资源供给的前景不容乐观,那么投资也将遇到障碍。

在非均衡条件下,作为投资主体的企业和个人在进行投资之前,还必须考虑客观上存在的需求的约束,即市场方面的约束。这主要指投资形成生产能力之后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有没有足够的销路。如果市场是有限的,那么投资愿望的实现也会遇到障碍。与资源供给的约束相似,市场的前景和市场的现状对于投资者同样重要。假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目前虽然有销路,但未来的销路却没有把握,那么,投资者也会考虑投资的可行性问题。

除了非均衡条件下的资源供给约束和需求约束以外,作为投资主体的企业和个人还需要考虑经济中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为了保证投资的正常进行和投资以后所形成的生产能力的正常运转,投资者必须采取应付各种不确定性的预防性措施。例如,为了避免资金的不足,投资者可能要多筹集一些资金,或者要多保存一些货币在手中;为了避免生产资料供给的不足或中断,投资者可能要多购买一些生产资料,形成超正常的原材料、燃料、设备及其零部件的储备,从而多占用一些资金;为了避免出现市场被挤占或销售竞争激化等现象,投资者可能采取非正常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市场和扩大自己的销路,从而也会多投入一些资金,作为保护和扩大市场的成本。这些情况的出现,会使投资者对资金的需要量大于不存在各种不确定性的条件下所需要的资金量。

此外,由于信息的不完备和信息的不畅通是经济非均衡状态的一个特点,因此在非均衡条件下,投资者会感觉到:既然不可能指望从市场得到完备与及时的信息,那就不如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这也是需要追加投资的,但追加投资而得到利益要比因信息不完备和不及时而受到损失好得多,所以投资者仍然乐于追加这笔投资。

在这里,姑且不谈非均衡条件下与均衡条件下价格水平的差距可能有多大,就以非均衡条件下所形成的超正常储备和追加的保护与扩大市场的投资,以及追加的信息成本而言,在非均衡条件下要形成与均衡条件下所形成的相同的生产能力,就需要有更多的投资。但价格水平仍然是要被考虑的。如果资金供给受到限制,如果货币市场不完善,那么这时的利息率将高于均衡利息率;如果生产资料供给受到限制,如果生产资料市场不完善,那么这时的生产资料价格将高于均衡价格;如果投资者为了保护自己所占有的市场而采取了排斥正常的市场竞争的措施,那么这时的商品销售价格也会高于均衡条件下通过正常的市场竞争所形成的均衡价格。高于均衡利息率的利息率以及高于均衡价格的生产资料价格,都会要求有较多的投资,即这时为形成相同的生产能力而需要的投资量将大于均衡条件下所需要的投资量。至于生产出来的商品的较高的销售价格,则使得追加投资的行为变为现实,即投资者考虑到未来市场上的较高的销售价格,他们会认为追加投资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是可以得到补偿的,于是他们就追加了投资。

以上所分析的这些,可以清楚地说明这样一点:在非均衡条件下,企业和个人的投资会大于均衡条件下为形成同样的生产能力所需要的投资,即为了形成相同的生产能力,非均衡条件下的投资总量将大于均衡条件下的投资总量。这正是非均衡条件下企业和个人投资行为的特点。

四、非均衡条件下投资行为与资源配置的关系

追加投资不仅需要追加货币资金,而且需要追加生产资料的供给。对于前一种追加,比较容易理解,这是因为任何追加投资的最初形式都是货币资金。至于后一种追加,即生产资料供给的追加,则主要反映于超正常的储备(原材料、燃料、设备及其零部件等)的形成;此外,追加的保护和扩大市场的投资以及追加的信息成本,也会部分地体现于生产资料的购买上。

由此看来,在非均衡条件下,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包括追加的投资)必然使资源配置状况与均衡条件下有较明显的不同。在均衡条件下,在市场机制充分起作用的条件下,资源将自发地朝着最有利的部门和地区流动,市场供求比例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价格的升降,将把各种资源分配到适当的位置上。尽管在部门间、地区间、投资主体之间的转移过程中会发生局部的或结构性的资源闲置或浪费现象,而且这种现象通常是难以避免的,但就总体而言,由于超额需求和超额供给都等于零,所以资源能够有效地组合和得到合理的利用。然而,在非均衡条件下,却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例如,由于资源供给约束的存在,作为投资主体的企业和个人为了避免资源供给的不足和中断,为了预防经济中发生预料不到的事件,往往追加投资,形成超正常的储备。这样,必然使得本来就已经出现的资源供给缺口进一步扩大了,这不仅会加剧对已经不平衡的供求关系的干扰,而且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调。前面已经提到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可能出现的“滞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多数企业和个人为采取预防性措施而形成超正常的储备有关。

又如,由于企业和个人追加投资的需要,企业和个人对货币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的干扰也是显而易见的。经济的非均衡性表明,这时在货币市场上可能存在资金需求大于资金供给的情况。而由于有追加投资的需要,资金供不应求的缺口将会增大。

再从资源组合的角度来看,一旦经济中存在着资源供给的约束,那么,资源就很难按最有利于提高效率的方式组合起来。资源的组合形式不得不适应于资源供给的短线。按资源供给的短线实现的资源组合,意味着经济中将有一部分资源得不到利用;而要让这部分资源得到利用,并且又要适应资源供给的短线,那么资源的组合就可能是低效率的。这两种情况都是资源配置不当的反映。 qHeTm7w2ka6BMqpWRnblo4AQ5DrqWnOc7NHPnEN3mbaXDrInv5qvIomgQsSgs13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