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 [2] ,春意阑珊 [3] 。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4] 。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 浪淘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南唐李煜沿用旧曲名另创新声作《浪淘沙令》,为双调五十四字,押平声韵。
[2] 潺潺(chán):雨声。
[3] 阑珊:衰残,将尽。
[4] 一晌(shǎng):片刻,一会儿。
这首词是李煜在死前不久所作,是他后期的代表作之一。词的上阕应从整体来看,“罗衾不耐五更寒”,说明作者是在五更天的时候,因为春寒醒来。这种寒冷冷到怎样的程度?即使身盖罗衾也无法抵挡。如唐代诗人岑参“狐裘不暖锦衾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之句,作者的主观感受是通过外物表现出来的。作者听见帘外潺潺的雨声,想到春天快要过去了,心中生出无限孤寂。一个“寒”字不仅写出了身体的寒冷,更渗出了内心的凄凉感受。下句“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由实入虚,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方面,尽情享受欢愉只能在梦里,因为梦中作者可以忘了自己阶下囚的身份,这样才能享受到片刻欢愉。另一方面,由“贪”字又体现出作者亡国的痛苦,这一晌之欢又是何等对不起自己的万里江山?所以,梦里的欢愉与醒后的孤寂,梦中贪欢的心境与醒时痛苦的心境,构成了两种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一种复杂的绝望的心情。
下阕“独自莫凭栏”,似乎在劝告他人,实际在劝告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不要去凭栏远眺,因为看到的将会是无限的江山。这里就加入了作者浓厚的身世之悲——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看到无限江山,引发的更可能是壮丽雄伟之感,但因为作者曾经是个君王,看到无限的江山,注定会引发他对亡国的无限悔恨之情。“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里写出了作者前后生活的巨大落差,没有直接说明,而是用了一个比喻:昔日繁华美妙的生活就像流水落花一样一去不复返了,目前的生活与之前的生活相比,就如同天上与人间的巨大不同。写到这里,作者内心的痛苦、悔恨,已经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来表达了。
这首词写李煜作为一个亡国之君,怀念那逝去的帝王生活,怀念曾经拥有的江山,以“别时容易见时难”这样通俗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来,情真意切、哀婉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