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合适的管理才是最好的

以人为本的团队管理必须以人性为基础,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因此,团队管理理论没有对与错、好与坏之分,只有合适不合适之分,合适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

美国人利用契约控制员工

美国人重视契约、合同,一切以书面为凭据,通过契约把工作和个人的专业捆绑在一起。你有什么专业,我现在有什么工作岗位,只要合适,就定一个契约,都按照这个契约去执行,这是很单纯、很简明的。其问题有两个:其一,有能力的人受到限制,没有办法充分发挥;其二,当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这种契约形式很难应用。

战后的日本为什么能迅速崛起?就是因为,当环境迅速变化时,美国人感觉到很吃力,而日本的管理体制弹性较大,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中国人的管理体制也具有很大的弹性。中国人“唯恐天下不乱”,因为中国人有能力拨乱反正。

这不是在贬低中国人,不可否认,中国人有人性弱点,但是不要只从负面去看待中国人,因为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中国人擅长浑水摸鱼,换个角度说,中国人很懂得随机应变。当环境快速变化的时候,中国人就表现突出,乱世出英雄;当环境稳定的时候,中国人就表现平平。

日本人使用组织控制员工

日本人用组织确保员工的持久忠诚。要一个人忠诚不难,要长期忠诚很难。因为时间长了,要求就提高了,外面的世界总是很精彩,吸引他离开这里。日本人充分发挥了我们古代的长工精神,他们会全身心投入,让员工没有其他的想法,就像中国古人所说的,忠臣不事二主,一女不事二夫。中国人也提倡忠诚,但是只提倡到合理的地步,适可而止。很多中国的传统理念到了西方或日本,就变本加厉,变成绝对化,这都是错误的。

中国人用“无”吸引员工

中国人有一个字很重要——“无”。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最懂得“无”,外国人只知道“有”才能生有,而无法“无”中生有。中国人最了不起,经常“无”中生有,能从“无”看出有来,叫作无心之感。

无心投入收获大

一个领导不可以跟干部讲这种话:“我对你这么好,你居然这样对我,你未免太没有良心了。”这种话讲了只会对自己不利,因为你对他好,是你应该做的事情,他要不要对你好,由他来决定,这才叫交互主义。身为领导者,要做到该付出的都已付出,却不计回报。否则就变成投资了,我们不能在人的身上投资,因为这是中国人最受不了的。在外国人那里,人就是资源,当然可以投资。

曾经有很多企业家说:“我妈妈是最懂得投资的人,她在我身上投资,现在获得了极大的回报。”这是对母亲的一大侮辱,每个母亲都悉心照顾子女,从没有投资回报的观念。父母对子女的呵护是无心的服务,无心的照顾。《易经》里讲感应的卦,不叫感卦,而叫咸卦,咸就是把心去掉。无心之感,才会有效。“无心插柳柳成荫,有心栽花花不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无心,就是做你该做的事,而不要计较成果,即不要有投资回报、投入产出的观念。

没有人规定你要做到无心的服务、无心的关怀,完全看你自己做不做得到。中国人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到,弹性非常大,持久忠诚可以,随时跳槽也可以,但中国人凡事都必须是自发的,如果有硬性规定,就行不通了。只要中国人愿意,我们是最不计较的、最好商量的。一旦和中国人谈条件,那我们的条件会比谁都苛刻。

中国人为什么没形成契约制?举个例子,两家公司合作,没有任何约束的时候,合作得很愉快,什么都不计较,凡事好商量。一旦有家公司说,必须要签合同,用法律来约束。双方的关系就开始恶化了,它们都想方设法为自己争取利益,最后只能终止合作。

中国团队的特色是讲义气,这是我们要战胜西方的利器,如果完全学西方的经验,只能跟在西方人的后面走,无法超越。

中国人讲义气,中国早期的商帮,晋商也好,徽商也好,浙商也好,都是重义气、重承诺的典范。彼此之间一诺千金,不需要契约这种形式。

吃亏也是占便宜

无心的投入,有不同的产出,这叫感应。中国人强调广结善缘,平常多做好事,不求回报,成败得失也不是用眼前利益来衡量的。中国人懂得用辩证的方法去思考,在我们看来,得与失是统一的。

全世界只有中国人会说“吃亏就是占便宜”,也只有中国人会把5块钱进的货以3块钱卖出去。外国人是绝对不会这么做的,他们认为,吃亏就是吃亏,不可能会占便宜。

俗话说,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本的生意没人做。但中国人就会做,不是中国人笨,而是因为中国人头脑灵活,赚钱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是利用时间差,5块钱进的货,付支票,然后3块钱卖出去,收取现金。这样就有了时间差,利用时间差就可以多做一笔生意,多赚点利润。

还有比较妙的方法,5块钱买进后,把货物拆成两部分,将其中的一部分以3块钱卖出去,而这一部分的货物根本没法单独使用,买方肯定还会买另一部分,这时另一部分卖方可以定价为4块钱。这样,原本5块钱买进的货物最后可以卖到7块钱。这种方法后来被日本人学会了,日本人靠这种方法使日本汽车成功地打入中国市场。

化整为零利润大

很早以前,欧美车系就想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因其价格较高,而当时中国人的购买力有限,所以欧美车系很难在中国市场上站稳脚跟。而日本人开发了一种车,以很低的价格出售,最终打入了中国市场。这种车价格低,因而成本也低,其零配件比较容易坏。中国人买了这种车后,今天换这个零件,明天换那个零件,最后日本人通过卖零配件赚回了利润。

用中国的方法管理最有效

管理中国人的团队,用中国人的方法才有效,因为我们活在中国人的圈子里。

我们不要什么都和外国人学,因为外国人的东西并不一定适合我们。比如说,外国人早上见面打招呼说“Good morning”,我们翻译成“早上好”,殊不知,外国人上午11点半还算早上,还可以说“Good morning”。中国人早上来得很早可以说“早上好”,这是讲给老板听的,哪天有人上班迟到了,他还会说“早上好”吗?

在西方,任何事都可以摆在桌面上谈;在中国,谁开口谁倒霉。如果你有事要拜托对方,开口有什么用?对方只会说“我会尽力”,说了和没说一样。中国人很高明,根本就不开口请托,而是三天两头请你吃饭。中国人是用脑袋来吃饭的,对方一定明白你的用意,用不着你开口,自然会照顾你,你一说对方反而会反感。

中国人现在也学外国提倡竞争,但是争的人是最倒霉的,不争的人永远得到最多,这源自我们的文化。

西方人是以神为主的,是神在管理世人,所以有戒律;中国人以人为本,不重视戒律,而重视典范。我们会效法古人,却不会记住什么戒律。

总而言之,我们的标准跟西方人是不一样的。在西方做人没有人情味,而在中国你可以享受到很浓厚的人情味。 PGAct6+O2K5RAvZwngWrz8uD6wUAH7VAQxmB2NCTcin1+sOgIAMEE++eP2WEA1R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