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组织成员的地位需调整

在管理中国式团队中,对组织成员的相对地位的判定有其自身独特的要求,用不合时宜的方式来进行操作只会取得与初衷相悖的效果。

生而平等与合理的不平等

中国的组织里面有个鲜明的特征,就是等级分明。美国人只讲权利与义务,没有等级观念,不管对方是谁,该说的话都可以说。中国人则不同,讲话要先看对象:对上面是一种说法,对下面是另一种说法,对平级的同事,用第三种说法。

西方人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中国人却重视等级观念。西方人听到一件事情,会就这件事情来论断是非;听到一句话,会就这句话来判断对错。中国人听到一句话往往会先问“谁说的”,对谁说的最有兴趣。

我想这是等级制度给人们带来的影响。西方人没有这些,在西方的企业里,彼此可以称呼名字,没有上下级的区别。中国人对上下级关系很重视,如果两个中国人在谈话,看见领导来了,就要马上调整内容。如果对领导视而不见,领导心里肯定不舒服。但是,一看见领导来了,突然闭口不谈,领导也会想“这两个人在说我的坏话”,也是不妥的。这就是中国人比较奇怪的地方,只要有第三者介入,两个人的互动关系就要进行调整。

中国人重视伦理,伦理就允许合理的不平等。中国人还有取长补短的观念,将得失分得不像西方人那么明确。中国人认为,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吃点亏也是可以接受的,反之,占点便宜也是情有可原的。有了这种观念,就会出现你帮我一点、我帮你一点的现象。

工作上,中国人讲究能者多劳,西方人则是各自为政。所以,中国人很谦虚,常讲“……我不如你”,这就是一种生存之道。

中西方人的看法大不相同

个人主义在中国行不通

西方人重视个人主义,提倡个人表现,人与人之间互不干涉,也不会相互帮助,缺少互动。西方人说话或者表态时经常讲“这是我个人的意见”,表示后果由个人来承担。西方文化可以浓缩成两个单词,一个叫作“Show”,Show就是作秀的意思,西方人有什么才能,一定要表现出来。另一个叫作“Tell”,Tell就是告诉别人。西方人不断地表现,而且到处去告诉别人,自己能做什么。这种方式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比如,班级里要选班长的时候,美国人就会举手“我愿意来承担这个义务,我先试试看,做不好就换别人”;中国人就不会这样,如果你举手要当班长,只要稍微做得不好,人们就会说:“他没有一点能力,还想当班长,自不量力。”

中国人很精明,绝对不会做这种傻事。即使也想当班长,也想表现,但不会直接表现出来,而是欲擒故纵,推举最不可能当选的人。大家一看那个人既没能力又没魄力,怎么能让他当选呢?而你公开表态了,自然吸引别人的目光,尤其是当大家把你和那个不可能当选的人比较时,你就会脱颖而出,成为班长的不二人选。你不会提名那些很有能力的人,否则,你自己就没有机会了。

这个道理只有中国人能明白,外国人脑筋很简单,想不出这里面的奥妙。事情还不止如此,你被选为班长后,必须要表明自己不想当,极力推辞,说自己能力不行,经验不足,体力也不好,做事情没有耐心,把各种理由都列出来,最后盛情难却,只好勉强为之。这样做是为将来留后路,等到你做不好,别人有怨言时,你就可以说:“我当时就说我做不好,是你们一再勉强我的。你看,出问题了吧?”中国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会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预料到,提前做好防备,这样,就让别人无话可说了。不要以为这是虚伪,也不要以为这是奸诈,这只是中国人用来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而已。

一个人连自己都保护不了的话,其他的都没有意义。人们常说,“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神仙都要先保全自己,何况凡人呢?很多人反对“明哲保身”,认为善于明哲保身的人怕死、虚伪、消极,其实不然,中国人遇到突发状况,都会先保全自己,然后分析形势,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形势不利,就要及早抽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何必逞匹夫之勇呢?

中国人不会轻易下判断

西方人的人际关系淡薄,他们在一起聊天,所谈的话题经常限于体育赛事、电影明星之类的,其余的没什么可谈的。因为西方人很重视隐私权,用种种约束把自己包裹起来,这个不能说,那个也不能说,最后只能谈些无关紧要的八卦新闻。

中国人不谈隐私权,“事无不可对人言”,只不过我们谈的都是别人的是非,很少讲自己的事情。真正去了解中国人才知道,中国人注重的是隐性的隐私权,对于自己的隐私绝对保密。

工薪的保密性

许多公司要求员工对工薪保密。这在美国公司是很容易做到的,美国人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你问美国人的工资是多少,就会侵犯对方的隐私权。而中国的员工会胸有成竹地保证能做到,结果,没几天,员工的工资就成了公开的秘密。因为当别人问中国人的工资时,他绝不会像美国人那样,以“这是我的隐私”来严词拒绝,经常采取迂回战术:

“你一个月领多少钱?”

“没有多少。”

“那有3000吗?”

“比那个多一点。”

“那到底多少?”

“哎呀,不好说,每个月都在调整。”

“……”

这样一来二去,每个人对别人的工资标准都有所了解了。

这是中国人的拿手好戏。美国人不会这样做,也做不到。

不能简单地说,中国人奉行的是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事物都有两面性,不能割裂,否则就是形而上学。对于奉行的是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中国人的态度很有意思,只有三个字:看着办。中国人有时候奉行个人主义,有时候奉行集体主义,至于什么时候奉行哪种主义,看着办。

你问一个美国人,“这件事情是不是你负责的”,他会肯定地说“是”或“不是”。当你问一个中国人同样的问题,他会告诉你“我想想看”。“想想看”的意思是,我先斟酌一下要不要承认。在中国人看来,做一个判断就等于下赌注,具有风险性。

中国人比较深奥难懂,但是高度艺术化。一个人做一个决定,一旦说出来,通常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所以他即使有决定,也不会说出来。

我举一个浅显的例子。

当你问一个美国人:“明天的会你要不要参加?”他马上就会告诉你参加还是不参加。中国社会不容许这样,如果他说参加,那些不希望他参加的人就会劝他不要参加;如果他说不参加,那些希望他参加的人就会劝他参加。无论参不参加,都会有人对他提出建议,所以他的答案只有一个:到时候再看。

“到时候再看”不是一种敷衍,而是有很深的含义:要问的话你就单独问,当着别人的面,我是不会告诉你的。中国人在一对一的时候,无话不说;只要有第三者在场,就会含糊其辞。

如果你私下里问他去不去开会,他会说:“我本来是不想去的,但是这两天总是有人打来电话让我去。你替我想想看,到底我要去还是不要去?”中国人很聪明,在表态之前会先套取对方的意见,然后再根据对方的意见做出相应的回答。

中国人认为合理就好。西方的团队管理以法为中心,重视管理;中国的团队管理以理为中心,重视领导。对中国人来说,合理比合法更重要,中国人只接受合理的法。

理是变通的,法则比较固定。中国人重视合理,却不一定要求合情,不要以为中国人很喜欢人情。中国人的人情都是在合理的范围内,有一句话叫“升米恩,斗米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合理地对别人好,不能过分,过分就是溺爱,就是纵容;合理地帮助别人,也不能过分,过分就会害死他。

世界上的事情,如果离开时间和空间这两个条件,就很难判断对错。西方人认为,学问是客观的,是中性的。中国人则认为,一切都要加上时间和空间的条件,这样才有办法判定是非。孟子说,“男女授受不亲”,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嫂溺”,小叔子就可以拉她一把。如果此时再执着于“授受不亲”的话,就是没人性。因此说:“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权也。”

在工作中,因时制宜是很重要的。当你的老板叫你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会关注你有没有在做。如果你打算先将手边的事情做完了再做老板交代的事,那老板肯定不高兴,因为老板的看法是,不是我叫你做的都是不重要的事情,我叫你做的才是重要的。

中国人的道理是变来变去的,随时在变,即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做不同的调整。很多人说中国人没有时间观念,我觉得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中国人进行祭祀等活动时,最有时间观念了。

很多领导抱怨干部们不准时,每次开会都拖拖拉拉的。其实这是领导自身的问题。领导自己也不是十分按照时间来办事的,所以上行下效了。

需变主从关系为主伴关系

我们原来把领导和下属的关系视为主从关系,现在时代不同了,我认为应该改为主伴关系,领导做主,下属陪伴领导。

主伴关系更利于组织发展

以前,领导和下属之间是主从关系,领导者完全做主,下属要绝对服从,很专制,各方面有不同的意见也不方便沟通,几乎是领导的“一言堂”。而且,上下级的界线划分得过于清楚,大家受等级观念的限制很难一条心。因此,以前企业的组织力有限。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应该转变观念,把主从关系改为主伴关系,即下属要陪伴领导,领导还要做主,一个团队没有头领,各自主张,步调不一致,那就变成有团没有队,有组织而没有组织力。但是,为了适应民主时代,“主”的定义应该有所改变:工作的时候,领导理应是“主”;工作以外的时间,就不一定以领导为“主”,领导也应该适当放下自己的身份,和下属打成一片。在不同的场合,遇到不同性质的情况,“主”与“伴”应该适当调整。

“主”应随着情境、情况改变,这样有助于促进全员参与。这里的“主”,指的是主要负责的人,而不是发号施令的人。成为“主”的人应该具有哪些能力呢?

让我们以曹操为例,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曹操的人生最高峰是在什么时候?我认为,他最风光的时候不是他封王之时,而是他率领八十万大军南下攻打吴国孙权之时,史称赤壁之战。有人会认为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败而归,那时应该是他人生的低谷。其实不然,曹操之所以输了赤壁之战,是有其必然原因的。他那个时候志得意满,认为自己必会马到成功,而且打败孙权,将为他统一中国奠定稳固的基础。然而事与愿违,他铩羽而回,之后再也没有大的举动,而且再也不敢雄心壮志地要统一全国了,因此,我认为赤壁之战时是他的人生最高峰。

一个人处于最高峰的时候,往往踌躇满志,做事非常张扬。《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这一段描写得非常精彩:曹操在大军出发之前,举办了一个誓师大会,目的是激励士气,“曹操正谈笑间,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乌鸦夜啼就是给他的一个警告,但曹操没有警觉,依旧雄心勃勃。他没想到,自己将会一败涂地,这是其一。徐庶很有远见,他知道火烧连环船以后,大家一个也逃不掉,为了自保,他赶快要求去守关外。大家都知道,“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句俗语,就是说曹操用计把徐庶骗来以后,他“誓不为设一谋”,此时突然要求去守关外,曹操却没有怀疑,按理说,像曹操这种疑心重的人没有想到徐庶这一反常举动的用意,很奇怪,这是其二。

我一直认为,上苍是很公平的,当有重大事情要发生的时候,它会不断地给你一些征兆,问题是你能不能意识到。当时,曹操太过自负,丝毫不以为意。直到黄盖要来投降的时候,程昱点明黄盖是诈降:“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倘有诈谋,何以当之?”曹操才恍然大悟,但是,为时已晚,“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三国演义》的这段故事告诉我们,做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一定要见微知著。领导在作决策之前,一般会要求数据准确,信息充足,殊不知,此时这些信息已经毫无用处了,因为等你把所有的信息都搜集齐备,已是时过境迁,这些信息都已过时了。一个领导者,一定要能根据少量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否则就跟不上形势的变化。

主伴关系即主从合理配合

主伴是从主从演变过来的,合理的主从关系就是主伴关系。那“主”跟“从”怎么配合才算合理呢?在此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从有形的方面看,做主的人应该负全责,但从无形的方面追究起来,做从的人才应该负全责,否则,团队就没有组织力。实际工作中,是干部帮助领导作决策,而表面上让领导来做最后的决定,这样的团队才是高效的团队。如果在团队里,凡事唯领导马首是瞻,其他的人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或者只是提供个人意见,而不参与任何决策,这个团队是非常弱的。因为领导不是神仙,他只是一个凡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往往一个错误的决定会改变原本有利的形势。

第二,做主的人最好是通才型的,而不是专才型的,否则他就会带有很强的倾向性,很容易偏激。而做从的人是能兼顾各方面的“专”,而不是单一的“专”,否则几个人都偏到某一方面去,忽视其他方面,也等于为自己设置了一个陷阱。如果做主的人和做从的人都是“专家”,那么这个团队是不周全的,就像一个不完整的人,很难健康发展。一个正常的团队,要能面面俱到,你不能指望领导做到这一点,他也不可能做到,而是要有一个由各种专家组成的完备的团队,他们可以从各自专业的角度提供科学的建议。

做主的人要尽量把自己变成通才,千万不要总强调自己的专长,可以说,做主的人只要有专长,就会有偏见,这是很麻烦的事情。做任何事情只要做久了,就会有职业病。一个搞财务出身的总经理,经常会陷入财务危机,因为他做什么都要先考虑财务,财务应该是财务经理负责的,不是总经理考虑的事情。

第三,做从的人要站在“不从”的立场来“从”,不能站在“从”的立场来“从”,即做从的人如果存心要顺从,存心要听“主”的话,甚至揣摩他的想法,那就糟糕了。我一直认为历史上没有坏的皇帝,只有可怕的爪牙,因为没有一个皇帝登基以后会下决心搞垮自己的社稷,他总希望自己的江山能够千秋万代地传下去,而搞垮社稷的,是那些出馊主意的人,即所谓的佞臣。

有很多干部喜欢揣摩上意,讨好领导,甚至谄媚,这样做只会把领导害死,这就叫爪牙。一个好的干部要站在“不从”的立场,才能合理地“从”,站在“从”的立场就是完全盲目地服从,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当然,这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几千年来,只出了一个魏徵。

人们一般将魏徵视为忠臣的典范,但做从的人千万不要学他,否则不会有好结果。几千年只有一个“魏徵”,就说明了问题。魏徵是很特殊的,他有幸碰到了唐太宗,如果换了别的皇帝,他早就被杀了。我们读史书就可以知道,魏徵对唐太宗讲话,态度很过分,完全是教训的口吻。所以,“不从”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我归纳成四个字,叫“适可而止”。意思说,做到差不多,就不能再坚持了,做从的人还是要给做主的人留有面子的,尊重他的立场,最起码在其他人面前,维护他的形象,这是非常重要的。

总务处处长的顺水人情

某个学校的图书馆规定了关灯的时间,时间一到,就会强迫学生离开。这样做是因为电费非常高,而学校经费有限,必须厉行节约。但是,这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不便,学生不断争取图书馆要24小时开灯。校长迫于形势,想答应,又因经费的问题掣肘。

一个学校有没有经费,不是校长应该操心的事,而是总务处处长的职责。校长本可以说:“无论有没有钱,该做的事就要做,没有钱你总务处处长要想办法,不然你这个总务处处长就是失职。”但是校长没有明说,他很高明,只是征求总务处处长的意见。总务处处长考虑:如果学校多花一点电费,能够培养出一个爱迪生来,也很值得,而且现在的形势是他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不如卖个人情,经费的问题只能另想办法。于是,总务处处长很痛快地答应了,给足了校长面子,后来总务处处长不但通过其他途径从校长那里申请到电费,还做到专款专用。这是校长对总务处处长的回报。

做从的人一定要记住适时给做主的人卖人情,人情前还要加两个字,变成“顺水人情”。

当一个领导问干部对他的评价时,干部往往说些好听的话来应付。但所有领导都会这样说:“讲真话,不要说假话。我这个人,没有别的长处,闻过则喜。”有些干部就上当了,对领导的过错直言不讳,这无异于自掘坟墓。

当干部的千万不要上当,干部不能放过忠言直谏的机会,但是一定要看时机,要等领导心情好的时候,要不然自身难保。干部绝对不能凡事都听领导的,否则领导会怀疑你,要么虚伪,要么不负责任。适当地表达你的意见,而且适可而止,绝对不能超越你的领导,这就是做从的人的生存之道。

主从关系视具体情况而变

主从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平常是按照职务来分,但当情况不同时要有一定的调整。比如说,当领导的遇到事情会问干部,“你觉得怎么样”,这样,他把主从关系改变了,但是最后做主的还是他。

还有,在干部的地盘里面干部就是主了,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高层主管到基层后,基层主管才是主。中国有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叫“不怕官,只怕管”,“官”一定要跟“管”配合,才有效果。

所以说,主与从之间的关系应该这样形容,红花也需要绿叶配。再好的领导,也要有几个愿意给你面子的干部,要不然的话,“主”就不像主。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主”必须在某些地方要让“伴”得到满足,否则的话,“伴”就没必要劳心劳力。

其实主伴用现在的话来讲,就叫作角色扮演,这种关系可用四个字概括为“君君臣臣”,这里面的“君”和“臣”是相对的,领导像领导,干部才会像干部,反过来,干部像干部,领导才会像领导。干部一定要替领导着想,该给他面子时一定要做到,不能让领导单枪匹马地去战斗。

秘书工作的三大难题

秘书工作是很难做的,秘书工作的首要难题是要安排领导的时间,不能让领导太累了,也不能让他太闲了。秘书是领导和干部之间的桥梁,干部有什么事情,都要先告诉秘书,由秘书来安排优先顺序。如果秘书的优先级和领导想的不一样的话,秘书就会进退两难。

秘书工作的第二个难题是,当领导出差的时候,秘书怎样让他能够完全了解公司里发生的情况。如果领导回来,发现自己得到的信息和事实不符,就会责怪秘书。秘书只能做到,将自己做过的事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呈交给领导过目,书面报告总比口头报告详细。

秘书跟领导之间始终会存在时间差,这是秘书工作的第三个难题。时间差是指,当有紧急情况发生,需要马上处理时,领导却不在。比如说,领导正在开重要的会议,突发紧急状况,秘书如果通知领导,就会耽误时间,如果代替领导行使职权,就会越权。而且秘书和领导的意见永远不可能百分之百一致,秘书处理正确还好,处理错误的话,后果就会非常严重。

发生这种情况,秘书有三个选择:第一,只要时间许可,就一定要请示领导。现在通讯技术发达,可以利用这些工具随时随地与领导保持联系。如果秘书不先请示,领导就会怀疑秘书的动机。所以,只要时间许可,先问后做,给领导充分的尊重。第二,时间紧急,就先斩后奏。时间紧急的时候,你还要到处找领导汇报,领导就会以为你是想出他洋相,让大家都知道他常常不在办公室。第三,实在没有办法,只能边做边汇报。 R01qaQKSVMpYHHJ8ZotfCidNnn1CfRXjlZo/KlwLLI5ZbdIRjgZFLWgxvwliYkv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