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上半场
此情此景,就地求证,问题背后的问题

“你是想要正确的决策,还是只想自己开心?”

——杰里·扬波尔斯基

大家都知道《华严经》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但是,很多人混淆了与其紧密相关的意图和结果。

很多人对于长期结果的重要性很困惑。他们往往认为意图而不是结果才是最重要的,这常常是那些焦虑困惑者最主要的一个原因。他们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如果我认为自己的意图、观点和行动能够带来好的结果,但事实却没有,这也不是我的错。”

面对复杂多变的混序场景,这种“我尽力了”的思维逻辑相当普遍。因为未知,多数人更相信自己的直觉判断。也因为未知,他们更偏好当下即时的满足,胜过对未来回报的投入。

看看这幅两条平行线比较图:两条不同长度的平行线,两端有朝向不同的箭头(小圆圈),并且下(右)边一条线明显比上(左)边那条线长。眼见为实,这是我们看到的所有内容。现在,你只需要找把尺子量一下,就会发现其实两条线是等长的。

直觉常常也是错觉。如果面对的是简单的或后果并不严重的场景,如网购,依赖经验的直觉判断即使错了,也可以变成我们吸取的经验教训。但面对复杂的场景,如客户竞标讲解、向新老板的第一次汇报、求职面试、结婚生子等,直觉判断的错误造成的后果往往比较严重。

直觉思维也称零秒思维,即依靠直觉第一时间对场景的真实感受,这往往也瞬间告诉了你原始的初心。为了避免错觉导致严重的后果,我们需要启动结构化思维,通过升维思考,辨识体现你初心的预期结果,然后通过时间视角、他人视角,基于事实,加以求证,最终定义出在此场景中,能描绘你预期结果的具体可衡量的目标。

1.对话未来:从时间视角确认目标

“别急,让子弹飞一会儿!”

——姜文《让子弹飞》

我们先基于未来的场景,回答一个问题:我今天面临的问题,到了明天依然还是问题吗?大多数让人困扰和焦虑的问题也许根本就不存在了!例如,一次突降的感冒发烧,一场马上到来的考试,一个正在实施的项目。

如果你无法回答这个问题,那我们一起构建一下未来的场景。你可以按照场景的复杂程度以及对你的影响程度来定义时间边界,类似于定义衡量一个项目成功的时间点。例如,一周、一个月,一个季度,一年或三年后。现在你可以尝试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尽可能具体化,并把你的答案写下来。

(1)在特定的时间点最好的结果是什么?

(2)在特定的时间点最差的结果是什么?

对于未来的场景,有了时间边界,有了最好和最差两个极端场景范围。接下来,你就可以用如下的制式来确定预期结果:

作为一个×××(角色),我想做×××(意图),以便我能够在何时得到×××(预期结果)。

例1:作为一个准MBA学生(角色),我想广泛扩大人脉网络(意图),以便我能够在两年之内找到合适的创业伙伴(预期结果)。

例2:作为一名新任经理(角色),我想打造一支高度协同合作的团队(意图),以便我能够完成下一年度更具挑战性的预算数字(预期结果)。

初心的困扰在于人们看重意图而不是预期结果,注重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实际事实,陷入过去而不是关注当下。

接下来,我们回归当下,用未来倒逼现在,由远及近,再一次把初心变成具体的预期结果。

西方人常常用给自己写墓志铭的方式来倒逼当下。我们现在假设一个场景,如果你的人生还有半年的自由时间,身体状况也非常好,那么请你认真地回答这三个问题:

(1)希望和谁在一起?

(2)想要完成什么样的事情?

(3)想要留下什么样的评语?

这些问题能够帮助你更加清晰地透视自己的初心,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结果而不是所谓的意图。这个场景看似虚构,但在职场中、生活中到处都是,只不过不同的场景我们容易事后诸葛亮罢了。

2.面对面:从他人视角确认目标

“一个发自内心对别人感兴趣的人在两个月内结交的朋友,比一个只希望让别人对他感兴趣的人在两年内结交的朋友还要多。”

————戴尔·卡耐基

事实上,你选择共事的人、你的老板、你所交际的人、结婚的对象、一起投资或创业的人将决定你一生大部分的成功和快乐。

从不同视角(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看到完全不一样的喝完可乐后的状态。

一位职场导师曾经这么教导他的新员工:不用担忧你自己的事情,多担忧你上司担忧的事情,你在职场中的升职会很快;多担忧你客户担忧的事情,你的生意肯定不会太差。

同样,如果我们多担忧家人担忧的事情,是不是家庭也就会更加和谐?

陈春花教授是国内著名的实战派导师。特别是她的个人出版物,不仅覆盖面广,而且十分畅销。当有人在她的新书发布主题沙龙现场问她如何能做到这一点时,她的回答非常简单:“要和大量的读者去聊,确认他们能理解你想表达的内容。”

我们的建议是,你至少要找到这样两个人:一个段位比你高,有正能量且乐意帮助你的人,最好是事业有成的过来人,让他从旁观者的视角帮助你分析验证一下你做事的初心目标,点透你。同时,再找一个对你十分重要,而且你对他也十分重要的伙伴,也许就是你的配偶、你的上司、你的项目成员。简单直接地问一下他的看法、他的期望或他的要求。正所谓知彼解己,你会发现别人看重的事情往往和自己如此不同,要充分理解这一点。

这些信息应该对你定义衡量预期结果的具体目标十分重要。或许这些人就是评价目标的重要相关方。你开始发现他们的期望或建议是那么具体和务实,你需要更加聚焦的是预期结果,而不是自己的意图。

3.此刻,聆听心声:把初心描绘出来

“用一半时间不断发散思维,再用剩下的一半时间不断聚焦。”

——丹·罗姆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快节奏混序场景时代,人们忙碌好动,有着永不满足的需求,每分钟都充满了某种刺激,他们总是满足着即时需求。但是,这对你最终明确个人最重要的目标来说没有什么益处。

你需要放松下来,在安静中聆听心声,这样你的初心目标就会渐渐清晰。

现在是你独处的时间了。切断所有的电子设备和其他一切可能打扰你情绪的物品,没有音乐,也没有其他分神的事情。心如止水,聆听自己的心声。有这样一句话:“在安静中,当一个人能够把时间和自己分离开来的时候,他就开始变得伟大了。”

独处非常简单,你只需一个安静的环境即可,如车里、下班后的办公室、公园、湖边、山顶。独处最难的在于自律,你需要慢下来,最少半小时以上守独。许多人都承认,困扰他们几周、几个月的问题和焦虑几乎都在守独时有了答案。

如果有了答案,那么这个答案应该在方方面面是完整的,也许并不理想,更不完美。预期可衡量的目标是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简单的,也完全在你处理事情的能力范围之内。

当从守独的状态中站起来的时候,你获得了内心的安宁,理解了自己究竟要什么,你的能量能在哪里释放,当下优先去做什么,能改变什么,不能控制什么。初心目标会变得十分具体,有里程碑,而且最重要的是,阶段性结果完全可以衡量。 wo9iWY3oWoxd5UgMWj0qVfu42ScHKgPQsN8rCPlDuoiikjDNXV0cGyswqBvZ5Kc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