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的存在及其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其中更多的是带来了种种不便。《论语·里仁》中说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在当时的交通和通信条件限制下,人们的学业、事业与孝心往往难以两全。距离对于经济发展的限制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限制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和业务流的畅通,降低了流动效率,增加了流动成本。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新闻报道,由于交通不便或运力不够,偏僻地区的农产品不能及时运送出去而烂在地里;由于信息不畅,许多产品找不到合适的买家,与此同时也很多人找不到满意的产品。
为了突破这种限制,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人们发明了连接。连接就是为了突破距离限制,让事物从无关变成相关,从相关产生行动。当连接作为名词时,是指能够把其他事物连接起来的工具或设施;连接也可以理解为动词,是指实现连接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利用连接来克服距离,人们一方面发现和总结了许多关于连接的规律,如“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指出了在同一平面内能够以最短的距离连接两点的原理;社交网络中有“六度空间”理论,表明“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另一方面大量的连接工具被发明出来,以满足突破各种距离的需要。
为了克服物理距离,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位置连接。桥梁、公路、航运和航空线路在一个个城市、家庭、工厂之间建立起连接,使得乘客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出行,有形的产品能够到达世界各地。随着新技术的采用,连接的速度越来越快,大幅提高了运力。高速铁路是目前道路运输运力最大的连接形态之一,其平均速度是普通铁路的2~3倍。从2008年京津城际列车开通运营,到2016年7月11日,我国高铁动车组累计运送旅客突破50亿人次,旅客运送量每年涨幅超过了30%。2016年年底,我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2万千米,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60%以上。同样,电力网的出现实现了能源的远距离传输,通信网、互联网的兴起加快了信息的传递。2016年年底,全球有39亿人联上了互联网,而光纤用户已经发展近3亿。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传统的邮寄方式已被年轻人所遗忘。位置连接的发展缩短了物理距离,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1967年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首次提出“地球村(Global Village)”概念,认为基于位置连接的传媒不仅使地球变小了,更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以及人的社会和文化形态。
为了克服功能距离,制造日趋复杂、精密的产品,新的连接件和连接技术层出不穷。许多复杂的机械、电子类产品动辄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构成,如一架波音737飞机就至少需要3万个大小各异的数控零件组成。要把零部件组成一个质量可靠、性能优越的产品,连接件必不可少,而高质量的连接件需要有更加先进的连接材料和连接技术。传动轴是汽车传动系中传递动力的重要部件,它的作用是与变速箱、驱动桥一起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车轮,使汽车产生驱动力。生产合格的传动轴需要采用专门的钢材,以提高轴的抗弯及抗扭强度。焊接技术作为一种主要的连接技术,在电子元器件、航空及船舶制造等行业应用非常广泛。它通过加热、高温或高压的方式来连接金属或其他热塑性材料。在航空制造业中,焊接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不仅能够减轻飞机机体的重量,而且还为飞机机体结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提高飞机的先进性。目前,真空电子束焊接技术、激光焊接技术和搅拌摩擦焊接技术等先进焊接技术在大飞机机体制造上有了实际应用。焊接技术事关产品成败,1996年,我国首飞的“长三乙”火箭发射失败,研制团队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查找问题,最后发现问题竟然出在一个焊点上。“两块不同的金属焊在一块,直径为多少呢?只有头发的几十分之一,起飞之前三秒就已经有脱开的迹象,火箭一点火、一振动,很快这个导线、这个节点就开了”,当时的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龙乐豪院士说。由此可见焊接技术对于航空航天产品的重要性。
为了克服心理距离,人类不遗余力地推动通信和社交手段的发展。从古代一直到近代,远距离通信主要依靠书信,从骑马送信到飞鸽传书,但速度都比较慢,送一封信动辄需要上月的时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战乱年代通信就更加困难了。1896 年成立了大清邮政,之后随着道路运输的发展,送信的速度越来越快,现在通过特快专递隔天就能收到。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带来了更加便捷的通信工具。通过电话、短信和社交平台,人们可以随时联系到对方,并且能够实时互动,拉近了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经常出差,以及长期在外地甚至国外求学、工作的人们,可以每天都与家人联系,而不会因为长期分离导致疏远的感觉。对于我国人们来说,感情比较内敛,一般面对面时不善于表达感情,通过社交平台,人们反而可以更加自如地表达亲情和祝福。在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节日到来的时候,社交平台上就会有大量的用户刷屏、转发名文来表达对亲人的感恩。与传统通信方式不同的是,网络化的通信和社交平台还能够快速地在陌生人之间建立连接,扩大每个人的社交圈,并且可以通过对方的朋友圈加深对对方的了解。社交平台允许用户创建各种兴趣群,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相同兴趣的用户更容易拉近心理距离,成为现实世界中的好朋友。
克服产权距离的方式是交易。在原始社会,人们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品,这是解决产权距离最初期的形式。随后,货币的出现和流通提供了支付手段,促进了商品交易,逐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市场,成为连接产权的主要手段,并且创新出了多种经营形式。从简单的农产品市场到连锁的超市、商场,从面向实物交易的市场到面向金融产品的股票交易所、期货交易所和产权交易所等,市场加快了以商品所有权为代表的产权的流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市场的创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电子商务平台,作为一种线上市场,它能够为买方和卖方提供低成本的交易平台,汇聚海量商品,并能提供24小时的交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商平台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主要力量。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6.1万亿元,同比增长19.8%,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9.4个百分点。这种新的方式满足了全球数亿人的交易需求。
为了克服组织距离,最初企业家想到的办法是分工合作,而经济学家想到的办法是市场。在企业内部通过行政命令、企业流程和IT系统建立连接,进行协调;在组织之间,利用市场的价格机制帮助企业之间实现产权交易,但并不涉及进一步的连接。
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产业进一步融合,对组织之间的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突破组织距离,人们提出了产业联盟。作为早期的组织连接形式,产业联盟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是指同一行业或者不同行业的企业为了寻求新的规模、标准、机能或定位,应对共同的竞争者或将业务推向新领域等目的,企业间结成的互相协作和资源整合。产业联盟能在某一领域形成较大的合力和影响力,不但能为成员企业带来新的客户、市场和信息,也有助于企业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的开拓。
但产业联盟中企业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容易受到产业联盟成员企业变动的影响,不能满足社会化大生产下高效协同的要求。于是,许多企业通过资本并购来实现组织连接,这是一种外部交易内部化的过程,把组织之间的连接转化为组织内部的连接。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种新的组织连接形式逐步成熟,那就是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上下游企业之间基于长期的原材料、零部件的供需合作关系,双方在质量标准和数量上达成了默契,实现供应流程和需求流程的高效对接。供应链管理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并且能够帮助企业降低采购、库存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因此,供应链管理的实质就是突破组织边界的供需流程的连接,这样既能享受到市场机制带来的高效率,又能减少分工和跨组织带来的交易成本。
如同案例中的宝钢集团,上游与矿厂和船东签订长期合作合同,下游直接管理汽车厂商的库存,通过上下游企业之间业务流程的无缝连接和数据共享实现了供应链的高度协同,为提前实现进入世界500强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案 例】
宝钢集团目前是我国最现代化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2004年年初,当时的宝钢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谢企华公开宣布,2003年宝钢集团全年销售收入突破1100亿元,折合为132.5亿美元,大大超过200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末位企业101.73亿美元的销售额。如果宝钢2004年进入世界500强,将比原定的目标提前两年。宝钢集团能取得这样的业绩增长,不断加强供应链管理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上游,宝钢由于自己拥有的“梅山矿业”,每年只能提供400万吨原矿,但需求量在4000万吨左右。于是宝钢通过与国内外的矿厂合资办矿、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并与世界多家知名船东签订长期运输合同,确保了原料资源的稳定供应和运输能力。
在下游,宝钢瞄准汽车用钢市场,与一汽、上汽和东风汽车等巨头进行战略合作,在钢材供应、钢材使用技术开发、钢材加工和钢材物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宝钢在长春直接管理一汽的钢材仓库,并新建钢材加工中心和配送中心,根据一汽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加工和配送服务。
2011年,宝钢和东风日产也摆脱简单的购买关系,通过战略合作,共同打造敏捷供应链。敏捷供应链系统自2011年6月开通后,有效贯通了宝钢与东风日产各部门间的数据传递环节,提升了东风日产内部的仓储、财务管理水平,降低了管理成本。宝钢在东风日产车身研发的初步阶段就介入,然后通过优化供应链,挖掘供应链各个业务环节的潜在效益,共同增强抗风险的能力,加强对业务反应的敏捷性。通过合作,东风日产的钢材入库数据、发票数据核对、财务采购发票入账时间从两周缩短到了3天;月末盘库时间从两天缩短到两小时;库存备料从60天下降到45天;东风日产的钢材采购人员从烦琐的单据操作中解放出来。东风日产副总经理任勇通过一系列数据介绍了建立敏捷供应链系统后的成效。
由此可见,五种连接分别克服了五种距离(见图1-1)。事实上,距离和连接的关系,就如同自然界生物与其天敌的关系,既相互克制,又相互促进。每当有新的距离出现时,总会有新的连接来突破它的限制。这是连接的进化过程,是人类不断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必然要求。
图1-1 距离变革推动连接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