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一个理解工业革命的新视角

众所周知,三次工业革命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科技取得重大突破并在各个行业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个工程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形成了新的产业形态,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提升和社会财富的快速增加。

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化大生产的转变,之后随着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蒸汽机在工厂、轮船和铁路等领域大范围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人类社会进入机器时代。

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发明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发电机、电灯和电话的广泛使用把人类社会推进到电力时代,促进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再次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当时间进入到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出现标志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开始。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提高了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自此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可见,重大的科技变革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这也是我们分析工业革命的常规视角。但是,一时一地的科技变革并不能形成工业革命,只有通过连接的放大和加速作用,把科技变革的影响快速扩散到产业链的上下游,从单个城市扩散到全国甚至全球,才能最终形成一个新的时代。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提升了纺织、采矿、冶炼、机器制造等行业的生产效率,它使英国的纺织品产量在1766年到1789年的20多年内增长了5倍。产量的提升带来了新的要求,工厂需要大量的煤炭、钢铁等能源和原材料供应,也需要把产品运输到更远的地方进行销售。

铁路网的出现把一个个工厂连接了起来,推动了煤炭、钢铁等生产要素和产品大规模、大范围的流动,拓展了工厂的原材料获取半径和产品销售半径,降低了运输成本,催生了工业化城市。铁路网充分释放了机器化生产的优势,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蒸汽机在更多行业的广泛使用。1830年9月,世界上第一条城际客运线路即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Liverpool & Manchester Railway)建成。这条56千米长的铁路将纺织业之都曼彻斯特和英国西海岸最大的港口城市利物浦连接起来,来自埃及的长绒棉在利物浦上岸之后,直接运到曼彻斯特的棉纺厂;而棉纺厂的制成品则通过这条铁路直抵海港。相对于以前所依赖的运河运输,运输成本大大下降,经济效益成倍提高。至1923年,英国出现了四大铁路公司,它们在全英国铺设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几乎所有的城镇都有铁路通达,仅伦敦中心城区就有18座火车站,其中大多都是枢纽站。据统计,当时英国铁路的线路总里程达到了18680英里,年运煤量达到了5亿吨,乘客达到了11亿人次,与当时的全球人数相当。

因此,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铁路网的出现,而铁路网又放大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刺激了英国的经济腾飞,让英国从一个岛国快速进入工业时代,超越其他国家,成为同时代的霸主。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了电力,实现了机械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换。但在早期,发电机输出的电力只能供给少数的城市和工厂,用于机器和照明。一直到电力网的出现,才实现了远距离的输电和配电,降低了用电成本,使得更多的企业能够用上电力,从而极大地加快了电气化进程,对全球的产业结构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电力的广泛使用,使得电机制造、输电设备及其他电器工业异军突起,同时也带动了煤炭、石油等采掘业发展,促进了钢铁、化学、汽车、飞机等重工业发展。据统计,由于电力需求增长,德国的采煤业规模迅速扩大,煤炭开采量由1871年时的2900万吨猛增到1913年的19000多万吨,增长5倍。煤炭、钢铁和汽车工业成为当时德国工业领域中强大的主导产业。

电力远距离传输问题的解决,也带来了海运、航空、通信业的发展,快速发展的通信网和航空网进一步放大了电气革命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在这一轮发展中美国表现异常突出,到1945年,美国拥有西方世界工业总产量的60%、对外贸易的1/3、黄金储备的3/4,一举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因此,电力网出现,放大了电力这一科技变革的影响,使其成为一种通用性技术,在几乎所有的行业中得到广泛使用,促进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实现。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信息处理能力。1959年,晶体管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为每秒100万次以上,到1964年时达到每秒300万次。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1978年的计算机每秒可运算1.5亿次。摩尔定律表明,计算机的性能每18~24个月就会翻一番。

但和前两次工业革命早期新技术只在局部范围内使用一样,计算机一开始只是应用在军事、科研等少数领域。要形成工业革命,仍然需要通过连接来加快放大其影响力。这一次,互联网担当起了这个重任。互联网是从1969年美国的阿帕网开始的,首先用于军事连接,后来将美国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犹他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互联网的发展非常迅速,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统计,2016年全球47% 的人口用上了互联网,总人数约为39 亿人。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移动支付、手机游戏、手机视频等新应用大量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

互联网加快了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广泛使用,企业通过计算机并不再仅限于内部生产管理的信息化,还广泛地用于销售、供应链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带来了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和商业模式创新,如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正逐步被面向客户的个性化定制所取代。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戴尔公司开启了个人电脑直销模式的先河,创造了一个销售传奇,其精髓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直接面对每一个客户,通过戴尔公司的网站,用户可以随时对公司的全系列产品进行评比、选择和在线订购。戴尔公司据此建立了按订单生产模式,把库存周期降低到了4天,而当时竞争对手大都还需要30~40天。

美国通过信息革命进一步巩固了全球经济霸主地位,不仅计算机产业领先全球,涌现了如微软、IBM、英特尔等信息科技巨头,还借助互联网推动了信息技术在金融、医药、汽车、飞机和农业等许多行业的深入广泛应用。

互联网在全球的计算机之间建立了连接,加快了信息的流动。基于互联网的海量应用扩大了计算机的用途和价值,使得信息革命从效率革命升华为经济范式的变革。

从上述基于连接视角对三次工业革命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科技变革不仅带来了新的生产性技术,也促进了连接技术的变革。同时,连接技术的变革又放大了科技变革的影响,成为工业革命的放大器和加速器。可以说,科技变革是关键,是原动力,是“点”的突破;但要升华为工业革命,就必须借助连接的放大效应和加速效应,把新科技快速应用到其他行业,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巨大进步,实现从“点”到“线”再到“面”的整体突破。

表0-1所示为三次工业革命中的连接及其作用。

表0-1 三次工业革命中的连接及其作用 f5KcnxARlosJ46wVg/lTAqxvsW4T0EcDD+cy8fRFDm+s4qQD5PLhCfs6Ze3p0CY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