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些悲观的论调

人工智能主要解决如何使计算机感觉、推理和行动等问题。人工智能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利用数据分析呈现出的规律帮助人们决策,更是规避人类被情绪、感情等因素的干扰,让决策更加优化。

关于人工智能的应用对劳动力产生的效应,有“增强人类”和“替代人类”两种主流的看法。

一种看法赞成人工智能能够很好地为人所用,提升效率,优化结果。在埃森哲发布的《人工智能:助力中国经济增长》报告中,预测人工智能有潜力将2035年的中国经济总增加值提升7.111万亿美元,原因在于以下三点:人工智能创造了一种新的劳动力,能够完成对适应性和敏捷性要求高的复杂任务;人工智能大大补充和提升了职场人士的工作能力和效率;人工智能将与行业创新相结合,开辟崭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在中微观层面,人工智能的应用也是大有裨益的。人工智能能够深入企业内部,优化组织和运营流程,提升员工积极性、运营效率及业务增长,在质量、数量和安全性方面大幅提高效率;能够与人对话、创新菜肴、改善癌症诊断的准确率、输出时尚搭配、根据用户的收听偏好推荐新的音乐,帮助提升个体的生活品质,放大生活中的“小确幸”。此外,人工智能还能与智能IoT技术相结合,创造更大的用武之地。例如,智能安防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家庭成员和陌生人,远程自动开启家庭防盗预警系统;虚拟购物车与冰箱连接,监测冰箱视频,根据主人喜好自动网络购物、在线支付。

另一种看法是人工智能“替代论”。最大的担忧是害怕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的职能,导致大面积的失业和社会动荡。“50%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李开复为这场技术革命如此定性。他判断未来10年内,如翻译、记者、助理、保安、司机、销售、客服、收银员、会计、保姆,这些职业中90%的从业者将会被机器人取代。 这些大多是简单重复性的工种,而AI系统不知疲倦、不会出错、不会生病,完全满足便宜、有效、精准的用工要求,自然会对现有工作岗位造成替代性的冲击。这同时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倒逼人类向诸如监控人工智能表现、引导过程管控、分析信息等含金量更高的角色转变。

担忧之二是机器学习本身的未知性。目前的机器学习技术已经足够复杂,深度神经网络数以亿计的结点是如何运作的,以及每个结点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均不得而知,以至于形成所谓的“算法黑箱”:机器知道的比我们看到的多得多。这可能导致诸多潜在问题,比如隐藏的偏见,即来源于训练数据,甚至机器产生出自主意识,进而超出设计者的掌控,甚至做出伤害人类的举动。再如不确定性,算法规则可能很难精确表述出来,而是嵌入在数千甚至数万变动的因素当中,因此很难证明某算法确定可以在任何情况下正常工作。这些都给最终决策带来麻烦,也让定位和纠正人工智能系统错误变得困难重重。

担忧之三是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潜在法律和伦理问题。人工智能具备自主决策、自主创造的特性,那么机器人的行为责任归属如何?创造作品权利归属如何?最简单的,自动驾驶汽车出现事故,难不成去惩罚一套算法?

科技与人类会碰撞出无限可能,不过将AI神化或叫嚣AI威胁论都是空穴来风,因为AI“低处的果实”还没摘完。就目前而言,无论是受制于硬件技术上与国外的差距,还是AI设计者的初衷,架空人、让人变得完全冗余的情况并未发生。 pk3mBNg13OfOYQoWn9FcF8Mc89GjMzjTL4zjY5CQqzs+Plsv+F9exsEEymgvkIV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