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价值爆发与生态初现
——数字内容产业热点追踪

数字内容产业的定义,最早见于1996年欧盟《信息社会2000年计划》中,是指:“制作、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诞生于内容创意产业与信息产业交叉融合中的数字内容产业,其产业边界和外延一直在不断扩展。结合当下发展现状,可以将数字内容产业定义为运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用户提供数字化的图像、字符、影像、语音等信息内容产品或服务的产业,包括数字游戏、互动娱乐、影视动漫、网络音视频、数字阅读、知识服务、数字教育、内容软件等等。

2015年,是数字内容产业大发展、大变化的一年。这一年,IP火遍影视、动漫、出版、游戏、投资等文化产业各个领域,以“吴晓波频道”“罗辑思维”为代表的自媒体得以大爆发,传媒精英“下海”创业形成潮流,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大手笔进军内容领域进一步完善“泛娱乐”布局,以“今日头条”“喜马拉雅FM”等为代表的内容平台大放异彩,内容产业在资本市场的寒冬却得到了资本的大追捧……,数字内容产业从前几年的暗流涌动迎来了商业价值的大爆发,产业发展空间不断被打开,并以融合、开拓的姿态融入经济大循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泛娱乐时代到来,IP成为产业第一关键词

IP ,是几乎所有内容细分行业2015年度总结中的一个热门关键词。既有《花千骨》《何以笙箫默》《琅琊榜》《芈月传》等IP改编剧火遍荧屏,也有《寻龙诀》《恶棍天使》《万万没想到》等IP电影领先票房排行榜,《盗墓笔记》《他来了,请闭眼》等登上畅销图书榜,等等。热门IP在影视、出版、游戏、动漫、线下活动、衍生品等内容产业全面开花,形成了贯通文化产业各个业态的网状价值链的新业态。2015年最为火热的IP《花千骨》,刷新了中国电视剧网络播放量最高纪录(超过150亿次)、电视收视最高纪录(覆盖人数1.6亿左右)、创造了衍生产业收入的最高纪录(游戏收入每月2亿元左右),此外,大电影和舞台剧项目也已启动,从网络文学IP到现象级影视剧,再到游戏、大电影和舞台剧,一系列产业化运作,产生了巨大的商业价值。目前,一个网络文学IP的价格从几年前的几万元飙升到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2015年9月,湖南广电更是开出7.88亿元的高价收购“看书网”,布局影视游戏联动IP战略;视频网站乐视网提出“全IP运营”的概念,打造“平台+内容+终端+应用”垂直生态。

IP的持续火爆,是“泛娱乐”时代到来的具体表征。“泛娱乐”的概念最早由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CEO程武于2011年提出,指的是“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多领域共生,打造明星IP的粉丝经济”。“泛娱乐”的本质,是IP资源的多业态产品开发和多渠道用户到达。2015年,腾讯成立腾讯影业,历时五年完成了“泛娱乐”布局,形成了以IP为核心,横跨文学、动漫、游戏、影视、音乐、戏剧等产业的业态体系。阿里数娱、百度文学、小米、华谊、360等企业纷纷将“泛娱乐”作为核心战略大力推进,“泛娱乐”在2015年被业界公认为互联网发展八大趋势之一。

泛娱乐和IP热的背后,反映了三大趋势:一是文化产业的大融合,文学、游戏、电影和动漫等产业之间的渗透越来越明显,联动效应也越来越强;二是粉丝经济的成熟,从早期的单向授权开发到打通各种内容产业业态,通过最大化获取粉丝的价值实现IP商业价值的乘数效应;三是版权成为产业的核心和产业发展的内驱动力。随着长期浸润在日漫、网游乃至网络小说中长大的90、00后人群逐渐成为娱乐文化消费的主流群体,在需求驱动和商业模式成熟的环境下,IP经济将迎来持续繁荣。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尽管难以摆脱产业泡沫、IP低俗化等问题,但是市场选择最终会落在优质IP上。未来,对优质IP、创意人才的争夺将愈演愈烈。

二、跨界整合提升产业价值,社群经济成为重要商业模式

内容,正在成为“互联网+”时代产业融合发展的“黏合剂”。一方面,随着所有产业加速向线上转移,内容成为天然的流量入口;另一方面,内容也成为互联网时代所有产业传播品牌、联结用户的重要工具。知名自媒体人魏武挥鲜明地提出:“对于很多人来说,互联网+,是从媒体+起步的。” 2015年11月,腾讯公司发布的新媒体报告宣称“众媒时代”已经到来。内容的媒介价值在“互联网+”时代进一步彰显,并在跨界整合中进一步提升,得以变现。

表现为:一是以自媒体为代表的内容平台通过跨界整合迎来商业价值的爆发。2015年,自媒体“罗辑思维”图书营业额达到1.5亿元至2亿元,还卖出了75吨大米等等,加上530万会员的会员费,5 000万元左右的跨年演讲收入,粗算一下,“罗辑思维”2015年的营业额达到了13亿元左右。“罗辑思维”的运营模式,是自媒体而社群再到电商的典型代表,最初依赖优质内容集聚一大批忠实粉丝,然后通过主持、出书、演讲授课、微商、广告、淘宝等,实现影响力的变现。二是各类商业平台也加强向内容产业延伸与布局。大平台如阿里巴巴,自2013年入股新浪微博开始,不断在影业、音乐、媒体等领域“买买买”,已投资新浪微博、虎嗅、36氪、封面等互联网媒体,《商业评论》《第一财经》《北青社区报》《南华早报》等传统媒体,华谊兄弟、光线传媒、文化中国、优酷土豆等影视媒体,俨然成为一个庞大的传媒帝国。个体商户平台如“海淘天使幸福部落”,最初是一家从事海外母婴用品直邮团购的电商公司,逐步增加家庭养育知识服务,通过专家在线、V课堂、线下活动等,顺利转型为家庭教育综合服务性公司。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内容首先是以电商业务的增值服务出现,后来成为服务用户的主要产品,从而实现了从电商到社群再到内容知识服务的跨界融合发展。

不论是“罗辑思维”创造的赫赫商业价值,还是阿里巴巴大手笔向内容媒体领域的进军,或是“海淘天使幸福部落”向内容知识服务的拓展,其核心与动力都是基于共同兴趣和价值观的社群,并通过跨界整合实现社群经济。社群经济的本质就是以“人”为连接,以相同的兴趣和价值观为纽带,通过跨界整合和价值匹配,形成的一种满足社群用户多样化需求,同时社群用户基于情感信任提升价值认同的范围经济系统。内容、社群和商业三位一体,是社群经济商业模式成熟的标志,三者之间的关系,正如和君咨询合伙人赵大伟所说:“内容是媒体属性,用来做流量的入口;社群是关系属性,用来沉淀流量;商业是交易属性,用来变现流量价值。”

在扁平化的互联网世界里,社群的力量正在渗透进整个“互联网+”产业,有共同兴趣和价值观的用户聚合形成的社群成为最有价值的资源,建构在社群基础上的跨界整合能力,是实现社群商业价值变现的关键。相应地,跨界、资源整合能力成为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三、内容平台价值凸显,“U+P”成为内容生产主流

2015年,数字内容生产领域,也发生了巨大变革,最为明显的变化是“U+P”成为内容生产主流。本文定义的“U+P”,是指UGC(即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和PGC(即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包括专业机构、专业创作人员的内容生产)组成的混合型内容生产形态。它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在于,专业内容生产以机构和个体的主体形式规模化向线上迁移,促进了内容生产与供给系统的改变。

近两年来崛起的今日头条、喜马拉雅FM等数字内容平台,都采用了“U+P”内容聚合与生成战略。2014年底,今日头条推出了媒体平台“头条号”,目前已经汇集超过30 000个内容提供方,每天为今日头条客户端贡献3.2万篇内容和73%的阅读量。音频领域的喜马拉雅FM,从行业后起之秀到成为国内最大的音频分享平台,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其宣称制胜的法宝就是在业内最早提出“PUGC生态战略”,即内容生产以“UGC+PGC+独家版权”组成。通过与一线图书公司、网络文学平台合作,与知名自媒体人或公司签订了独家版权,为草根主播和自媒体人建立集挖掘、培养、孵化、商业化于一体的支撑服务,形成“万物生长”的原创内容生产孕育机制。层次丰富的PUGC生态战略,既保证了内容的专业性,也能够大量挖掘优质的内容生产者,实现内容的多样化、个性化。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各类内容平台开始闯入内容生产领域,直接签约作者,自制原创内容。2015年,移动阅读基地更名“咪咕阅读”开始直接签约优秀作者,天翼阅读开始试水自制剧,腾讯视频启动“惊蛰计划”,爱奇艺推出“分甘同味”计划,优酷推出“原创作者分享计划”“青年导演扶持计划”,“头条号”推出“千人万元计划”,手机淘宝推出“内容开放计划”等,各种激励原创内容生产与聚合的“计划”,令人眼花缭乱。

随着用户的提升与精英阅读人群向互联网迁移,内容平台价值凸显,优质原创内容成为竞争焦点。从UGC到PGC,是数字内容生态产业链逐步精品化的体现,是内容平台经过前期用户积累,在渠道日益多元化、扁平化情况下,产业竞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在“U+P”这种混合内容生产机制下,UGC负责内容广度,主要贡献流量和参与度;PGC维持内容深度,主要树立品牌、创造价值,实现流量变现。在版权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产业政策环境下,在资本、机制的推动下,数字内容产业“大平台+小前端”趋势已经显现,优秀专业内容创作机构和人员以小微团队的形式团结、凝聚在内容平台之上,而内容平台之争,也从之前的用户和渠道之争转向优质专业内容之争。传统内容生产机构团结和组织内容生产的机制将会正在被破坏,更多的传媒精英走向线上,小微创作团队的原创生产力将迎来大爆发。

四、技术与资本双轮驱动,内容创业形成热潮

2015年,是内容创业大放异彩的一年,在自媒体创业、IP运营、资本市场上均有令人瞩目表现。一是自媒体疯狂生长,微信公众号成为内容创业的主要阵地。据腾讯公布的数据,微信公众号总数已经1 000万,按照微信用户6亿来估算,每60人中就有一个人运营公众号。深耕内容的自媒体估值过千万、过亿的不在少数,如“罗辑思维”估值达到13.2亿元,“一条”视频估值1亿元、“餐饮老板内参”估值1亿元,等等。二是内容投资运营领域,也有大批创业实体涌现。如北京儒意欣欣影业,因投资运营《琅琊榜》《芈月传》《致青春》《小时代》等热门IP,其主要股东80后投资人柯利明5年身价暴涨数十亿。三是资本市场推波助澜,内容投资引领创投圈。2015年,互联网创业遭遇“资本寒冬”,传媒行业取代影视业、游戏动漫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大额资本涌入传媒业。众多内容创业媒体和项目逆流而上,大获资本的青睐。先是吴晓波领衔的“狮享家基金”为一众优质大号注入资本,“罗辑思维”完成亿元级别的B轮融资;后有虎嗅科技申请挂牌“新三板”等等。

4G、智能终端、大数据、虚拟现实,各种新技术不断更迭升级,整个商业平台都在向互联网平台发生大规模的迁移。在技术和资本的驱动下,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基础,扁平化、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投资资本的保驾护航,为内容创业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和条件。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产业政策推动下,新一轮的创业和创新风起云涌,普通人说到创业赚钱不选“淘宝”而选择“自媒体”的大众内容创业时代已经来临,内容创业正在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第一选择。

五、产业链逐渐明晰,内容生态系统格局初现

1993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穆尔(Moore)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首次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概念,是指“以组织和个人(商业世界中的有机体)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是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市场中介、投资商、政府、消费者等以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为中心组成的群体”。数字内容产业,从21世纪初期的技术驱动,到后来的渠道、平台驱动,逐步回归到产业最核心的资源——优质原创内容驱动上。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完成了用户、内容产品与服务的线上迁移,产业政策环境逐渐成熟,版权越来越受到重视,市场秩序趋向规范,大额资本涌入,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分工逐渐明晰,产业生态格局初现。

内容生态体系初步形成,显现出如下特征与趋势:一是整体性和协同性。围绕商业价值,构建完整并且相互协同的产业链。如网络文学,沉寂了几年又火热起来,关键在于从创作,到线下出版、改编游戏、漫画、电视剧、电影、文化衍生品等一系列链条被打通并成熟。在内容产品商业模式构建上,流量入口、用户留存、商业变现缺一不可。二是动态性、开放性。“互联网+”时代,内容产业边界不断拓展,与其他产业不断融合发展,跨界整合成为内容产业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的核心力量。三是垂直性、区域性。在整个产业生态下,各细分行业、各类平台,也在着力打造自身的生态系统。数字内容产业未来的竞争,是生态之间的比拼。

在注意力中心化消解、小众长尾需求逐渐得到满足的互联网环境下,随着渠道扁平化、多元化,用户的提升与迁移,内容影响力被激发,价值变现的链条被打通,商业价值爆发。内容成为天然流量入口,并像血液一样渗入各个行业,就像传统时代各行各业对金融行业的需要一样,内容成为“互联网+”时代所有产业的需要。

内容的组织和生产机制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内容组织与生产机制被消解,更多传媒精英走向前来,“大平台+小前端”趋势已经显现。未来,具备“生态”及“平台”特征的平台性龙头企业将继续享受行业红利,具有专业性、精品化特质的小微创业团队将迎来光明,成为内容创新的源头和主流。 VCfv/ycEo/C6GH92OSyjknXiKOI3ZxRkgfg8EgNskRfGCGinYiL/3urfwsJiIAq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