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夸孩子也有艺术

写给妈妈的话: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一点也不假,可真要想把孩子夸好并不是简单的事,还得做到以孩子为本,讲究一些夸奖的艺术。

生活案例

有一位妈妈说,她一直很认可赏识教育,并不折不扣地将之应用到对孩子的教育中。大到学会做家务,小到答对了一道数学题,她都会对孩子大加表扬。可是,她逐渐发现孩子越来越听不进批评了,即使委婉的劝说也会引来孩子长时间的不高兴,遇到解决不了的事也很容易自暴自弃。

其实,这位妈妈的烦恼并不是个别现象。之所以如此,根源就在于大多数的妈妈没有把握好赏识教育的“度”。正如人的成长需要多种营养成分,每天珍馐佳肴而缺少蔬菜素食不利于人体的成长,同样,天天面对阳光、鲜花和掌声的心灵是非常脆弱的,经不起风吹雨打的考验。

在一些妈妈以“赏识”为圣经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指出“赏识教育”的局限所在。在家庭或者学校教育中,赏识作为一种手段是必要的,运用得当,它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运用不当,滥用赏识,把赏识作为万用万灵的法宝,也可能会造成教育的灾难。“适当”的赏识是一种信任,是一种尊重;“过度”的赏识则是一种溺爱,一种妄自尊大的催化剂,是一种人性的扼杀。

应对策略

不要把赏识简简单单地认为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方式,而应把赏识当作妈妈必修的一门艺术。修炼的结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甚至可以说直接影响孩子的命运。

我们经常听妈妈这样称赞孩子:

“写得真好,孩子,你简直就是个小诗人!”

“孩子你真的太伟大了,简直比科学家还厉害!”

“你好乖啊!”

可是孩子有时觉得他心目中的自己并不那么乖,并没有科学家那么厉害,这样的夸奖反而会给他的心理造成一种莫名的压力,从而逐渐对妈妈的称赞产生了反感。假如他得到的赞扬越多,为了表现“真正的他”,就可能有越来越“恶劣”的行为。心理学家H.G.吉诺特通过研究发现,“孩子受到过分表扬,觉得自己不值得表扬,反而感到不安”。

所以说,做妈妈的,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就是你的几句好话就可以哄骗得了的,你说的话几分真几分假,孩子心里也是有数的。如果赞扬太过,孩子就会觉得妈妈没有诚心,很虚假。时间长了,他很可能根本不把这些称赞的话放在眼里,也会对妈妈产生逆反心理。

另外,不适度的赏识会显得很抽象,造成孩子认识上的模糊,理解上的偏差。孩子听了,也未必能真正理解自己所得到的肯定是真是假,自己的所作所为究竟是对还是错。

所以,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妈妈刚刚诚心诚意地表扬了孩子,他就又开始不听话,故意弄些恶作剧;或者,你表扬了他,他根本理也不理。

作为妈妈,应该明白: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赏识”有点像精神上的兴奋剂。它的确可以让人的精神为之一振,力量倍增,但如果使用不当,它对身体的健康也是有害的。一位教育专家这样提醒:“如果没有标准,没有明确的教育指向,一味地赏识,就会演变为一种‘精神鸦片’,而现实世界是不可能永远提供给孩子‘赏识’这种鸦片的。”

比如:

你不应该说:“你今天好乖呀。”实在是太不具体了,孩子心里会想,难道我以前不乖吗?

你应这样说:“你今天把房间收拾得真干净,谢谢你,孩子。”这样明确的赞扬,孩子就知道以后还这么做了。

说起来,孩子只是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他内心里也十分地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至于自己是否“了不起”、是否“乖”,他也许根本没想过。妈妈的赞扬只需中肯就行,孩子也能在这样适度的称赞中自行演绎出他的品格,不需要妈妈来给予某种肯定。

1.过分赞扬可能娇惯孩子

一个在生活中听惯了好话的孩子,将来对自己会有清醒的认识吗?长大了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或意见吗?

我们不能让孩子在受责备的环境中成长,但是也不能让他们整天泡在甜言蜜语里。一味赏识,而不批评孩子,或者给批评都穿上“赏识”的外衣——即使是批评也不直接否定,但是以孩子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往往不能分辨出这是批评,结果并不能起到批评的作用——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适度适时的赞扬,对于鼓励孩子,帮他们建立自信是非常有用的。但是过度、过分的赞扬,往往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觉得自己就是最好的,或者自己做事总是做得很好。于是他们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做的事,将来也未必能经受挫折和批评。

2.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要相辅相成

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历来是一对孪生兄弟,任何一方缺失都不利于小孩的成长,只有相辅相成、恰当运用,才会让孩子从赏识中增强信心,从批评中学会反省,从而不断进取。

无论是妈妈还是教师都要记住,赏识,只是对孩子特定时间特定场合的某种具体的表现的肯定,也许只要那么一点点就够了。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赏识不可能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绝不等于“每个孩子就是天才”。换句话说,“赏识”并非改变了孩子目前的现实,而只是改变了孩子的心理感觉。如果无限度地对孩子一切方面都毫不保留地“赏识”,孩子的心理感觉与孩子的现实便可能出现很大的差距。这时,孩子便可能满足于“赏识”提供给他的幻梦,而不愿去面对现实。

其次,再好的药也有个分量限制。俗话说:花是浇死的,鱼是喂死的。如果一味用赏识满足孩子,并让孩子一味期待大人的赏识,最后可能导致一种“赏识依赖症”。爱心泛滥也成灾。过度地一味“赏识”会使孩子走向心理误区,听不进批评,变得骄纵、自负、脆弱、缺乏自省能力。

再次,有的妈妈因为工作太劳累,或者心情不好,下班回家后,当孩子主动与其交流时,就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嫌他们罗嗦,于是就不管孩子此时所言所为是对是错,就随便回应孩子几句爱听的话,以便摆脱孩子的纠缠。这样,容易将错误的言行进行肯定,造成误导;也可能对应该充分肯定的好的行为表现冷漠,影响了孩子的积极性。

因此,夸孩子要做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仔细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耐心倾听他们的一言一语,并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然后,再对应该肯定的言行进行恰当的表扬。同时,也要对孩子不正确的言行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 7ABQ8fBdqUQJ2ej1zm+VHrWjoXo14joyx01PHUSB+yo156ddc4ldj23LaWU8F3l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