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要在孩子面前充当权威

写给妈妈的话:

著名作家刘墉告诫为人父母者:父母不必在孩子面前扮演权威的角色,因为没有一个人是权威。照照镜子再来教育孩子,不要拿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来要求孩子。

生活案例

一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问自己的妈妈:“是不是做妈妈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

妈妈回答:“当然啦!”

孩子又问:“电灯是谁发明的?”

妈妈说:“是爱迪生。”

孩子马上又问:“那爱迪生的妈妈怎么没有发明电灯?”

这是一个小故事,却说明了一个道理:权威往往只是一个经不起考验的空壳子,尤其在现今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

是的,孩子既不能受清规戒律的束缚,也不应受到权威的压抑。在权威压抑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精神上就会产生种种缺陷,尤其是孩子的辨别能力就会萎缩。如果没有辨别能力,也就谈不上有独特见解和创新精神。为了培养孩子的辨别能力,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我们决不能用不准反驳的权威去压抑他们,而应该耐心地顺着情理去疏导他们。

应对策略

现实生活中,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平等地争辩讨论,仍然是很多当代父母难以接受的事情。他们总以为这样会降低自己作为父母的“权威身份”,如果在争辩中,让孩子看到自己知识上的不足,抓住了错误,会更加跌面子。

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父母与孩子争辩是件有益的事。德国汉堡有位心理学家通过多年的实验观察后证实:“两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心理学家认为:“能够同父母进行争辩的孩子,在以后会比较自信,有创造力和合群。”

因此,孩子与父母争辩,不要怕丢了父母的面子,不要担心孩子不尊重你,与你为难。孩子也是讲道理的。你与孩子争辩,孩子觉得你讲正义、讲道理,他会打心眼里更加爱你,信赖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过争辩弄明白了,会心悦诚服地去做。你有难题,孩子参与争辩,也能启发你。这有什么不好呢?

1.鼓励孩子与自己争辩

对孩子来说,与父母争辩是一种自信、自立、自尊、自强的表现,是一种心理的宣泄。心理学家说:“争执能帮助孩子变得自信和独立,在对抗中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知道怎样才能贯彻自己的意志。”争辩表明孩子在走自己的路,认真思考问题,次数多了,他们会明白父母以及自己并不是样样都正确。这样孩子就能弄清是非曲直,学会正确估量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以理服人、平等公正的好品质,形成良好的人格。

父母允许孩子争辩,还能活跃家庭气氛,在感情交流、思想沟通中,表现了一种亲情和友爱,能够架起一座通向孩子心灵的五彩桥,它能促使孩子体验父母情感的变化,正确对待父母和自己,正确对待所辩论的问题,化解矛盾,获得共识。如果一个孩子从不与人争辩,总是与世无争,那么,他的勇气、进取心、正义感等就值得怀疑了。

允许孩子和父母、老师辩论、讨论,不要剥夺孩子和成人沟通交流的权利,和孩子对立起来。太多的“不准”又不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不准孩子争辩,这样树立权威的父母和老师失去的是孩子的信任和尊重。我们必须知道,尊重是树立“权威”的前提,只有相互尊重,父母和孩子才能实现沟通的和谐畅通,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

2.耐心为孩子的问题作答

另外还有一个父母们常犯的错误,就是当孩子提出一个他们答不上来的问题时,为了保住面子,随便给出一个错误的答案,甚至以大声呵斥来掩饰自己的尴尬。其实,世上的万事万物,谁会什么都懂?所以大人不要因为一时答不出孩子的问题而感到丢脸。不如老实对孩子说:“我也不太清楚,我们一起来研究吧!”这才是正确的态度,而且可以教导孩子凡事要“真”、不虚伪、实事求是,这才会有进步。

当孩子提出问题时,要给予鼓励,并耐心地作答,决不欺骗孩子。在教育上,再没有比教给孩子错误的东西更可恶的了,这个错误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因为最初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所以,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要坚持竭力排斥那些不合理的和似是而非的知识。在给孩子解答问题时,要尽量做到你的说明不难懂,而且充分考虑到孩子在现有的知识与思维能力下,是否能完全加以接受。因为父母如果随便给一个过于深奥的答案,孩子不能理解,结果仍然解不开心中的疑团,他们会一直不停地追问下去,很多父母就是这样被问烦的。

3.不要在孩子面前充当权威

不要认为由于你比孩子懂得多,就有资格在他面前充当权威。当孩子问到你自己也不懂的问题时,你应该向他承认。假如,孩子问到你天文学方面的问题,你根本就一无所知,那么你就干脆老实地回答说:“这个爸爸也不懂。”于是你们两个人就可以一起翻书,或者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一起把那个问题弄懂,并且向孩子表示感谢:“如果不是你今天提问,爸爸至今也没有弄懂这个问题呢。所以你以后要多多提问,我们一起来学习知识。”在这样的鼓励下,孩子的问题肯定会源源不绝。

等到孩子再大一点,懂的知识更多一点,他再提出问题时,你不必立刻给出答案,而是让他先思考一下,尽力自己去找出答案来。如果孩子给出的答案和你的不同,你也不必一口否定,而是帮他分析,找出错误。有时候你可以说:“其实你的答案也有道理,也许是爸爸错了,我们去看看书上怎么说吧。”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我们都应坚持将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地位上,从而也给孩子灌输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 GHQWmM4myAPSbWBwZInWFhoHxH5de+k1urUgHSRWaVfRXRrJW/bq6cs6bow+Xof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