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走出大黎里

藤县乃出自宋时定名的大藤峡。明洪武六年(1373)建置,是个壮、汉、瑶等各民族杂居的地区。全县分六乡:孝义乡、仁封乡、感义乡、义昌乡和辖有五十七都大黎里的宁风乡。它们自清初以来就是天地会活跃地区。

天地会是清初创建于福建的民间“反清复明”组织,经过两百年的持续和漫延,已在南方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壮大,且是与北方白莲教并肩而立的一个会党。嘉庆初期,湖广、四川等地白莲教遭到围剿,摧残几尽;天地会虽也历经艰险,屡遭镇压,但因不似白莲教大有规模的造反行为,未太引起王朝注视,且也因分布分散,山头林立,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大组织、大集团。

天高皇帝远,两广地区就保留了诸多支的天地会集团。

鸦片战争后,两湖至广东一线的经济转移和衰落,运输线上各城镇的失业者成群结批,秘密和公开地加入了天地会活动。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李秀成二十二岁那年,藤县爆发了邓立奇、钟敏和领导的起义。邓自称平地王,钟自称高山王,聚众几百人在县境赤水墟竖旗,开始两人还只是月黑风高夜时,拦劫往来苍河、藤江上的商船和民船,后来当两人分别扩充了队伍,竟拥有几千人马,成了气候,就在光天化日之下,打家劫舍。

邓立奇、钟敏和两股人马持续了四五年。

道光三十年(1850)六月,藤县又爆发了何洪锦、黄亚益的起义。何洪锦、黄亚益都是本地人,参加者亦都是本地乡亲;他们会合戴九、李四等股,进攻三江里太平墟,与大湟江张钊(大头羊)、田芳(大鲤鱼)等人马连成一片,相互呼应。何洪锦、黄亚益还在大黎里古制村设司令部,别支唐文中部先后焚劫大任上里高田村和太平随化里各村。烽火蔽野,人烟滚滚,公开对抗官府,设伏击溃署知县陈宝,杀死千总邓绍邦。藤县县城为此紧闭四门多日,“城中戒严,泊炮船于三合嘴,造望楼于通衢,市肆瓦檐上,皆造连桥,为守御计”(同治《苍梧县志》卷十八)。县府还饬令各乡豪绅自行出资,开办团练,“立寨防守”。

浔江流域,草木皆兵。当局无可奈何,束手无策。

有天,梧州知府汤俊由府城乘大船溯江而上,拟赴藤县视察,闻听前头江面有拦劫情事,急忙弃船改走陆道,没有官轿,仓卒慌忙间,只得暂且借用新嫁娘花轿替代,漏下三鼓,方才姗姗抬到藤县衙门,因为事先未有通知,门役拦阻,他们还误认花轿抬错了人家哩。

邓立奇、钟敏和与何洪锦、黄亚益等路人马活动长达经年,活动地带均与李秀成家乡和太平圩相近,古制村且与新旺里仅一里之遥,两村相峙,尚能稍见人影呢。他当然知道这些造反者,但却是置之度外,既没有参加,也没有受团练招募。

李秀成对反上作乱的造反行为,冷漠视之。真可称是:熟视无睹,旁若无闻。日后在供词中没有丝毫提及,也不需要提及。

当时李秀成仍在太平圩陈全铺子里做工,衣食有来源,生活也尚稳定。且有老母兄弟之累,也不须主动参加造反队伍。乐于安身立命的下层社会民众,苟全性命于乱世,只需有立锥之地,有口饭吃,决不会铤而走险的。这是农耕社会小民执持的价值观和正常心理行为。

生命诚可贵,这是常识。造反、走险道,那是要受惩罚的,是把脑袋系在裤带上的。

有与正宗王朝唱反调的叛逆思维就要严刑,遑论造反。造反是要杀头的,还得株连三族。李秀成不需要铤而走险,他也没有这些不切实际的阶级觉悟和政治行为的。

至于后来他参加太平军,那也因为自金田赴永安州的陆路萧朝贵、韦昌辉人马,路径大黎里,在新旺村附近屯扎了五天,将里内粮食衣服尽取了,临行还将“拜过上帝之人,房屋俱要放火烧之”。无粮可食,无路可返,所以随从,但也不是明心是非,因而李秀成后来在供词里,暂且用了“故而迷迷而来”。 DUGB5TX6SF+ipcKDtXbbcg55/qNZVa4mPd93qTCtzdGvMfxZReBSBsGjkwLXhxz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