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北上联捻

桐城围解后,李秀成和陈玉成获得大胜,彼此有个认同,就是向北进展。陈玉成军向寿州走向豫南、鄂东,李秀成应邀向六安州进发。

1857年3月3日,李秀成军进占庐州西的六安州。3月6日,在六安赴霍丘途中与捻军首领张洛行由三河尖派出的龚得树、苏天福部会师。

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年太平天国与捻军的合作时期。

捻军主力设有五旗,龚得树是白旗掌旗人,苏天福是黑旗掌旗人。从后来两人对太平天国的友好和忠诚,可证当时李秀成对他们是相当亲善、礼貌的,没有那种太平天国传统的以我为主、唯我独尊的高傲姿势,也没有摆出主帅的威严盛气凌人。虽然现在未见有龚得树、苏天福等皈依天父上帝、做礼拜的文字记载,太平天国那套西方宗教仪式,在捻军中可以说也还没有渗入,但捻军也是蓄发、易服,力主与大清王朝唱对台戏,这使他们与太平天国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行动,同心同德。

最初与捻军联系取得合作的是石达开。但李秀成首先开创了太平天国与江淮捻军的共同行动,而且有个良好的开始。功不可没。

捻军是19世纪50年代,在江淮中原地区崛起的一支民间武装。1855年,张洛行等各路大旗小旗捻军领袖,在淮北雉河集(涡阳)会盟,确立五大旗掌门人,张洛行被推为第一领袖,称“大汉盟主”。以“大汉”相称,是公开亮出与大清王朝对立的旗帜。

“捻军”不是历史名词,那是史学家罗尔纲教授给他们恰如其分的定名。当时他们自称是“捻”,“捻”乃是几股绳索扎在一起的意思。民众习惯称他们是“捻子”,清军和本地士绅团练称他们是“捻匪”。

捻军与太平军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李秀成在攻打江南大营、围攻金坛时,麾下有个叫李昭寿的武人,是从安徽庐州或和州跟随来的捻军头目。李昭寿加入李秀成部队带有百十个人,很有战斗力,颇得李秀成青睐。

李秀成此人,虽出身僻野山村,但因当过伙夫、学徒、作坊工人和商店店员,见过世面,很有些社会经验,善于结交江湖朋友。李昭寿自是一路黑道人物。

李昭寿,河南固始老楼人。从小就游手好闲,是个流氓、惯偷,能飞檐走壁,走在竹竿上,由此还踯过几个县牢狱。1853年,江淮大乱,李昭寿也伙同霍丘薛之元麋集几百个游民起事。1855年,李昭寿率领三百余人众在霍山接受大儒、清道员何桂珍的招安。因为本性难改,多次触犯地方豪绅利益,受到举报。何桂珍也准备处置,但事机不密,李昭寿抢先一步,杀死何桂珍,携何首级投奔太平军。李秀成驻守桐城时期,张洛行、龚得树的捻军在7月18日攻占六安附近的三河尖。李昭寿与他们是旧相识,此时此刻李秀成孤军作战,非常需要有地方实力派支持,由李昭寿引线与他们联络。张洛行、龚得树接到来书,覆书表示愿意合作,只是李秀成忙于桐城战事,无暇他顾,待到桐城围解、攻占六安州后,急与张洛行等联络。张洛行此时不在三河尖,由龚得树、苏天福来迎,合军共破霍丘城。李秀成相当大度,即将此城交给捻军为家,随即两路人马又北围颍上。

陈玉成与李秀成分军北上。3月10日,占寿州西南正阳关。“寿州为正阳关之要,正阳关为全淮之要。争天下之大利者,惟以江淮河汉水道大纲为第一义。”(《胡林翼集》卷六十五)陈玉成以捻军蓝旗韩秀峰镇守,自引军围寿州城。后因久围未下,率军走向豫南、鄂东。

韩秀峰(韩狼子)固守正阳关要塞,多次击退清副都统胜保大军,并在6月25日取得大胜,击毙庐凤道金光筋。因正阳关久围,张洛行、龚得树来援,也受拦阻。8月29日,霍丘失陷,张洛行、龚得树走正阳关拒守。清军紧逼,全城粮食紧缺,瘟疫流行,加之连日大雨,出路被阻,正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正在此时,由颍上归回六安州的李秀成,分军三路前来解救,自引一军合龚得树白旗占舒城,另路在苏家埠击败安徽布政使李孟群。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时李孟群是桂平知县,因长年与太平军作战,从七品知县升至三品大员。在把清军引开后,第三路李昭寿军杀进正阳关重围,救出张洛行、韩秀峰等人众。

李秀成此次解正阳关之围不计得失,不分殄域,且做得相当漂亮,受到捻军领袖们赞赏,特别是韩秀峰蓝旗,与他结下生死交情,使李秀成在淮南北行军作战,带来很大方便和支持。 gvtlyjLRBSM5Sj1z7nIrzt+PRkJ1T+JfyYHxeCkUixUXOxyCkUfyXc0DGG2pQ9z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