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江南江北几战场

第一节
调防庐州

1853年天京派出北伐军后,同年6月,又派出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正丞相赖汉英和殿左一检点曾天养等率军,由天京溯长江西上,在占领安庆后,赖汉英南下江西、围攻南昌,三月末下,胡以晃与曾天养等北上攻占桐城、舒城,进围庐州(合肥)。9月下旬,翼王石达开由天京前来主持安徽事务。石达开抽调天京馆衙和城防军力共六千余人来到安庆,把守外高桥未久的李秀成也随军前往。

石达开雄才大略,富有开创性,在安徽地区,摒除颁布的一纸空文《天朝田亩制度》,采取了“督民造粮册,按亩输钱米”,于所据乡镇,设立基层乡官制度,组织生产,人心大安。后来人有称他的政绩:

于乡里之豪暴者抑制之,无告者赈恤之。立榷关于星桥,以铁锁巨筏横截江西,阻行舟征其税。军用裕,而百姓安之,颂声大起。(《太平天国野史》卷十二)

石达开坐镇安庆,分军四出,先后占皖南祁门、黟县、宿松等二十余州县,“南之舒、桐、怀、太、潜、宿六邑。西之六安、英、霍、蒙、颍等五邑,东之巢、庐、和、含四邑,皆为贼匪占据往来之区”(《剿平粤匪方略》卷三十七)。

安徽尘埃大致落定。天京上游大见稳定,源源不断的粮食运至天京。

李秀成身临其境,耳闻目睹。他对比他年轻七岁的翼王敬佩不已。日后当曾国藩和幕僚赵烈文与他谈及太平天国人物时,傲慢的李秀成只表示“仅服石王”。

强将无弱兵。李秀成在石达开麾下,办事认真,十分出色,受到上下一致好评。他自己也称:

此时官小,不过听差而已。我在军中,勤劳学练,生性秉直,不辞劳苦,各上司故而见爱。逢轻重苦难不辞,在皖省巡查民务,又兼带兵,修营作寨,无不尽心。

1854年1月14日,胡以晃、曾天养等攻占庐州府(合肥)。李秀成奉调前往,就在此时,他即已升任殿右二十指挥了。

庐州是李秀成镇守的一个城市,但后人不知出自何因,竟传“这是李秀成第一次独立镇守的一座城镇”(苏双碧《李秀成评传》),这是不确的。

太平天国镇守城镇的首席将帅,通常称“佐将”、“佐镇”。李秀成不是佐将,他只是主持庐州事务的胡以晃麾下的一员高级军官。胡以晃此时因攻占庐州功,已擢升为豫王,名列燕王秦日纲之后。

李秀成在庐州一大收获是扩大了本部人马,在他直隶部队里拥进了不少新兵,也归并了本地的若干部队,如后来成为李秀成殿后军的第一号大将陈坤书,当时就是庐州的一个承宣,他就是在此时加入李秀成部的。李秀成很有用心,能抓紧机遇招兵买马,他的骨干很多就是本地人。殿后军的大佐将,后来封为听王,赫赫有名的陈炳文也是在此时参加李秀成部的。陈炳文是巢县人,当时在县城一家茶馆当跑堂,冲大茶壶。陈膂力过人,能在一尺远外将大茶壶嘴喷出的开水注入茶客的杯中,而不漏滴水。陈炳文就是和兄弟陈报林主动前来参军的。

1854年,李秀成在庐州期间,相当稳定。可是在湖南前线,太平军与新出的湘军搏斗,险象时现。过后还传来恶耗,主持湖南战事的春官又副丞相林绍璋,不谙军事,不识时务,所率的水师在湘潭十战十败,几百艘战船被毁殆尽。林绍璋仅率数骑逃回靖港。

湘潭惨败,太平军从此再也无力进军湖南,而曾国藩的湘军出湖南,遂乘机东下,攻陷武汉三镇,进围九江。

湘潭大败,亦是西征战场一大转折点。

若干年后,李秀成身负军国重任,在与曾国藩湘军拼搏时,大有感触当年没有选派得力之将帅,进入湖南歼灭湘军于崛起之时。由是他在“天朝十误”就把湘潭惨败,列为一误:

误不应发林绍璋去湘潭,此时林绍璋在湘潭全军败尽。

林绍璋确非将才,更做不得全军统帅。杨秀清用人不当,在进攻湖南时,竟把他放在颇有战斗经验、勇冠三军的秋官又正丞相曾天养之上。

林绍璋是杨秀清一手提拔上来的,三年之中就由一个大头兵提升为六官丞相。杨秀清非常器重他。相传是北伐援军出发时在六合遭到知县温绍原团练袭击,大多数军营被毁,人马殆尽,只有林绍璋所部人马不缺一人一骑全部渡江归来。杨秀清大喜,把他比作刘备七百里连营尽毁后,独完军以归的向宠。

李秀成后来和林绍璋关系不错。

1858年,李秀成离开天京时,还推荐林代他参与朝政。林绍璋因为娶了天王干女儿、天王府女侍卫长杨金英做老婆,又兼任天京卫戍司令官,颇获天王信赖。在天王和洪氏家族嫌隙、排挤李秀成时,他从中调和双方关系,也得到李秀成好感和信任。

林绍璋缺乏才干,却像常青树,在天京内讧后,得到重用。对此与他打过交道的曾国藩颇为不解,在李秀成被俘后,曾写有问辞命李秀成回答:

林绍璋于咸丰四年在湘潭战败,其人并无本领,其后何年得封章王?

曾天养与林绍璋同到湖南,死于岳州,其人是一好手,资格最深,何以比林绍璋权小?

审问人庞际云奉命手录李秀成回答:

林绍璋无大本领,只能吃辛苦,十年封章王。自湘潭败回革职,间二年,旋授指挥,升检点,升春官又副丞相。六七年翼王出师,留京办事。

曾天养与林绍璋位相等。曾为人老实,林聪明,样样晓得,能勤劳,故其权较重。

1855年,李秀成奉调镇守和州。他当时已升至殿右二十二检点。和州才是李秀成第一次独立镇守的一座城镇。李秀成当时已改名为李寿成,他的名字也开始为敌方侦知。几年后,在安徽故乡的李鸿章在与曾国荃信提及:“此酋前数年,在和州一带盘踞。”(《李鸿章朋僚奏稿》卷一《复曾沅浦》) 13uotKG1fXYibfHPrluNAE/WzYFpV/w+UyIM1d/N71HPLggvPCQgietgN7UQADV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