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从永安州走进南京城

第一节
在家乡大黎里参军

道光三十年(1850)十月、十一月,洪秀全以天将降以大灾,号召拜上帝的信徒:赴桂平金田团营,也就是太平史书上所称的“金田起义”。他分派人员到东西南北各处有信徒的乡村通知;信徒们得到命令后,携带全家老小、耕牛、家具,成群结队,陆续前来。李秀成没有赶去。他没有赶去,至少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大黎没有组织者,也就是带头的群众领袖,就像贵县奇石墟有石达开、龙山矿工有秦日昌,花洲山人村有胡以晃以及博白黄文金、陆川赖九等。和他同村的家族成员李世贤,以及陆顺得等也没有及时赶去。

没有遵命赴金田团营,并非是犹疑、动摇、不坚定。

半个世纪前批判李秀成时,不知哪儿冒出一条口碑记录,说是大黎在得悉金田团营的消息后,李世贤、陈玉成和陆顺得连夜翻山越岭赶往,只有李秀成怕事,没有去。

此处并无信史可佐证。

但稍加推理,就认定是有悖实际。因为李世贤、陈玉成和陆顺得等都是随着家族叔伯兄弟参加团营的,就像陈玉成,他系生在大黎西岸村,日后去了桂平寻线村,是时随着叔叔陈承培与本族陈得风、陈得才、陈仕容、陈仕保等多人赴金田团营的。那时前来团营的,除了少数外来户乃是散客,如林启容,多数乃是举家举族参加的。

早在金田团营前夕,洪秀全、杨秀清就已武装对付大清军队了,一在平南思旺墟,二在蔡村江,接连两次打了大胜仗,团营之后,又东去攻占大湟江口。为了扩大队伍,招徕未能及时赶来团营的各处信徒,还向武宣、象州等地绕了一个大圈子。太平天国晚期在南方最后牺牲的阶王谭体元,当时还只有十五岁,就是随着象州本家家族参加的。大队人马然后回师金田、紫荆山,又由紫荆山风门坳突围,分水陆两路北上向永安州(蒙山)进军。

洪秀全、杨秀清和冯云山等走水路,萧朝贵、韦昌辉和罗大纲带领的陆路人马,取道大黎。

李秀成就在此时加入了队伍。他只是普通一兵。也许在此时,因为身份,他对最高领导萧朝贵、韦昌辉没有接触。对于萧朝贵,也是自军中传闻以及太平天国颁发的天兄诏旨、《太平礼制》得知其与洪秀全是亲戚,以至在十余年后被俘时,还说是“天王妹子嫁其为妻,故其重用”,从而使史家引为信史,以为洪秀全确有一个妹妹叫洪宣娇的。

016-01

太平军陆路北上永安州路线图

李秀成与韦昌辉如何,语焉不详。此时应该说没有关系,但从日后供词文字,可以视为或与韦昌辉兄弟韦俊(韦十二)相识,而且韦俊放下架子待他不错。在举目无依傍之际,能有一个有分量的人稍作关切,也就感激莫名,牢记在心的。后来在天京内讧后,韦俊及其家族无所依依,日子不好过,时已升任副掌率、佐理朝纲、深获洪秀全信赖的李秀成,多次保奏韦俊可用,在天王面前说他好话。李秀成日后在被俘后供词中又几次提及两人的友谊。

萧朝贵等陆路人马首先攻进了永安州城。

李秀成也参加了此次攻城战,他和李世贤乃是罗大纲前一军的一名战士。

永安州城是太平天国于金田团营后的第九个月攻占的第一座州县级城池。

洪秀全大喜欲狂。早在几个月前,他已在武宣东乡当了天王万岁,还封了五军主将。此时此刻,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山城,一席之地,即迫不及待地举办开国大典,建立各种制度,封官许愿。封官许愿也是为嘉奖能坚耐、显威武、不怕牺牲、打好仗,即所谓“立志顶天,真忠报国”的老兄弟。

1851年11月8日(辛开元年十月十二日),天王向全军大小众兵将发了份诏旨,内称:

今诏封从前及后一概打仗升天功臣,职同总制世袭。掌打大旗升天功臣,职同将军、侍卫世袭。现封及者,袍帽遵依官制;未封及者,封帽一概尽与两司马同。既封及者一体,未封及者一样。上到小天堂,凡一概同打江山功勋等臣,大则封丞相、检点、指挥、将军、侍卫,至小亦军帅职,累代世袭,龙袍角带在天朝。

诏旨写得非常清楚、明白,通俗易懂。要让大小兵将知道,现在即使还未换袍带,未有做官任职凭证,最小也都是两司马了。

两司马是统率二十五人的基层官员。由两司马、卒长、旅帅、师帅、军帅、监军、总制、丞相至军师,是进入永安州时太平天国所定格的官制。总制至丞相间的侍卫、将军、指挥和检点是后来在行军途中先后才增设的。

被定格为两司马,就是永安州城最基层的大头兵的一个起点。这是最有效的兴奋剂,皆大欢喜。

李秀成就是一个两司马。他的兄弟李明成亦是一个两司马,但他俩麾下是没有一个大头兵的。 bOYbL+3ql0gN8YZeK8bWhRwFaAHd//rEAwHptv2Z/LBAMXXQrsUF9zy9v8O0HqP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