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基本的不安全感

禅定大师们常说,修“止”的目的并不必然是摆脱各种情绪烦恼,到达全然弃舍所有分别现象的境界,以期获得证悟;修“止”的目的与此无关。其目的,就像我一开始说的,是要得到自我控制。借由获得这种控制力,我们获得某种信心,并欣赏和感谢生活中的每一个日子、每一个时刻。

在许多国家、许多场合,宗萨钦哲仁波切都教导过奢摩他或称为“止”的禅修,这是一种使心稳定和专注的方法。本文节录自仁波切在澳大利亚悉尼所教授的有关奢摩他的开示。

一开始,我们就必须了解为何要修“止”——基本上是为了获得某种自我控制的能力。这意思是说,我们现在对自己毫无控制力。在面对种种不同的问题当中,我们所普遍感受到的焦虑或痛苦之一,就是内在的不安全感。这个不安全感是我们需要摧毁或至少要加以了解的。

我们基本的不安全感来自于身份认同。更具体地说,因为不知道有没有一个称之为“我”或“自己”的东西,我们产生不安全感。通常我们不去谈这个问题,但它总是有意无意地凸显。为何会有这种内在的不安全感?佛教的推论是,如果持续检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日常生活,就会了解到,我们的存在是值得怀疑的。

譬如说,我们在介绍自己时会说“我是某某某”,我们把名字印在名片上,或试图获得某种头衔。比这更微妙的是,我们经历着各种激烈的情绪,像是贪爱或嗔恨,而所有贪爱及嗔恨的起因,就是为了要说服我们自己:“自己是存在的,我确实是存在的。”但这并没有用,我们依然觉得没有安全感,并因此制造出许多错误的希望和期待,成千上万都未能实现。的确,我们也常常遭遇并不期待的事情,事实上它们似乎总是发生。当不期待的事不断发生,人们就开始失去对自己的尊重,失去对环境的尊重,并且失去信赖。这就是为什么对许多人来说,要对某人或某事给出清净的看法是那么难以做到,哪怕对自己也没有清净的看法,没有确定性。先别谈对宗教的看法——像是上帝、纯净的灵魂或诸如此类的东西,我们甚至不确定自己的存在。即使大部分时候我们假装自己是存在的,但我们总是怀疑。

从某个角度来看,我们相当聪明,知道自己在装假。但我们不想承认我们在装假,所以为了掩饰它,我们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像是对某人大吼大叫。当你经历这类激烈的情绪时,它会带给你一些“你确实存在”的满足感。你一直过着这种肤浅满足的生活,但这无法真正带给你稳定的自信,于是我们开始失去对生活的欣赏与感谢。

我们应该学会对生活欣赏和感谢。当我说到欣赏和感谢生活,那包含所有事情。譬如说,我吃下这块饼干,当它从我的喉咙滑下,我应该感到:“天哪!多么不可思议!可以吃下一小块饼干真好。这真令人惊讶!”因为你知道吗,这可能永远不会发生。譬如说,当我咀嚼这块饼干的时候,这个屋顶可能突然塌下来,而我可能死掉,那么这块饼干就永远不会从我的喉咙滑下了!在生活中发展这种感谢是极为重要的。而修“止”,是一把钥匙,一把非常特殊的钥匙,能够用来发展这种感谢。

所以现在我们有两个目标:借由修止,建立起某种信心,或者说消除基本的不安全感;同时学习如何欣赏和感谢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这不完全是佛法,这是人类都应去做的事,你不能说这是宗教。事实上,禅定大师们常说,修“止”的目的并不必然是摆脱各种情绪烦恼,到达全然弃舍所有分别现象的境界,以期获得证悟;修“止”的目的与此无关。其目的,就像我一开始说的,是要得到自我控制。借由获得这种控制力,我们获得某种信心,并欣赏和感谢生活中的每一个日子、每一个时刻。

讲法地点:澳大利亚,悉尼
日期:1997年 6NrCqq4jkA+xp3s2F2uz+o9nT2fwm77UtxdNuJHLUNHuxJxftqcdqW11F8pm9/y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