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潜意识的成长

uzpCnhrvM/OD199zXS/uzhzCTyhflo5JfWnBqPaw+Jq6I23qpN8HiA9mQOtiFbmg

神话中的符号象征
——潜意识的初探

小学生的课本里,有一篇鲁迅先生的作品,题目是《阿长与山海经》。鲁迅写到一个远房的叔祖讲的故事——“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做眼睛的怪物……”幼年的鲁迅对这部有趣的书向往已久,终于长妈妈为他买回来一部木刻本、印制粗劣的《山海经》,“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从鲁迅先生的描述中,我们对中国神话传说可以窥见一斑。

我们知道“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书中记载“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大概是说,盘古是龙头蛇身,呼吸就是风雨雷电,睁开眼睛就是白天,闭上眼睛就是黑夜,死后骨节变成了山林,身体化为大地,血液化为江湖,毛发变为草木。这样看来盘古和大自然倒是很相似。中华民族自认为是龙的传人,龙是9种动物的复合体,它有无所不能的神力,可以呼风唤雨。凤凰也是传说中的神鸟,有死而复生的本领,在郭沫若的《凤凰涅槃》中也提到了这一点。

和中国神话不同,西方神话呈现出另一种风格。西方神话以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为代表,把人类刚刚觉醒时期的不安和恐惧,用一种令人敬畏的方式演绎出了独特的文化面貌。比如,黎明女神厄俄斯爱上了一位人间少年提托诺斯,她求宙斯给予她的情人不死之身,可是她太过粗心,忘记了时间催人老,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情人在痛苦中萎缩衰老,最后成了一只蟋蟀,她只好把他关在蟋蟀笼里,提托诺斯也只能用终日鸣叫来陪伴她。神话展示给我们远古人类对宇宙的思考。

不过在汉民族的上古神话中,大多数神和帝王均是图腾,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神和帝王可以被直接认为是与图腾相符合的某种兽的形态。在神话中,最初的神是兽的形态,其后便是半人半兽形态,最后才发展为人的形态,而种种兽的形态便是各民族的图腾。人们把他们认为的自然界中符合自己愿望的动物作为图腾,并附加在神话中的神的身上。

在原始社会时代,民智未开,原始人还处在人类的婴幼儿时代。幼儿是分不清自己和物的区别的,以己观物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在幼儿眼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存在。幼儿会对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物提出疑问,这对成人来说都是稀奇古怪的问题。在幼儿那里,心理和物理的东西还没有分化开来,在智力上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原始人的思维方式和儿童大致相似。他们用来正确认识世界的意识还未完全形成,以己观物是原始人类的一般思维方式。所以他们能把大地和盘古的身体对应起来。 e63QbfXWZgW1z/+zDsVTcphUQ8qwDgKR8VdoTwxX3vQegtD4RaVZDvd85wkFWP9a



精神分析学的二号人物
——荣格和集体潜意识理论

在一个小岛上住着一群猴子,一天来了一群科学家,他们给猴子吃一种猴子从来没有吃过的东西——洋芋。开始的时候,猴子们一直在观望,不知道该不该吃那些沾满泥巴的洋芋。后来终于有一只猴子把洋芋带到海边,洗干净后吃了,其他猴子纷纷效仿。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当到了第一百只猴子模仿清洗的时候,那些从来没有学习过清洗洋芋的猴子一夕之间几乎都学会了这种新的方式。也就是说,不知道如何清洗洋芋的猴子,在没有和会清洗洋芋的猴子接触过的情况下,也知道了这样的方法。

更令人惊讶的是,没过多久,这种清洗洋芋的新行为,竟然穿越海洋,传到了对岸的山里生活着的猴子那里。可是,这两群猴子根本就没有任何关联或者接触!这个故事被称为“一百只猴子效应”,科学家认为:不断重复的行为会形成一种记忆,即不经思考也能做出反应。100只猴子的重复动作,形成一种“磁场区域”,其他没有学过的猴子通过“磁场区域”可以产生“共鸣”,从而学会了这些行为。也就是说,当只是有限数量的人知道一种新方法时,它仍是这些人的个体意识,但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只要再有一个人接纳了新思想,之后几乎每个人都会接纳这种思想。这就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理论是荣格提出来的。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他的主要成就是开创了“心理分析学”,他和弗洛伊德有过一段时间的合作,是弗洛伊德的大弟子,更是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不过后来因为学术观点上的分歧和弗洛伊德决裂,从此另立门户。在这里,我们要介绍的是他的“集体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解释是“梦是被压抑的欲望的满足”,荣格却认为梦是潜意识智慧的表现。荣格断言,潜意识中的智慧比意识更具有洞察力,并举出大量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荣格修正了弗洛伊德的理论,把梦分为“回顾的”和“展望的”,这种展望的功能就是潜意识对未来的预言和期待。荣格对梦的理论另一方面的修正是关于梦与潜意识的问题。荣格不仅从个人经验,而且从种族经验出发去寻找梦的答案,他认为后者是更深层的。荣格提出集体潜意识的概念,认为同一个种族的个体,有一些共同的、不为个体所知的经验。集体潜意识主要由一些原型构成,比如人类天生怕黑,这就是自古以来人们在黑暗中受到惊吓或者遭到伤害的痛苦经验世代相传的结果。

首先来了解一点,就是荣格潜意识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个体潜意识,这是和集体潜意识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荣格认为,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是一个经验的储存库,容纳了所有与意识自我不协调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内容。个体潜意识通过“情结”表现出来,一个人沉湎于某样东西无法自拔,就是一种情结。情结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如果情结消耗了一个人太多的能量,就会削减人其他部分所需的能量,从而阻碍其他方面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因而可能导致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

与之相应的是集体潜意识论,集体潜意识也是一个储存库,它储藏的不是个体后天的经验,而是其祖先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经验。这些经验以原始意象的形式保存下来,原始意象不是说个体可以回忆祖先拥有过的意象,而是指人类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性倾向或者说潜在的可能性,即采取与自己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做出反应。

“集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是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存在于人脑中的遗传痕迹。集体潜意识和个人潜意识的区别在于:它不是被遗忘的部分,而是我们一直都意识不到的东西。荣格这样来比喻“集体潜意识”,他说,整个人类的意识就像是一个小岛。露出水面的那些部分是人能感知到的意识;由于潮来潮去而显露出来的水面下的部分,就是个人无意识;而岛的最底层是作为基础的海床,就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既是荣格对弗洛伊德个体潜意识的发展,也是他自己的一种创造。集体潜意识是人类心灵中所包含的共同精神遗传,或者说集体潜意识包含着人类进化过程中全部精神性的遗传,注入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集体潜意识”是荣格理论中最核心的概念,不过它的神秘性也使它存在着很大争议。可以这样说,集体潜意识反映了人类在以往的历史演化进程中的集体经验,用荣格自己的话说,它是“一种不可计数的千百年来人类祖先经验的成绩,一种每一世纪仅仅增加极小变化和差异的史前社会生活经验的回声”。不仅全部人类历史的各个片段都能在集体潜意识中找到,而且在进化为人类之前的灵长类动物或祖先的踪迹都可以在集体潜意识中发现。集体潜意识产生于全人类具有的或者一直具有的共同经验,那么集体潜意识的内容对于一切人类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荣格说,它是“从任何一种有关个人的东西中分离出来的,是全人类普遍具有的,因此,它的内容到处可以找到”。

第六感是否存在是有很多争议的问题,为什么在事情未发生之前,人们会得到某种潜意识的指引?当然也有人认为这纯属巧合,不过一部分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感应源自人类的集体潜意识。英国《每日邮报》曾经报道说,心理学家经过许多年的实验证明,所有动物,包括人类,都具有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可以说是动物和人类大脑中的经验库存和遗传痕迹,这种意识通常不易被察觉,但是却默默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中,并且能在人类之间相互分享和继承。 e63QbfXWZgW1z/+zDsVTcphUQ8qwDgKR8VdoTwxX3vQegtD4RaVZDvd85wkFWP9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