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生最怕的不是失败,
而是连失败的勇气都没有

最糟糕的情况,不是你出了错,而是你居然没有出错的勇气。所以,像是去完成一个优雅的任务一样,去出一次错吧,同时带着孩子一般的好奇心,去观察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出现?结果如何?你学到了什么?

要做就做“知足者”

已经无数次,有来访者告诉我,他很焦虑,焦虑到凌晨三点,还在修改第二天演讲时要用的PPT;焦虑到精心策划了两年的项目从没有实践过一步;焦虑到他必须花费半年时间,分析完所有品牌、价位、型号的手机,才满怀忐忑地买下性价比最高的那一部,然后马上又后悔……

我告诉他:几乎所有的焦虑都出自一个根源——绝不允许自己出半点差错。在那个宁死也要捍卫的完美形象背后,总是藏着一颗惊魂不定、不堪一击的小心脏。

尽管大多数抱怨自己焦虑的人看起来痛苦、自怜,甚至自恨,但我想说,其实你是太猖狂啊!因为你想一步登天,因为你认为自己就应该是个完美的神。但富有戏剧性的是,如此追求完美,竟成了一件最不完美的事。

社会心理学家谢洛姆·施瓦茨(Shalom H. Schwartz)和同事在研究中发现两种价值观截然不同的人。

一种人倾向于穷尽所有可能的选项,只为从中挑选出那个唯一的最好的选择,他将这类人命名为“最佳选择者”(Maximizer);而另一种人,只要找到差不多的那个选择就完成了,满足了,他们叫作“知足者”(Satisfier)。

最佳选择者要花较长时间去选择,而且做出的选择看起来要比那些知足常乐者很快做出的选择好得多。然而悲催的是,他们反而会对自己的选择不甚满意。

更悲催的是,总体而言,与知足者相比,最佳选择者过得更不幸福,心态更悲观,生活满意度更低,并且更容易抑郁、后悔和自责。

大量心理学研究已证实,完美主义心态导致抑郁和焦虑,降低生活质量。这种消极影响如此严重,以至于完美主义已作为抑郁症状的一部分,并成为造成抑郁自杀事件的一个重要诱因。

所有这些发现,无不戳中完美主义者的痛点。他们急需做的,是改变对“出错”这件事的态度。

出错是值得鼓励和庆祝的

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家埃伦·兰格(Ellen Langer)曾做过一项研究,探索对出错的开放态度。实验将参与者随机分成三组,让他们做演讲。

A组参与者被告知“出错是不好的”(完美主义)。

B组参与者被告知“出错是难免的”(自我原谅)。

C组参与者被告知“请在演讲中出一个错误,而且还可以出更多意外错”(好奇开放)。

结果,C组参与者在演讲中感到最舒服,最不焦虑,并且得到了观众的最高评分。之所以如此,正因为这组参与者已经把完美的自我抛在脑后,只是专注地去表达,好奇地去探索这次经历所带来的可能性。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实验,它很好地表明, 出错并非我们避之不及的丑事,一旦错误发生,我们也不是只能以自我安慰来应对;出错还可以是值得鼓励和庆祝的,它甚至能让人表现得更加出色。最近,网上一档以毒舌著称的喜剧脱口秀节目火了,这档节目每期邀请一位阅历丰富、三观正确的名人作为“被吐槽”的主角,由这位名人再邀请一群自己的圈中好友,一起轮番相互吐槽,并且还要争出胜负。

那些平日里光鲜亮丽的荧屏偶像,在节目里都变成了被众人奚落和调侃的对象,从曾在主持招聘节目时,把选手骂到晕倒的张绍刚,到代言了各种奇葩广告的唐国强,从只有一部剧被观众熟知的剧作家史航,到在真人秀里制造了“放气”事件的郑恺,没有一个不在自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可是所有人都很开心,观众更是连连捧腹大笑。无论是怎么也不红的,还是过了气的,都通过这个节目着着实实地火了一把。

我希望所有完美主义者都能看一看这样的节目,不仅仅因为它的幽默方式,还因为它对“完美主义癌晚期患者”有着绝好的治愈效果。

它让我们知道,出错很OK,出错很可爱。有趣的是, 越是有影响力的人,错起来越是有魅力。当他当众出纰漏或揭自己的短时,你会戏剧性地被满满的正能量所包裹。

这种现象看似荒谬,但早已被研究好奇的心理学家托德·卡什丹(Todd Kashdan)所看穿: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情愿花费10倍的高价去听最喜爱的乐队的现场表演,也不愿意在家里听他们那些完美无瑕的CD录音。

往往即兴的、不完美的表现,才会是最神奇、最出彩的,因为它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没有一种聪明比得上努力

当你还是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的宝宝时,你是多么肆无忌惮地出错呀!摔过多少跤,说过多少狗屁不通的话,可是你焦虑了吗?没有,反而是开开心心、咿咿呀呀的,就很快把什么都学会了。

曾几何时,你竟然开始对出错感到如此厌恶,甚至达到一种超乎寻常的恐惧的地步!这究竟是怎么了?

故事大概得追溯到你的童年,那时候你才上小学一年级,你拿着考了98分的试卷,兴冲冲地跑回家,递给爸爸,可爸爸只是淡淡地看了一眼,指着分数质问道,那两分是怎么丢的?是的,从那个时候起,噩梦就开始了。

而现在,是时候改变态度了。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提出发展性思维(Growthmindset)和固定性思维(Fixedmindset)的区别,并在实验中证明了前者的重要性。

她通过研究发现,仅仅是分别表扬学生“聪明”(固定性思维)和“努力”(发展性思维),就可以让本来学习成绩不相上下的学生,在随后的实验中产生差异。

被表扬“聪明”的孩子,成绩下降了20%,而被表扬“努力”的孩子,成绩提升了30%。因为,那些“聪明”的孩子,学到的是把出错灾难化,而那些“努力”的孩子学到的,则是要从错误中进步。

记得我刚读积极心理学研究生的时候,教授介绍给我一项研究,关于领导者如何帮助员工从错误中学习,我当时觉得这一点也不“积极心理学”,毕竟这是一个关于“错误”的话题。迫于学术成果的压力,我勉强接下这个活。可是后来,它却变成了我研究生期间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课题。

我的研究发现,具有积极领导力风格的领导者,更善于帮助员工树立对错误的积极态度,而其中的机制,很可能就是他们培养了员工的发展性思维,而不是固定性思维。这项研究不仅成功发表,而且为我赢得了学生研究奖。

最最重要的是,在一遍遍深挖这个话题的过程中,我自己彻底改变了对于出错的态度,也从深度焦虑中走了出来。 CstnNy+LxxctVYJ0tATwwDQu+4kmIt7+ihzlkknrmh/wFoPBFWRsIYoeAp9fAID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