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时间:1936年2月6日
闭幕时间:1936年2月16日
举办地:德国加米施-帕滕基兴
1931年巴塞罗那国际奥委会会议上,德国柏林被确定为第十一届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地。在获得奥运会举办权后,德国奥委会宣称依据国际奥委会规则,他们有权举办同年的冬奥会,并确定德国南部的边陲小镇加米施-帕滕基兴为冬奥会举办地,国际奥委会接受了德国奥委会的这项提议。这是奥运会史上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冬、夏季奥运会在同一个国家举行。
前景是奥运五环,后景是坐落在举办地加米施-帕滕基兴的阿尔卑斯山脉的山峰和赛道,周围一圈铭文是德语“第四届加米施-帕滕基兴冬奥会1936”。
海报呈现的是一位向奥林匹克致敬的滑雪者形象。
奖牌正面上半部分,是一架行驶在凯旋门上的古代三驾马车,胜利女神手持月桂桂冠站在马车上;奖牌下半部分是冬奥会所使用的运动器材,并有举办地地名“加米施-帕滕基兴”。奖牌背面的设计较为简单,中间部分是奥运五环,周围刻有德文“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1936”。
开幕式在加米施-帕滕基兴山脚下的体育场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时任德国总理的阿道夫·希特勒宣布本届冬奥会开幕,德国滑雪运动员维尔赫姆·博格纳代表运动员宣誓。同时,本届冬奥会中,奥运会赛场首次树起了运动场主火炬。这种做法此后被历届奥运会所沿用。
项目:4大项8分项17小项
运动员:646名
本届冬奥会共有28个国家的646名运动员参赛,其中女子80人,男子566人。
由于本届冬奥会举办时希特勒法西斯已经统治了德国,许多国家及运动员开始抵制本届冬奥会,虽然希特勒政府做出了很多努力确保了冬奥会的正常举办,但仍有一些知名运动员拒绝参加本届冬奥会,例如法国花样滑冰奥运会冠军布律内夫妇、美国奥运会速滑冠军约翰·谢伊。
本届冬奥会设置了越野滑雪、跳台滑雪、高山滑雪、北欧两项、有舵雪橇、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和冰球共4大项8分项17小项的比赛项目,其中高山滑雪男子全能和女子全能被首次列入冬奥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此外还增加了男子4×10公里越野滑雪接力项目。
在本届冬奥会的速滑比赛中,挪威队囊括了全部金牌,知名运动员伊瓦尔·巴兰格鲁德一人独得500米、5 000米、10 000米3块金牌,他的队友查尔斯·马蒂森获1 500米金牌。1932年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结束后,欧洲各国对在美国进行的速度滑冰改变竞赛规则的做法纷纷提出了反对意见,国际滑冰联盟决定采纳挪威提出的建议,在本届冬奥会恢复了原来使用的2人一组独立起跑的做法。
在花样滑冰比赛中,男女单人滑金牌得主均为上届该项目的冠军:奥地利的舍费尔较轻松地蝉联冠军,挪威名将索尼娅·海妮第四次参赛并第三次夺金。在男女双人滑比赛中,法国的布律内夫妇拒绝参赛,德国运动员玛克西·赫贝尔与男子单人滑银牌得主恩斯特·拜尔合作,夺得金牌。
在越野滑雪比赛中,50公里赛的前四名被以埃·维克隆德为首的瑞典选手包下,18公里赛中的冠军被瑞典的埃·拉尔松夺得。首次出现在冬奥会赛场的4×10公里越野滑雪接力赛,芬兰选手奋力拼搏,以6秒的微弱优势赢得了冠军。
在新增加的高山滑雪比赛中,男女全能的金银牌均被德国选手获得,弗·普夫尼尔和克·克兰兹分获男女冠军;在跳台滑雪比赛中,挪威选手伯格·鲁德蝉联冠军,他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德国法西斯投入集中营;在北欧两项比赛中,挪威队包揽了前3名,奥·哈根获得了金牌。
在有舵雪橇比赛中,美国队未能再次垄断金牌,只取得了男子双人座的冠军。4人座的金、银牌被瑞士二队和瑞士一队夺走。
参加冰球比赛的有15支队伍,比赛分预赛、半决赛、决赛三个阶段,最后英国队以积分领先的优势获得了冠军,三冠王加拿大队在冬奥会上首次失利,屈居亚军,美国队获得第三名。
在本届冬奥会的闭幕式上,德国出人意料地安排了烟火表演,使得烟火表演第一次出现在冬奥会之中,为本届冬奥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被誉为冰上皇后的挪威名将索尼娅·海妮,在本届冬奥会上获得了她的第3枚冬奥会花样滑冰金牌,她曾在1928年、1932年冬奥会上夺冠。本届冬奥会前,海妮的参赛资格受到了质疑,因之前蝉联两届冠军之后,她应邀拍摄了以冰舞为题材的影片,有人认为她已成为职业运动员,没有资格参加这届奥运会,对此挪威坚决否定,力争让她参赛。海妮不愧为冰上皇后,从1927年到1936年,她连续10年蝉联世界冠军,堪称传奇。奥运会后,她转战世界各地开始了冰上芭蕾巡回表演,被广泛赞誉,尤其受到美国观众的喜爱。
高山滑雪在本届奥运会上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但也引起争议:国际奥委会否定了其下属的国际滑雪联合会的比赛规则,不允许滑雪教练员参加奥运会,因为国际奥委会认为他们都是职业运动员,与国际奥委会只允许业余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精神相违背。这引起了瑞士和奥地利两国滑雪运动员的不满,他们抵制了这届奥运会的高山滑雪比赛。
1936年在德国举办的第四届冬奥会和第十一届夏奥会,从当时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水平看,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不可以说不成功。但是这两届奥运会由于为德国纳粹所利用,成为他们向世界展示“第三帝国是世界的绿洲,是一个正直、具有崇高目标的国家”的平台,而在奥运史上留下了极其不光彩的一笔。1931年在确定德国为1936年奥运会举办国时,希特勒还未上台,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后,认为奥运会可以为其政治服务,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修建场馆,改善设施,并且组织大量记者为其摇旗呐喊。虽然开幕之前国际上换掉德国奥运会主办权的呼声一直未断,但由于希特勒的积极努力和一时的“和平”伪装,主办权并未易主。尽管希特勒竭力掩饰其纳粹本质,但在奥运会开幕式及比赛期间,仍充斥着浓重的纳粹和种族主义的氛围,与奥林匹克和平、友谊等宗旨背道而驰,使奥运蒙羞,同时也给本届奥运会打下了深深的政治烙印。三年后,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国际奥委会在时隔18年之后在为纪念奥林匹克运动60周年发表的44号公报中,承认当时在纳粹主义十分嚣张的德国举办奥运会是不适宜的。
在本届冬奥会闭幕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随后的两届冬奥会被迫取消,每4年举办一次的传统中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直到1948年才恢复了冬奥会的举办。
加米施-帕滕基兴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罗伊萨赫河河谷,是南端靠近奥地利的一个边陲小镇,被阿尔卑斯山脉所环绕,面积为205.66平方千米,小镇由加米施和帕滕基兴两个老村庄合并而成,1935年设镇。加米施-帕滕基兴还是南部民族手工艺中心,以传统的铁器、艺术木器、雕刻和酿酒闻名欧洲。为举办1936年冬奥会,这里修建了许多场馆和冰雪运动设施,奥运会后成为国际著名疗养地和冬季运动中心,每年有大批游客来此游览和锻炼,以中心滑雪区旅游者最多,这里有许多旅馆、疗养院,还有夏季登山设施、滑雪学校。2015年6月7日至8日,七国集团峰会曾在这里召开。
《奥林匹克宪章》
《奥林匹克宪章》,亦称《奥林匹克章程》或《奥林匹克规则》,是国际奥委会制定的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形式的法律文件。第一部章程的倡议者和制订者是顾拜旦,1894年6月在巴黎国际体育会议上正式通过。主要内容是奥林匹克运动宗旨、基本原则以及举行奥运会的有关事宜。该章程曾经多次修改、补充,但顾拜旦制定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没有改变。现行的《奥林匹克宪章》,是2017年9月在秘鲁首都利马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131次全会通过的,2017年9月15日开始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