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陈立杰:我立志为人类智慧添砖加瓦

文 张丽丽 关春懿 周诗宇 张必豪

陈立杰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2013级本科生

2016年11月10日是个特别的日子。它的前一天,是引得众人围观的美国大选,后一天是清华的光棍节,以及电商时代的“剁手日”,这两个日子中间的一天,对于清华人而言,更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因为,这是见证2016年“特奖大神”产生的日子。

“人和人的差距大于人和狗的差距”“我们上的是同一所清华大学吗?”,这些清华园中自嘲的段子到了特奖答辩时期出现的频率尤其高。从最初评选的38位候选人到15位进入答辩的候选人,再到最终获得特奖的10人,每一次消息的公布都能掀起朋友圈的一个小“高潮”,而有的人早在答辩开始前就成为了人们“膜拜”的对象。陈立杰就是其中一个。

人不在江湖,江湖却到处都是他的传说

从初中开始参加信息学竞赛,到大二逐渐隐退,陈立杰一直都是OI(Olympiad in Informatics)界的传奇人物之一。一路靠着自学,击败各路强手,揽获各种奖牌,高一拿到全国青少年奥林匹克竞赛(NOI)的金牌,顺利保送清华大学,高三那年在第25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中,以全场第一名的成绩获得金牌。

“陈立杰这个名字,WJMZBMR这个ID,中国这一代的信息学竞赛选手都不会陌生。他一直是传说,是大家的偶像。”张琛(化名)大一就听参加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同学说起过陈立杰;后来,随着对陈立杰的了解增多,心中的敬佩之情也就越强,直到彻底“沦为”“陈老师”的脑残粉。他目前正在香港科技大学读研究生,所学也是计算机专业。

两三年前,他和陈立杰共同参加一场比赛,趁机找偶像要了一张合影。“我记得大家是排着队要签名和合影的,他都没有拒绝,也没有什么大神的架子。他在网上也是很好交流的,别人问他问题,他都很耐心,而且他比较有趣……总是调侃自己。”张琛说。

由于没有机会到现场观看陈立杰特奖答辩的过程,张琛特意去补看了偶像的答辩视频。当他看到陈立杰说想解决“P vs NP”问题时,心里止不住激动与感慨。“P vs NP”问题是计算机科学里面很基本也很重要的问题,陈立杰几年前就在说想当计算机科学家,现在依然固守初心,这在张琛看来很不容易。更让张琛动容的是,陈立杰没有跟风,没有为了高薪向热门方向靠拢,而是能够沉下心来去面对最难、最基础的问题。“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他以后会是那种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计算机科学家。”

2014年参加ACM World Final的队伍合影

和陈立杰一同获得清华2016本科生特奖的数学系学生李阳垟,也在高中学信息学竞赛时就听闻过“丽姐”的大名。“丽姐”“丽洁”“陈老师”等都是圈内人常称呼陈立杰的方式。“高中参加信息学竞赛,想不知道(陈立杰)很难吧”,经管学院大四学生王谨然(化名)如是说。

即便在大二把主要精力从竞赛转向了科研,“陈立杰”这个名字依然被后辈们仰望和崇拜着。知乎上但凡出现跟信息学竞赛相关的话题,总是有人不忘@他。关于他的逸闻趣事、非主流照片更是在圈内广为流传。坊间还有这样一个故事:陈立杰在高三时就收到了Google公司人力资源部发的工作offer,然而被大神以学习为由拒绝了。后经本人证实,他收到的其实只是实习邀请。

科研只是众多兴趣中的一个

“如果不做科研,那么会选择从事什么工作?”

“音乐游戏玩家。”陈立杰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陈立杰是资深的游戏玩家,只是他几乎不玩大众的游戏,而是偏爱相对小众得多的“OSU!”。“OSU!”是一个基于市场上各种流行节奏游戏的操作模式,而制作成的一款独特PC版节奏游戏(Rhythm Game),为了保证一个好的游戏玩法与计分规则,“OSU!”增加了包括在线排名、多人游戏、重放交流和一个庞大的社区在内的各种元素。

陈立杰也曾经是个“网瘾少年”,为了玩游戏甚至有过两三天没睡觉的经历。在大三下学期去MIT交换的半年中,陈立杰在完成科研任务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周游美国,而是大部分空闲时间都宅在宿舍打游戏、看动漫。虽然热爱游戏,但他也想了克制自己的办法。这款游戏所占内存很大,陈立杰索性就把它放到了移动硬盘中。“如果实在控制不住想玩游戏,就把硬盘给朋友。”陈立杰说。

上大学前,陈立杰是这款游戏世界前100名的玩家。上大学后,玩游戏的时间少了,眼看着当初和自己实力相当的小伙伴已经闯入了世界前10的位置,他还止步不前,一度有些懊恼,但随即释怀,反而放开了名次对自己的束缚,没有刻意为了提升排名去挑选一些高难度的音乐,而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这也对他的科研道路有所启发。大二时挑选一些很难的题目研究,不仅没有出什么成果,而且还让自己产生了悲观情绪。大三“弃暗投明”,研究与自己能力和兴趣相匹配的课题,反倒很快出了成果。

在MIT和导师Scott Aaronson教授的合影

动漫,是陈立杰除游戏之外的另一大爱好。他从初三开始追漫,到现在已有七八年的时间。他的各类社交软件的头像都是动漫人物形象,朋友圈状态的配图大部分也都是动漫截图。他不仅看动漫,也听日文歌,并为此专门选修了学校开设的日语课。

“在大一的时候,我经常在紫操漫步,思考:我是谁?我要做什么?”特奖答辩时,陈立杰刚说完这句话,台下便自发响起了掌声,伴随着被逗笑声。其实,陈立杰初中时期就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比他对计算机产生兴趣还要早。他那个时刻就开始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满足”这样的问题,问题的答案当然无法从语文课本中找到。于是他就自发地阅览了很多哲学类的书籍,虽然最终还是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但丰富了见识。进入清华大学后,他对哲学的兴趣丝毫未减,热衷于选哲学系开设的课程:“后现代西方科学哲学”“西方哲学精神探源”,并在这些课程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清华“自强不息”的校训,他也有着个人独到的见解:“不能满足于导师、父母让我们做什么,要有自己的选择、独立的人格。”

喜欢“卖弱”的大神

从参加信息学竞赛起,他就是其他人眼中“可望而不可即”的人,被当作是和tourist同一阶位的人。但是陈立杰不这么认为,“他比我强多了,曾经也是我的偶像。”他谦虚地说。Tourist是第一位获得ACM/ICPC、IOI、Hacker Cup和GCJ冠军大满贯的选手,包揽了2014年三大个人算法竞赛Facebook Hacker Cup、Google Codejam和Topcoder Open的冠军,前无古人。

谈到对陈立杰的印象,李阳垟觉得,“我到现在都没看出来他有‘努力认真’的那种特点”。在大二,陈立杰和李阳垟一起上“代数学前沿基础”课程,上完一学期的课,陈立杰唯一给他留下的印象就是“头发很长很长”。这学期一起去哈尔滨参加活动,他们俩才开始真正地认识。在哈尔滨一起交流,李阳垟明显感受到了陈立杰的天赋之高,“他的反应速度很快,身上散发着天才的气质”。

的确,所有和陈立杰接触过或者听闻过他的战绩的人,都无法否认这位少年惊人的天赋。但在各种场合下,陈立杰都坚持“努力比天赋更重要”。事实上,他也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很高的天赋。“两方面都很重要,但努力还是最重要的。”

他习惯了对自己的调侃,社交平台上常见他发的“要挂科了”“学习压力好大”这样的状态,他大概也是唯一一个觉得自己天资并不聪颖的人。“到了清华,我有时也有智商被碾压的感觉,比如我的前室友范浩强,我就觉得他很厉害。”

本身极具天赋,但却是个“喜欢卖弱的大神”,这是王谨然对陈立杰的最大印象。知乎“如何评价清华特奖得主陈立杰?”问题标签下,有一个回答是这样的:“全世界有人比他更会装弱?”其实说是“装弱”,其一是来源于他的谦逊,其二是陈立杰对于“努力”的独特定义。

ACM—ICPC 2015合肥赛区冠军(左三为陈立杰)

特奖申报阶段,如果不是辅导员邝仲弘的建议和鼓励,陈立杰压根儿就没想过要申请特奖。“陈立杰一直都觉得班里的其他同学都十分优秀,觉得自己不具备参选特奖那种超一流的水平。这点我特别欣赏他,他为人十分谦逊,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能够静下心来不浮躁。谦逊是一回事,水平够了,以特奖为契机整理一下过去3年多的收获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他也很认可陈立杰的努力,“抛开天赋因素,陈立杰同学比其他同学努力程度还要大一些”。在陈立杰调侃自己“沉溺”“OSU!”的2016年的暑假,实际上也完成了5篇学术论文。

陈立杰对于“努力”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他对那种以时间来衡量努力程度的标准不以为然,“什么才是努力?把所有题都刷一遍不是努力,要找到对的事情去做。有些人闲下来不知所措,有些人做的事情我不觉得是正确的花费时间的方式”。当感觉大脑不工作的时候,他也不会强迫自己继续工作。打游戏、看动漫、和朋友一起去酒吧喝酒是他常用的减压方式。

IOI 2013冠军

站在特奖的舞台上想的是当晚的deadline

特奖评选前一天,当其他候选人忙于为答辩做准备时,他依然淡定自若地关注着朋友圈中的时政热点。连答辩时穿的正装,都是他答辩前一天临时找同学借的。答辩结束,在门口碰到一个相识的同学,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你觉得希拉里是不是左派?”留那位同学在一旁“一脸懵逼”。

他答辩时语速极快,信息量很大,没有接触过信息学竞赛的人或者对计算机领域不熟悉的人几乎没有办法跟上他的思维,只能根据他发表论文的篇数以及导师对他不吝言辞的称赞中,判断出:“哇,这个少年不错哟!”他说话时有几个动作特别明显:持续快速的眨眼、扶眼镜、撩头发、手指惯性地敲打桌沿,这些动作为他增添了一个“萌”的属性。

答辩过后,朋友圈相继流传出他的答辩录音稿、答辩视频,B站上甚至有人专门制作了他答辩视频的RAP版。

相比于大家热烈的围观,他本人表现得平静很多。或许是从最开始就没想过“觊觎”特奖,或许是对特奖评选结果已然胸有成竹。父母得知他获奖的消息,也只是简单地表示了一下祝贺。

特奖答辩现场

10号下午5点左右答辩结束,他吃过晚饭后去上了节晚上的课,回到住处后继续赶deadline。或许,对于心中有着明确的目标和理想的陈立杰来说,这些荣誉已不足以掀起内心的涟漪。

“我想成为一名理论计算机科学家。”这句话他从中学说到了现在。从清华毕业后,他将赴美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祝愿他最终能够“成为黄金时代大潮中的一朵浪花,为人类的智慧添砖加瓦”。 NwLnCr4pSqgDWcAnFqAY2BBfb7rfdg354yn+xygb5R9esB7JId4vr6agwmLGcuu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