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渡(第二天的故事)

“39岁”——天才的忧郁

事件:但丁纪念馆,朱赛佩·特拉尼(Giuseppe Terragni,意大利,1914—1943)。

时间:1938年。

地点:意大利,米兰。

但丁纪念馆是建筑史上的一个传奇,虽然未建成,但不能不提,因为在它之后绝无仅有。

但丁纪念馆讲述的正是意大利文学名著《神曲》的故事,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阿利盖利·但丁(Dante Alighieri)的代表作,《神曲》是一部比较特殊的史诗,描述诗人自己想象中的经历,全诗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 。那是神话的文学意境,建筑的空间结构跟随著作的结构,描述的都是文章中的情节,或许建筑师朱赛佩·特拉尼认为《神曲》可以代表意大利伟大文化的精华,这类史诗题材的经典文学所传达的抽象哲学精神正是意大利文明高度发展的象征化题材。但丁纪念馆注入建筑文学的精华,让它有了灵魂,并且是采用极其理性的空间处理手法—理性的图形像素、理性的功能布局和理性的叙事线索,使建筑成为史诗的悼词,而这些只有当我们进入建筑内部才能深刻体会到。

但丁自述1300年的复活节,他在森林中迷路,遇到豹、狮和狼,它们分别象征淫欲、强暴和贪婪,这时维吉尔出现并作为向导带他游历地狱和炼狱。地狱的形状有点像漏斗,下端直达地心,这里不同层级是犯有各类罪行的灵魂赎罪之地。在这以后,但丁随着维吉尔通过一条裂缝重返了地面,来到洗涤罪恶的炼狱山之前,能够进入炼狱的是那些生前犯的罪能够历经受罚而得到宽恕的灵魂。炼狱要强于地狱,炼狱山的山身共分七级,分别洗净傲慢、嫉妒、忿怒、怠惰、贪财、贪食、贪色七种人类罪恶,灵魂在洗去一种罪过的同时,也就上升了一级,如此可逐步升向山顶。山顶上是一座地上乐园,维吉尔把但丁带到这里之后就退去了,改由俾德丽采来引导但丁,经过了构成天堂的九重天之后,但丁终于到达了上帝面前。这时但丁大彻大悟,他的思想已与上帝的意念融合。《神曲》寓意着人经过迷惘和苦难之后,最终到达了真理和至善的境界。但丁在游历地狱和炼狱时,一路上遇到不少灵魂,这些灵魂生前大多是历史上的或当时的著名人物,但丁通过他们记录了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意大利社会生活,他通过自己的叙述或通过与鬼魂的谈话,阐述了中古时期文化领域内的各种成就,并说出了他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评价。

而但丁纪念馆存在的理由就在于特拉尼将著作中的寓意通过建筑的语汇传达出来,建筑最有效的语汇是空间的寓意,但丁纪念馆的空间是叙事性的,在我们游历整个建筑空间的同时仿佛置身于《神曲》之中,从地狱到炼狱再到天堂,都是在空间路径的指引之下完成的。纪念馆采用经典的黄金分割比划分平面,具备高度的理性和完美之意,地狱的空间低矮压抑,厚重的石材天际仿佛就压在头顶,没有一丝光明。从地狱走向炼狱,随着地面高度的逐渐升高,人的心灵也随之走向上帝和天堂。继续向上,映入眼帘的是100根玻璃光柱,它们将带领我们来到净化的神圣之地—天堂,透过光柱,仿佛我们的视线看到的完全是心灵净化后的自己,这是通往圣洁的路径,我们已经到达了建筑的精髓部分。

关于建筑师朱赛佩·特拉尼:

朱赛佩·特拉尼(Giuseppe Terragni)1904生于米兰,1926年毕业于米兰工艺学校,1940参与巴尔干半岛战争,1941年于军队服役,1943年因伤回家,死于未婚妻家中,特拉尼一生从事于意大利的理性主义运动,是30年代意大利理性主义运动的领军人物。

当我们的情感慢慢凝聚至高点时,当我们最终置身于天堂的空间时,旅程宣告结束。而之后呢,空间的故事或许还没有完结,《神曲》的寓意还在继续,也许只有在但丁纪念馆“建成之后”,我们才能得知故事的结局。作为20世纪最著名的未建成建筑,但丁纪念馆鲜为人知,而在建筑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建筑师的精神,由于它的未建成,又有些许的遗憾。特拉尼是个天才,他具有特殊的身份,他曾经为纳粹工作过,他的个性中充斥着专制和理性。但丁纪念馆最初也曾作为特拉尼给墨索里尼的献礼,但由于后来墨索里尼和希特勒联手争霸,不再关心帝国荣耀的文化事业,于是几乎已经完成设计的但丁纪念馆胎死腹中。这是一个悲剧,是“天才的忧郁”。

关于必修课:

在1999年的建筑专业必修课程中,剖析但丁纪念馆的课题成为我们第一次接触这一经典案例的契机。我们的任务很紧,一个月的时间要对作品的所有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所有的图纸都要重新绘制,还要制作大比例的模型来研究空间特征,我们最终要完成再现建筑的成果。从拿到陌生的图纸到慢慢了解案例的原委,我想要手工的痕迹铭刻在心生敬畏的建筑载体上。当我用钩刀在有机玻璃板上一道道刻画墙体砖缝的时候,当时也只是为了“纪念”。 pnEh3YKeMWrRnA7XLxFQanGIdLIjQos1C8wr+wNy4KkIBjG8MSCjBA2cH0phkTi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