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你是年轻的“老”女人吗

有这样两类女性:一类观念陈旧,话题局限,通常围绕老公升职、孩子补习、买菜做饭、家长里短;另一类,衣着得体,思路清晰,业余时间有爱好,好奇心强,总是不断探索,神采奕奕。

这两类女性很可能年纪相仿,但前者看起来就是比后者“老态”,具备“妇女感”的气质——斤斤计较的势利和缺乏向往的浑浊,看上去不再清澈。

两种状态很难单纯用对错衡量,只是设身处地考虑,绝大多数女性恐怕都更渴望年轻的状态,在生活中获得更多好评,在工作中得到更多机会。

女性的这种老态与妇女感究竟来源于哪里?

1.

捆绑式的关系和思维层次的局限

刘慈欣在《三体》里提出了一个科幻概念,叫“降维攻击”,简单来说就是高级生物对抗低级生物,基本百发百中。

所谓的高等生物,自我更新能力强,自身不断升级,尤其在思维层面,看世界的方式带来全方位的差异。

妇女感和少女感的重要区别,来源于婚恋观思维层次的差异。

约旦王后亚辛·拉尼娅是全球最年轻的王后,被誉为“阿拉伯世界的戴安娜”,她被《你好》杂志评选为2003年最优雅女性,被美国CNN网站评为“最能激励人心的世界领袖”,还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拉尼娅是时尚界的宠儿,出席时尚派对,就连老佛爷卡尔·拉格斐也对她另眼相看。意大利著名服装设计师瓦伦蒂诺曾说,拉尼娅是“世界上最美丽最高贵的女性”。

难得的是,拉尼娅除了美丽和时尚,还具备过人的政治头脑和自我规划——她接受过良好教育,对于“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样的王室婚姻模式并不感兴趣,她不愿只当丈夫身边的花瓶和陪衬。

婚后,拉尼娅迅速投身于妇权保护的工作中,成立了援助受虐儿童的专门机构,亲自担任儿童权利辩护人,她遍访了全国的城镇乡村,同时,她是第一个把互联网教育引入中东的人。

她与一群掌握着世界经济命脉的商业巨头共同出席高端论坛,在唇枪舌剑中毫无惧色、条理清晰地发表观点,大家为她的才华和魅力所折服,而不是仅仅向“王后”这个身份屈尊。她甚至走进游行队伍,抗议以色列军事行动,还带领全国人民集体献血。

拉尼娅扮演了社会活动家的角色,用自己的力量打破了西方媒体对阿拉伯女性的传统印象,也刷新了世界对于独立新女性的另一种认知——明明可以背靠王室,只负责貌美如花,却偏要靠才华。

2004年2月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对拉尼娅做了这样的评价:

1970年出生于科威特的拉尼娅已悄然成为约旦政治变革的“代言人”,她正以个人力量改变着约旦乃至整个中东。在其他阿拉伯妇女还不愿公开“露脸”时,拉尼娅运用自己特殊的身份与能量积极推动着约旦的社会改革。

拉尼娅自己则说:“我尝试不去认真看待任何一种赞扬,因为人们对你的美貌或者名望的赞扬是转瞬即逝的。当你老了,你会问自己:我做过什么?这才能让你真正满足,而不是浅薄地担心别人怎样看你。”

她不停探索各种可能性,不给自己的身份设限。这种“合伙人”式的婚姻模式,各自独立却又共同成长,比以往捆绑式的关系更有弹性。

而衰老和妇女感恰恰来源于捆绑式的关系和思维层次的局限——很多女性意识不到即使父母、夫妻、子女这样固定的关系也可以不停提升层次,希望以依附他人、屈从他人意见的方式获得对方的认同感,不敢走出舒适区,因此,无论在生活、爱情还是婚姻中都很容易失去自我。

2.

忽视自我管理,理直气壮地自毁形象

有个流传很广的故事:

杨澜最初在英国应聘,面试官只看了一眼简历就让她回去,原因是她的真人形象和简历不相符。她心情沮丧地回到出租屋,坐在床上一边吃面包,一边翻看报纸上的招聘信息。

她的房东莎琳娜太太是个典型的英国中年女性,有一些看似刻板的规矩,比如:十二点前熄灯睡觉;在浴室里不能待超过十分钟;进入客厅前必须穿戴整齐;有客人来访的时候必须涂口红。

所以,这个讲究的老太太,看到这一幕忍不住抗议杨澜过于随意。

情绪低落加上被指责,杨澜非常生气,披散着头发裹上大衣冲出门,来到一家咖啡馆坐下。可是,坐在对面的英国老太太看起来比房东莎琳娜更加讲究,杨澜下意识地收起自己宽松睡裤下的运动鞋。

杨澜向老太太询问洗手间的位置,老人眼睛都不抬,从旁边拿了一张便笺,写了一行漂亮的手写英文递给她:洗手间在你的左后方拐弯处。写完后,老太太继续悠然地喝咖啡。

当杨澜再次回到座位上,老人已经离开,桌上另外留了一张便笺,写着:作为女人,你必须优雅。

后来杨澜一再强调:没人有义务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发现你优秀的内心。虽然我们认同不要过分关注外表而忽视了内在品质,但同样也需要意识到,良好的形象管理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不论任何年纪都需要关注的事。

经济学家丹尼尔·哈默梅什在《为什么美丽的人更成功》这本书里提到:在所有男性和女性中,外形漂亮的人,要比相貌普通的人多赚3%—8%;就女性而言,形象出众的女性,要比形象普通的女性收入高11%。

心理学上有一个“七秒钟理论”,人与人的彼此印象和好恶,决定于见面的最初七秒钟。为了这几秒钟,往往要花很多功夫来内外兼修,而外表和衣着,有时候就是女性柔软的盔甲和战袍。

3.

恐惧年龄增长,拒绝未知,放弃成长

“生于1992年的人已经进入中年危机了”“女性过了二十八岁颜值就开始下降”,这些言论让很多人焦虑。可是,大多数女性妇女感的来源不是因为年龄增长,而是在年龄增长的过程中,个人技能毫无提升,知识严重老化,被动地接受一切境遇。

居住在美国纽约州威斯敏斯特县的道·波尔琼·林茨颠覆了迟暮老人的普遍形象。今年九十八岁的林茨是一名瑜伽教练,练习瑜伽超过七十年,晚年依旧轻盈灵活。

由于从小生活在印度,她很早就对瑜伽兴趣浓厚,但当时的瑜伽老师却告诉她,这并不是一项女性可以胜任的运动。在林茨的再三恳求下,老师才同意通融,让她和一群男生一起练习瑜伽。

对林茨来说,瑜伽不仅是一项运动,还意味着选择,以及更多的可能性。在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瑜伽让她内心平静,从心底战胜恐惧,决心成为专业瑜伽教练。为了这个梦想,她前后二十六次前往印度拜师修炼。

在常规思维里,瑜伽属于年轻人,老年人几乎是绝缘体,可林茨打破了这个思维定式。她没有被年龄束缚,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创造了属于个人的奇迹。她认为没有“做不到”,只有“是否去做”,以及多做一分多收获一分的坚持。

别人的五十岁,基本退休;林茨的五十岁,在印度、法国、美国成立了多个舞蹈教学机构。她依然像少女一样精气神十足,把自信乐观的信念传递给学生,告诉年轻人不要消极受困于年龄,要在了解自己的前提下寻求突破。

如今,她已教学五十多年,面对镜头,依然能够笑盈盈地摆出各种高难度动作。她说:“看看周围的树。树的年龄是几百岁。看起来它们像是走向死亡,其实,它们正在循环着自己的生命。”

八十岁之后,林茨跳起了交际舞,获得了国内外五百多项交际舞比赛一等奖。她的轻盈优雅,丝毫不输身边比她小几十岁的舞伴。林茨说,“你可以叫我奶奶,但我知道,我内心还是个小姑娘”。

妇女感与年龄并没有绝对的关系。

有些人在最具青春活力的二十岁,已过得老气横秋。她们的妇女感,并不因为衰老,而来自一切都要算计清楚,生怕少了自己一亩三分地利益的世故和势利。

有的人活了一辈子,她的少女心深深地隐藏在每一条皱纹里,而并不仅仅在胶原蛋白丰富的脸颊上。

画重点

经济学家丹尼尔·哈默梅什在《为什么美丽的人更成功》这本书里提到:在所有男性和女性中,外形漂亮的人,要比相貌普通的人多赚3%—8%;就女性而言,形象出众的女性,要比形象普通的女性收入高11%。

心理学的“七秒钟理论”表明,人与人的彼此印象和好恶,决定于见面的最初七秒钟。 IiwQfnKbQz02ZE2VjE0B+BtCtSW2ZKa1IvL2+uVETAzykvFR4jLSXA27aLw3omn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