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你似乎有这样的心理倾向,总认为回忆里的种种过往,才是人生最美好的篇章。而对眼下正在发生的事情,却缺乏应有的感知和领悟,从而常常得出在未来看来失之偏颇的结论。换句话说,那些现在看来非常美好的过往,在过去的某一个时间点,可能是你最为厌倦或恐惧的事情,唯恐辟之不及。同一件事情,美好,抑或不美好,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偶尔在无聊的时候,你喜欢做这样的对比,并把自己置身在某一段回忆里,重新体会当时的感觉。你比照着那些发生你身上的一系列微妙而又不可抗拒的各种事件,常常会有一种消极无力的挫败感。

最先让你体会到这种挫败感的是学习二胡,且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很小的时候,一旦空闲下来,秋先总是有意无意地向你灌输二胡有关的知识,让你试着弹拨二胡的弦,让你识谱,等等,他命令的口吻里有种揠苗助长般的急迫。从外表看,秋先给人的感觉,仙风道骨,且和善有礼。实际上,他的骨子里透着军人的强硬和说一不二。那时的你,经常受不了他毋庸置疑的命令口吻,叫嚣着反抗他的权威,但每次都被他不怒而威的气势吓住,只得乖乖地听从他的安排,投入到枯燥的二胡学习之中。

多年以后,回想起来,那段枯燥的学习经历,反而成为了你人生中最为美好的回忆之一。你从内心里感激秋先对你近似变态的高压管制。以你好玩懒散的个性,你很难在某一件事情上持续那么长时间的热情。也许,秋先早就从你的性格中看到了这一点,并强制着约束你的行为。对秋思和白远航,他可从不强迫他们做任何事情。

在学习二胡这件事情上,秋先不可通融得有点面目可憎。但除此之外,他和你相处得更像一个朋友,平等而民主。那时的他,像换了一副面孔,和蔼可亲得就像从画卷中走下来的修真老道,飘飘兮若仙。作为学习之余的奖励,他喜欢给你讲各种有趣的故事,其中有仗剑天涯的武侠故事,炮火连天的战争故事,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故事等等。他的脑袋里似乎有一座采之不尽,永远也挖不完的故事之山。

在他连说带演的精彩讲述下,你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后来,听众中又多了秋思和白远航两个忠实拥趸。听故事的过程中,他们俩更夸张,各种丰富的面部表情,淋漓尽致地泄露出他们激烈的内心情绪。

听故事,最好在夜晚,尤其是在漫长的冬日之夜。记得有那么一些夜晚,屋外北风呼啸,天空中撒下的雪粒,蹦跳着落在屋瓦上,树枝上,台阶上,地上,田野里,沙沙作响,像一首协韵天成的合奏曲。你和秋思白远航,围坐在烧得通红的火塘旁,拥挤着抱在一起,一脸紧张地听秋先讲一个以前从未听过的鬼故事。不远处,桌上一盏煤油灯,灯光如豆,在房屋各个缝隙间吹来的冷风中,忽明忽灭。

也许是秋先故意为之,他讲的鬼故事,恰好暗合着当时的外部环境。他控制着说话的语气、声调、节奏,仿佛描绘的场景就在眼前,堪比一幕幕精彩的电影画面,活灵活现之极。即使听惯了鬼故事的你,也禁不住紧张地四周张望,似乎故事中的妖魔鬼怪,就蹲守在某个阴暗的角落,随时张开血盆大口向你扑来。白远航更甚,他依偎着你,嘴里发出尖叫,激动得双手伸过来与你紧紧相握,一手的汗。你似乎听到了他手心汗水滴落地上的吧嗒声。秋思看起来颇为平静,但她不停拉扯衣角的手,透露出她内心的紧张程度,绝不亚于你和白远航。她在努力克制着,不让自己喊叫出声。

直到火塘内的木炭,熄掉最后一丝光亮,刺骨的寒意从四周涌来,你们才在秋水的多次催促下,带着不尽的余兴,各自回床睡觉。后来你知道,秋先讲的鬼故事,大都取材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只是加上了他丰富的联想和自由发挥,人物、情节变得更加饱满完整而已。但毫无疑问,秋先的鬼故事,丰盈了你的整个童年。

当然,除了讲述各种各样的故事之外,秋先还喜欢跟你们讲他自己。他漫长的人生经历,本身就包含着许多情节曲折、惊心动魄的故事。他说他年轻时做过最苦的活儿——挑盐的挑夫,去远在千里之外的广东挑盐。那时,盐业不发达,人们要想获得生活必须之盐,极为困难,特别是一些山区里的乡村,更是如此。于是,应运而生,有了挑盐这样的行当。挑夫们,挑着一百多斤的盐,全凭肩挑脚走,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可以搭乘,通常一个来回,要好几个月时间。其中的艰辛与苦楚,只有经历的过的人,才能懂得。

一个薄暮轻垂的夏日傍晚,一队挑夫打着赤膊挑着盐,步履沉重地走到一个叫三口湾的小山村,秋先也在队伍当中。看天色已晚,挑夫们决定在这个村的火铺里住宿一夜,休整一下恢复体力,第二天再早起赶路。三口湾村,是挑夫们南下广东挑盐的必经之地,也是挑盐归来的休憩之地。挑夫们常常聚集在村口一个不大的火铺里歇息。当然,也有为了省钱,直接在户外席地而眠的。在户外过夜,夏天还好,除了蚊子多点,如遇到霜重露深的秋季夜晚,就颇为难熬。

秋先与其中几个人,在火铺住下不多久,远远地就见到六个日本鬼子,出现在了村口,荷枪实弹。那时,战事吃紧战火绵延,即使是在最偏僻的小乡村,偶尔也会看到扛枪的各路士兵经过。这次虽然只有几个日本鬼子,三口湾的村民们还是如惊弓之鸟,吓得不敢出门。他们暗地地联络彼此,各自寻找到隐蔽的地方躲藏了起来。

也许是行军久了的缘故,几个鬼子都有些疲惫,似乎不堪肩上重负,走起路来东倒西歪有气无力的样子。其中还有两个鬼子腿部打着厚厚的绷带,一瘸一拐的,明显受伤不轻,他们俩拖着双腿艰难地跟在队伍最后。秋先想,他们一定饿坏了,进村的目的,估计是要找可以果腹的食物。

果不其然。

来到火铺门口,一个鬼子走上前,手中枪口指着火铺老板,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说,支那人,赶紧炖一只鸡,多准备点饭菜奉献给太君。再腾出个房间来,太君要休息。个头矮小的火铺老板,双脚吓得筛糠一样地颤抖。他哆哆嗦嗦地回答着鬼子的话,安排他们坐下,然后一路趔趄着去后院抓鸡。

那时的秋先,颇有爱国情怀,胆子大,也有一些计谋。他看不惯日本鬼子横行霸道的嚣张行为,脑袋里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他想那几个鬼子战斗力必定不强,这是一个灭掉他们的大好机会。他在一旁偷偷观察着,思索着作战方案。

那个火铺是一个大院子,里面有堂屋、偏房、厢房、天井,以及多条阴暗的回廊,不熟悉的人,走进去,一定会搞不清楚方向。

秋先思考着如何利用院子的复杂地形来布置作战计划。他和几个身强力壮的挑夫低声商量着,并分配了各自的任务。他还谨慎地安排了一个挑夫,让他去鬼子们来时的路上侦查,看看是否有其他鬼子正往这边走来。

秋先感觉自己正在做一件大事,兴奋得难掩激动之情。此时的他,就像战场上一位横刀立马的大将军,正指挥着千军万马。但让他想不到的是,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完全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他预想的作战场景,根本没有发生。

鬼子们酒足饭饱后,秋先扮演成伙计的模样,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旱烟枪走向前,献媚似的躬身递给带头的太君,请他享用。那个鬼子吸了一口,立刻喜笑颜开。他用生硬的中国话大加赞赏说,哟西,大大的舒服。看着一脸讨好的秋先,太君的脸上露出轻蔑的笑容,他相信这个已经吓破胆的中国人不敢对付他们。于是,抽了一会儿烟后,他摇晃着,大大咧咧地在秋先的引导下,向后院的厢房走去。让他万万没有想到,正是这个外表看起来人畜无欺的中国人,断送了他的性命。

没多久,疲倦不堪的六个鬼子,躺在厢房的床上沉沉睡去,随后鼾声大作。原来,为了稳妥起见,秋先偷偷地在饭菜里加入了一大包迷魂药,那样的量足够迷倒所有鬼子。鬼子们像待宰的肥猪一样呼呼大睡,秋先带领男人们拿着各种农用工具走了进来。从没杀过人的他们,都不敢接近鬼子,心里打鼓一样砰砰直跳,既兴奋又紧张。

秋先制定计划的第一步是拿走鬼子们手中的枪。毕竟没有枪的鬼子好对付一些。秋先事先做好了殊死搏斗的准备。他稳定了一下心神,深吸一口气,蹑手蹑脚地走到一个鬼子的面前,轻轻地拿起抱在他手中的枪。比想象的顺利,鬼子一点反应也没有。在秋先的示范作用下,其他人也跟着胆子大了起来,他们都走上前,一一收缴着鬼子们手中的枪支。秋先把所有枪支收起来,集中丢进了一个废弃的枯井里。

轮到要杀死鬼子时,秋先还是不忍心下手。毕竟平时里,他不过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没干过杀人越货的勾当。他知道,必须尽快杀死鬼子,不干脆或者留下一个,都是麻烦。于是,他拿起手中的锄头,狠起心肠,闭上眼睛颤抖着用力敲向一个鬼子的头部。

倒霉的鬼子,哼都没哼一声,就此一命呜呼。

很快,六个鬼子,一一殒命,去见阎罗王了。

忙活完毕,秋先终于放松了紧绷的神经。

他摊坐在地,汗水涔涔。 xY7Bk+l6+k80j7e+V/x1zIdpYYcPqEzxWuhXYl+Z+0zV3/DzHexBZB/fMm+7u/j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