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凡例

一、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分学段有序地推进。初中阶段,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有了初步的体会和了解,具备一定的审美基础,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容易接受较为抽象的价值概念,建立对我国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的认知。因此,“初中版”按题材划分为“咏物”“咏史”“即事”三册,旨在启发学生对不同题材中种种写作技法的认知,并积累相关的应用能力。初中版三册以锻炼学生对传统诗文的理解能力为重点,力图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深入了解我国的历史文明和文化传统。

二、本册诗文以“咏物”类作品为主,内部又分为“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咏物抒情”三类。“托物言志”就是借事物某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人生态度、志向和感悟;“借物喻人”即借事物的特征,比喻人的品格;“咏物抒情”是通过吟咏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在漫长的历史积淀过程中,一些意象拥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如梅之高洁,莲之清雅,都成为了传统文化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精读这些作品,有助于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并理解古人在咏物诗文中寄托的情感与思想。

三、本册选录诗文篇幅适中,在诗、词、曲、赋、散文等体裁的划分基础上,以创作时间为序进行编次。为了加强学生对经典文本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对诗词技法的把控能力,本册在作品选择上比较偏重于诗文的情、景、事、理的融合及语言艺术的细腻书写。

四、本册诗文每篇之后设计了“注释”“赏析”“扩展”三个模块。“注释”部分对难懂的字词进行疏解;“赏析”部分对诗文大意、创作背景进行介绍;“扩展”或涉及诗文的写作技法,或倾向具体知识点的阐发与引申,或揭示某种蕴含的道理和哲思等,注重赏析与说理相结合,力求贴近小读者的生活经历,阐明诗文的理趣所在。

五、本书诗文用汉语拼音注音,拼音的标注以《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注音为准。在语流中发生变调的,一律标注本来的声调。每篇诗文配有专业播音员的朗诵示范音频,读者朋友扫描相应页面上的二维码即可收听。如需连续收听音频内容,可直接扫描本页下方的二维码。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

咏物抒情 TP/5ZBNwBURtEYBJqBBud1LPOTdh1lCmzhBRVpzDryemuHMJvp6Xf84VNA4wgRh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