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选战

选,意思是选拔。本篇以“选战”为题,旨在阐述选拔先锋的重要性。军队有没有战斗力,关键看先锋,这好比刀的刃,太锋利则易折断,不锋利则无力杀敌。著者认为,与敌作战须组成由精兵强将构成的先锋部队,惟其如此,才可以激发自己部队的斗志,还可以消灭敌军的威风。追根溯源,“选战”之说脱胎于《孙子·地形篇》“兵无选锋曰北”。孙武子将因为没有精锐先锋部队而落败的,叫做“北”,特别强调不选拣精锐将士担任先锋,打仗就有可能败北,这是将帅的重大责任之所在,是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的。《百战奇法》将《孙子》的“选锋”与战法有机结合起来,提出“选战”的思想,是对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历史上,因“选锋”正确而取得战争胜利的示例不胜枚举。史例出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东汉后期,曹操北征乌桓,在洪水泛滥、道路不通、敌军阻击等不利条件下,选派能征惯战的张辽将军出任先锋。张辽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在战场上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战机,击溃乌桓大军,取得了辉煌战绩。乌桓之战的胜利,是选战思想在实战中最好的诠释。

凡与敌战,须要选拣勇将、锐卒,使为先锋,一则壮其志,一则挫敌威。法曰:“兵无选锋曰北 1 。”

建安十二年 2 ,袁尚、熙奔上谷郡 3 ,〔引〕乌桓数入塞为害 4 。曹操征之。夏五月,至无终 5 ;秋七月,大水,傍海道路不通。田畴请为乡导 6 ,公从之,率兵出卢龙塞 7 ,水潦 8 ,道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余里 9 ,经白檀 10 ,历平刚、鲜卑庭 11 ,东陷柳城 12 。未至二百里,虏方知之。尚、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将数万骑逆军 13 。八月,登白狼山 14 ,卒与虏遇,众甚盛。公辎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公登高,望虏阵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 15 ,虏众大溃。斩蹋顿及名王以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

【注释】

1 兵无选锋曰北:语出《孙子·地形篇》。

2 建安: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的年号,196年至220年。

3 袁尚(?—207):字显甫,东汉末年人物,袁绍之第三子。熙:即袁熙(?—207),字显奕,《后汉书》《东光世系》作显雍,袁绍次子。上谷郡:东汉时期,上谷郡治在沮阳(今河北怀来大古城北七里),属幽州刺史部。

4 乌桓:中国古代民族之一,亦作“乌丸”,原为东胡部落联盟中的一支。在两汉时先后两次南迁,逐渐发展壮大,但受汉护乌桓校尉管辖,分成若干部落,各自为政,一直没形成统一的部落联盟。

5 无终:县名,今天津蓟县、河北玉田一带,秦汉三国时期属右北平郡。

6 田畴(169—214):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今天津蓟县、河北玉田一带)人,东汉末年隐士。乡:通“向”。

7 卢龙塞:位于河北迁西与承德宽城接壤处,是燕山山脉东段的隘口,现名喜峰口,几千年以来均为军事要塞,兵家必争之地。

8 潦(lǎo):意指雨水大或路上的流水,积水。也读作lào,古同“涝”,雨水过多,水淹,积水。

9 堙(yīn):堵塞,填塞。

10 白檀:古县名,西汉置,东汉废。治所在今河北滦平东北兴州河南岸,因白檀山得名。

11 平刚:诸本皆作“刚平”,此处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乙正。汉时右北平郡治所(今辽宁凌源西南),隶属于幽州刺史部。鲜卑庭: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地域、地段,部族首领毡帐所在。这里指曹操进军途中,经由鲜卑宇文部地面,在今赤峰市敖汉旗教来河流域。宇文部建牙帐于紫蒙川(今老哈河流域),地域辽阔,部众强悍。

12 柳城:汉辽西郡郡治(西部都尉),今辽宁朝阳柳城镇袁台子村古城。辽西大凌河谷道冲要,历史名城。

13 蹋顿(?—207):东汉末年辽西乌桓(亦称乌丸)首领。单于:单于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而东汉三国之际,有乌丸、鲜卑的部落使用单于这个称号。楼班(?—207):东汉末年幽州辽西(今辽宁义县西)人,乌丸单于丘力居之子。

14 白狼山:又名白鹿山,蒙语“布祜图山”(有鹿之山),是阴山余脉努鲁儿虎山的一座主峰。

15 张辽(169—222):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

【译文】

大凡与敌人作战,必须选拔骁勇精锐将士,让他们担任先锋。一方面能壮大我军斗志,一方面可挫杀敌人威风。兵法说:“用兵打仗,没有勇将精兵任先锋而遭到失败的,叫做北。”

东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袁尚、袁熙逃往上谷郡,勾引乌桓兵屡次进犯边塞为害。曹操对其加以征伐。夏五月,部队挺进到无终地界。秋季七月洪灾,沿海道路不能通行。田畴请求做向导,曹操同意了,率军出卢龙要塞。要塞外洪水泛滥,道路不通,于是开山填谷五百多里,经历白檀、平刚,穿过鲜卑部落领地,向东攻陷柳城。距柳城二百里时,敌人才发现曹军到来。袁尚、袁熙与乌桓单于蹋顿及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人,率领数万骑兵阻击曹军。八月,曹军翻越白狼山时,突然与敌军遭遇,敌军兵力众多。曹军辎重留在后面,披挂铠甲的很少,周围的人都很恐惧。曹操登上高处,发现敌军阵势很不严整,于是挥军出击,并派张辽担任先锋,敌军彻底溃败,斩杀蹋顿及重要首领以下,收降胡、汉部众二十多万人。 oOdFLnqLFW6c4Q8A02t+MI/2gvAloIFETIcqqYd9wMCc6597iYLg364QPGecXKMs



5. 步战

步兵是战场上的主要兵种,从古至今他们都是部队的主体。但是,在实际战场上,步兵与车兵、骑兵的对决,有着天生的劣势。骑兵作战时的快速冲锋、快速战斗、快速追击,是步兵难以比拟的。很多时候,骑兵与步兵对决,基本变成一种屠杀。如何出其不意,化劣势为优势,战胜敌人,是摆在步兵指挥官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历史上,大量军事实践家在丰富的军事斗争中,发明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战法,为探究步兵取胜之道做出了重要贡献,如宋人发明的钩镰枪之类。本篇以《步战》为题,旨在阐发以步兵克车兵、以步兵胜骑兵的指导原则。诸如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原则,就地取材设置障碍原则,依据战情制定相应战法,分别布阵原则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灵活多变运用不同战法的军事原则,对于步兵战胜车兵、骑兵有着突出的指导意义。史例出于《旧五代史·唐书·庄宗本纪第二》。李嗣源、李存审根据敌情、地形实际,采取巧妙战术,灵活使用步兵,巧妙制定战法,是晋军破除围困幽州之敌的主要原因。其中,先命步兵伐木为鹿角阵,待敌军进攻时万弩齐射的战法,是冷兵器时代步兵胜骑兵的绝妙战法。而派步兵出于敌后,以羸兵曳柴草施烟,使敌骑兵迟疑犹豫、左右不定的战法,更显示了指挥官战场上随机应变的能力,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步兵史的内容。

凡步兵与车骑战者,必依丘陵、险阻、林木而战,则胜。若遇平易之道,须用拒马枪为方阵 1 ,步兵在内。马军、步兵中分为驻队、战队。驻队守阵,战队出战;战队守阵,驻队出战。敌攻我一面,则我两哨出兵,从旁以掩之;敌攻我两面,我分兵从后以捣之;敌攻我四面,我为圆阵,分兵四出以奋击之。敌若败走,以骑兵追之,步兵随其后,乃必胜之法。法曰:“步兵与车骑战者,必依丘陵、险阻,如无险阻,令我士卒为行马、蒺藜 2 。”

《五代史》 3 :晋将周德威为卢龙节度使 4 ,恃勇不修边备,遂失榆关之险 5 。契丹每刍牧于营、平之间 6 ,陷新州 7 ,德威复取不克,奔归幽州 8 。契丹围之二百日,城中危困。李嗣源闻之 9 ,约李存审步骑七万 10 ,会于易州救之 11 。乃自易州北行,逾大房岭 12 ,循涧而东。嗣源与养子从珂将三千骑为先锋,进至山口,契丹以万骑遮其前,将士失色;嗣源以百骑先进,免冑扬鞭,胡语谓契丹曰:“汝无故犯我疆埸 13 ,晋王命我将百万骑众 14 ,直抵西楼 15 ,灭汝种族。”因跃马奋挝 16 ,三入其阵,斩契丹酋长一人。后军齐进,契丹兵却,晋兵始得出。李存审命步兵伐木为鹿角阵 17 ,人持一枝以成寨。契丹环寨而过,寨中发万弩齐射之,流矢蔽日,契丹人马死伤塞路。将至幽州,契丹列阵待之。存审令步兵阵于后,戒勿先动。令羸兵曳柴、燃草而进 18 ,烟尘蔽天,契丹莫测其多少;因鼓入战,存审乃趋后阵,起而乘之,契丹遂大败,席卷其众自北山口遁去,俘斩万计,遂解幽州之围。

【注释】

1 拒马枪:亦称拒马、木拒马、拒马木、拒马叉子、木马子,属于移动性障碍物。传说在夏商时期已有之,多用圆木等制成。先于原木上凿十字孔,纵横安插长一丈的木杆,上端削尖,或直接于大木架上置枪,以安营布阵,据险处要,使敌车骑不能奔突,故称拒马枪。

采自《武经总要》卷十

采自《武经总要》卷十二

2 步兵与车骑战者,必依丘陵、险阻,如无险阻,令我士卒为行马、蒺藜:语出《六韬·犬韬·战步》。行马,古代官府门前阻拦人马通行的木架子,又叫“枑”,是古时官府门前所设阻挡通行的木制障碍物。另据《六韬·虎韬·军用》,行马也称作“木螳螂剑刃扶胥”,是一种装有螳螂臂状的车形军用防御器械,每具宽2丈。使用时,每120具为一组,置于平地上,用以阻挡敌人战车及骑兵的进攻。蒺藜,属于撒布障碍物,因刺尖如草本植物“蒺藜”而得名。一般是铁制的,有四根或八根伸出的铁刺,长数寸,凡着地总有一根刺朝上。也有木制的,但木蒺藜形制远大于铁蒺藜,用于阻挡敌步、骑兵。

3 《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北宋薛居正著,后人为区别于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习称《旧五代史》。

4 晋:即后晋(936—947),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为与司马氏的晋朝相区别,又别称为石晋,初都洛阳,后迁开封。周德威:五代名将,字镇远,小字阳五,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州)人,是勇而多智的著名军事家,为李存勖建立后唐做出了突出贡献。卢龙节度使:又称范阳节度使、幽州节度使,是唐朝在今河北地区设置的节度使,天宝十节度使之一。安史之乱的根据地,后直到五代割据河北,为河北三镇之一。

5 榆关:今山海关(位于今河北秦皇岛)。

6 契丹: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东北地区。唐末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称帝,国号也称作契丹,即后来的辽。营:营州(治所今辽宁朝阳)。平:平州(治所今河北卢龙)。

7 新州:后唐同光二年(924)置威塞军于新州(今河北涿鹿)。

8 幽州:今北京、天津、河北北部一带,治所在蓟县(今属天津)。

9 李嗣源(867—933):原名邈吉烈,应州金城(今山西应县)人,沙陀族,晋王李克用养子,五代时期后唐王朝第二位皇帝,庙号明宗。

10 李存审:诸本皆误作“李存勖”,《解说》本据《资治通鉴·后梁纪五》改正。即符存审(862—924),原名存,字德祥,陈州宛丘(今河南淮阳)人,五代后唐名将。因被李克用收为义子并赐国姓,史册又载为李存审。

11 易州:州名,治所在今河北易县。

12 大房岭:即大房山,位于今北京房山区西北部,是太行山余脉。

13 埸(yì):田界,疆界,边境。

14 晋王:即后唐庄宗李存勖(885—926),沙陀族,生于晋阳(今山西太原),本为朱邪氏,五代时期后唐王朝的建立者。

15 西楼:在辽代人、五代人和宋代人语境中,西楼常指辽皇都和辽上京,此处是契丹人老家、老巢的意思。

16 挝(zhuā):古代一种冷兵器。

17 鹿角阵:将树干堆放一起,以阻止敌军前进。因丫杈纵横,形似鹿角,所以叫做鹿角阵。

18 羸(léi):瘦弱。

【译文】

采自《武经总要》卷十二

大凡步兵对车兵、骑兵作战,必须依凭丘陵、险隘或林木而战,就能取得胜利。如果遇到平坦开阔的地形,必须用拒马枪排成方阵,步兵列在阵内。骑、步兵编为驻队和战队。驻队守阵时,战队出战;战队守阵时,驻队出战。敌人攻我一面,我军就从两翼出击,从侧面掩杀敌人;敌军攻我两面,我就分兵从敌后直捣敌人;敌人攻我四面,我列成圆阵,分兵四面,奋力阻击他们。敌人如果败走,就使用骑兵追击他们,步兵随后跟进,这才是必胜战法。兵法说:“步兵与车、骑兵作战,必须凭据丘陵、险要地形,如无险要,就令我士卒制作行马、蒺藜为屏障。”

《旧五代史》记载:后晋大将周德威任卢龙节度使时,恃勇轻敌,不谨修边备,因而丧失榆关要隘。契丹人每每南下侵扰营州、平州等地区,还攻占了新州,周德威复夺未果,逃回幽州城。契丹兵进围幽州二百天,城中极度危险困顿。晋将李嗣源获此消息,约李存审率领步、骑兵七万人会师于易州,营救周德威。他们从易州向北出兵,翻越大房岭,顺山涧向东进军。嗣源会同养子从珂率三千骑兵为先锋,兵至山口,契丹一万骑兵拦截在前,晋军将士惊惧失色;李嗣源率领百名骑兵率先冲锋,他摘掉头盔,扬起马鞭,用契丹语指斥敌人说:“你们无故侵犯我国疆界,晋王命令我率领百万骑兵,直捣你们西楼老巢,灭你们种族!”顺势跃马奋挝,三次冲入敌阵,斩杀契丹酋长一名。后续部队乘势一齐冲杀,契丹军败退,晋军得以冲出山口。李存审命令步兵砍伐树木设置鹿角阵,每人手持树枝结成营寨。契丹兵绕寨而过,寨中万弩齐发,弩矢遮天蔽日,契丹军死伤的人马堵塞了道路。晋军即将进抵幽州,契丹部队又列阵以待。存审把步兵部署在敌军背后,戒令他们不得先出击;又令一些老弱士兵拖拽树枝,点燃柴草前进,烟尘漫空蔽日,契丹兵无法测知晋军兵力多少。晋军乘机擂鼓交战,李存审急趋到敌军阵后,亲率先前部署的步兵发起突袭,契丹军大败,首领席卷其残众从北山口逃跑。晋军俘斩契丹军以万计,幽州之围得以解除。 oOdFLnqLFW6c4Q8A02t+MI/2gvAloIFETIcqqYd9wMCc6597iYLg364QPGecXKMs



6. 骑战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是古代作战中机动力最强、突击力最猛的一个兵种。可以说,骑兵之于步兵,具有天然的优势。但是,很多时候,拥有巨大的优势并不意味着一定笑到最后。如何把优势转化为胜利,这中间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本篇以《骑战》为题,即是阐发骑兵与步兵作战时应特别注意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中,最为基本的一条是,应当避开山林、险要或沼泽等不利于骑兵机动作战的地形,而应选择开阔平坦之地等进退无碍、易于取胜的地形。史例出于旧、新《五代史·周德威传》。五代之际,晋与后梁的柏乡之战,是双方争夺河北进而夺取中原统治权的一次关键性作战,也是古代骑兵作战利用有利地形而获胜的典型战例。

凡骑兵与步兵战者,若遇山林、险阻、陂泽之地,疾行急去,是必败之地,勿得与战。欲战者,须得平易之地,进退无碍,战则必胜。法曰:“易地则用骑 1 。”

《五代史》 2 :唐庄宗救赵 3 ,与梁军相拒于柏乡五里 4 ,营于野河北 5 。晋兵少,梁将王景仁所将兵虽多 6 ,而精锐者亦少。晋军望之色动。周德威勉其众曰:“此汴、宋佣贩耳 7 。”退而告之〔庄宗曰:“梁兵甚锐,未可与争,宜少退以待之。”〕庄宗曰:“吾提孤兵出千里,利在速战,今不乘势而急击之,使敌知我众寡,则计无所施矣。”德威曰:“不然,赵人皆〔长于〕守城而不能野战;吾之取胜,利在骑兵,平原旷野,骑兵之所长也。今吾军于河上,迫近营门,非吾用长之地也。”庄宗不悦,退卧帐中,诸将无敢入见者。德威乃谓监军张承业曰 8 :“王怒老将。不速战者,非怯也。且吾兵少而临贼营门,所恃者一水隔耳。使梁得舟筏渡河,吾无类矣。不如退军鄗邑 9 ,诱敌出营,扰而劳之,可以策胜也。”承业入言曰:“德威老将知兵,愿无忽其言。”庄宗遽起曰:“吾方思之耳。”已而,德威获梁游兵,问景仁何为?曰:“治舟数百,将以为浮梁。”德威乃与俱见。庄宗笑曰:“果如公所料。”乃退军鄗邑。德威乃遣骑三百扣梁营挑战,自以劲兵三千继之。景仁怒,悉以其军出,与德威转斗数十里,至于鄗南,两军皆阵。梁军横亘六七里。庄宗策马登高望而喜曰:“平原浅草,可前可却,真吾制胜之地也。”乃使人告德威曰:“吾当为公〔先,公可继进。〕”德威谏曰:“梁军轻出而远来,与吾转战,其来既速,必不暇赍粮糗 10 ;纵其能赍,亦不暇食,不及日午,人马饥渴,其军必退。退而击之,必获胜焉。”至未申时,梁军中尘起,德威鼓噪而进,梁军大败。

【注释】

1 易地则用骑:语出《通典·兵十二》引《大唐李卫公兵法》:“平易之所,则率骑而与阵;险隘之处,则励步以及徒。”然不见今本《李卫公兵法》,此或为佚文。

2 《五代史》: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

3 唐庄宗:李存勗(有时写作“勖”,885—926),李克用之子。沙陀人,本姓朱邪氏,923年在魏州(今河北大名)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以勇猛闻名。其率兵救赵是在后梁开平四年(910),此时尚未称帝,仍为晋王。赵:赵国(907—921),五代十国时期王镕建立的割据政权,以镇州(今河北正定)为都城。

4 梁军:后梁朱温(852—912)的军队。柏乡:今属河北邢台。

5 野河:即槐河,发源于赞皇县西南部嶂石岩,穿赞皇县全境经石家庄市元氏县入邢台市再到衡水市注入滏阳河。

6 王景仁:王茂章,字景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五代时期后梁将领。

7 汴:汴州,今河南开封。宋:宋州,今河南商丘。

8 监军:官名,监督军队的官员。张承业(846—922):本姓康,字继元,同州(今陕西大荔)人,唐末五代宦官,为李存勖灭梁建国立下赫赫功勋。

9 鄗邑:即鄗县。西汉置,故治在今河北柏乡固城店镇。

10 糗(qiǔ):干粮,炒熟的米或面等。

【译文】

大凡骑兵对步兵作战,如遇到山地树林、险阻关隘、山坡沼泽的地形,就要快速行军离开此地,对骑兵而言这是容易取败之地,不能与敌交战。如要对敌作战,必须选择开阔平坦的地域,方可进退无碍,战而必胜。兵法说:“在开阔平坦的地域作战,要使用骑兵。”

《新五代史》记载:晋王李存勖率兵援救赵王王镕,与后梁军队对峙于距柏乡五里的地方,在野河之北扎营。晋军兵少,后梁王景仁将军所率的士兵虽多,但精锐部队也少。晋军看到梁军畏怯失色,晋将周德威勉励将士说:“梁军不过是从汴州、宋州地区雇佣来的乌合之众罢了!”德威回到帐中向晋王汇报:“梁军十分精良,不能立即与之决战,应当向后稍退以等待时机。”晋王说:“我率领孤军千里而来,以速战速决为利。如今若不乘势迅速进攻敌军,让敌人摸清我军人数多少,我们将无计可施。”德威说:“并非如此,赵王之军善守城而不善野战;我军赖以取胜的优势在于骑兵,在平原旷野地域作战,正是骑兵的优长。现在我军扎营于河边,临近敌人营门,不是便于发挥我军优长的地方啊!”晋王听后大为不悦,回帐卧床休息,众将无一人敢于入帐进见的。周德威于是对监军张承业说:“晋王生老臣我的气了。我不主张速战速决,不是因为我怯战。因为我军兵少又临近敌人营门,所依恃的仅仅一水之隔罢了。假使梁军得到船筏渡河攻我,我们就将无一幸免于难。我军不如退兵鄗邑,引诱敌人离开营垒,我们趁机骚扰,使其疲惫不堪,就可以运用计谋战胜它了。”承业入见晋王说:“德威老将军深知用兵之策,希望大王不要忽视他的意见。”晋王骤然坐起说:“我也正思考这个问题呢。”不久,德威抓获了后梁的侦察兵,问敌将王景仁正在做什么?侦察兵说:“已造船数百艘,打算用来搭设浮桥渡河。”德威押解着他一起去见晋王。晋王笑着说:“果然如老将军所料。”于是退军到鄗邑。周德威派出三百骑兵靠近敌军营门挑战,自己亲率三千精兵随后跟进。王景仁大怒,下令全部梁军出击,同周德威部转战数十里,进军鄗邑之南,双方都严阵以待。梁军横向列阵六七里。晋王策马登高瞭望敌阵,喜出望外地说:“这里地势低平,草木矮小,进可攻,退可守,真是我们战胜敌人的好地方。”于是派人告诉德威说:“我当做你的先锋,你可随后跟进。”德威劝阻说:“梁军轻装远来同我辗转交战,他们来得这么快,必定来不及携带干粮;纵然能带干粮,也没有时间吃饭,等不到中午,人马就会又饿又渴,其军必定退却。乘其退却而攻击他们,一定能获得胜利。”到了午后,梁军阵地果因人马后退而烟尘大起,德威乘机擂鼓呐喊,发起攻击,梁军大败。 oOdFLnqLFW6c4Q8A02t+MI/2gvAloIFETIcqqYd9wMCc6597iYLg364QPGecXKM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