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广名将传》,又名《广百将谱》或《广百将传》,是在明陈元素编订的《名将传》的基础上,由明末著名学者黄道周加以注断的增广辑评本。该书所选将领共一百七十五人,大部分是将正史中的名将传记析出,删去与军事无关的内容或枝节,主要述其军事事迹,究其作战得失,并加四字韵文断赞,评其功过,以供武将学习了解之用。该书作为一部军事入门书,在历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

战争是军事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载体,也是军事人物施展其才华的舞台,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都曾涌现过许多杰出将领和军事思想家,其中特别突出的在正史中都录有传记。不过,关于名将传的专书直到宋代才出现,即张预所编《百将传》。

《百将传》,又称《十七史百将传》,共十卷,辑录自周初姜太公迄五代刘词共一百人的生平事迹及其思想,内容和文字来源于正史,但并非原封不动地照录原书,而是有所选裁和取舍。每篇传记之后,引数段《孙子兵法》中的名句,并加编者的简短议论,以与传主事迹相映照,提挈全篇。张预在该书序言中指明了辑录此书的目的:“学者观此,不独简而易习,明而易晓,抑亦知孙子之书不为空言,而古之贤将所以成立功名者,岂无法哉?”(明刻本《十七史百将传序》)由于所选人物皆历代名将,叙述则重在呈现军事活动的谋划过程,且篇幅短小精悍,言语生动,可读性强,因此影响很大。

此后仿照这一编纂体裁,进行续补和扩充的新书不断出现。宋代有章颖的《南渡十将传》,明代则有何乔新的《百将传续编》。《百将传续编》是以《百将传》截止的五代为起始时间,“考五代及宋元史,又得王彦章以下四十人”,文字内容亦来源于正史,评点的形式也与《百将传》相同。此外明代还有张藻的《十七史百将传节评》、赵光裕的《正百将传评林》,清代则有尹于皇的《百将全传》、丁日昌的《百将图传》等。这些不同的名将传,虽然名称各异,文字规模长短不一,但形式均与《百将传》类似。

明代天启三年(1623),诸生陈元素应人之邀,在《百将传》的基础上,又增补扩充了六十余人,因收录人数超过百人,遂将新书改称为《名将传》。陈元素,字古白,一字孝平,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尽管未经后人增删评注的原本《名将传》从未被发现过,但从其增广辑评本《广名将传》的目次和人物安排可以看出,五代以后所选的四十位人物与何乔新《百将传续编》中的完全吻合,顺序也无变化,由此可以推知,陈元素对《百将传》的增补,是在综合了《百将传》《百将传续编》两种传记基础上的进一步增编。《名将传》中的明代人物吸收了明代学者著作中部分资料和将领墓志铭中的部分内容。

明末黄道周在《名将传》基础上,经过详细校阅,删其繁文,取其精要,增旁批夹注,另加四字韵文断赞而成《广名将传》。黄道周(1585—1646),字幼平,号石斋,福建漳浦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先后任翰林编修、经筵展书官、翰林侍讲学士。崇祯五年(1632),黄道周因病请求归休。崇祯九年(1636),官复原职,擢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讲学士。崇祯十一年(1638),因上疏指斥大臣杨嗣昌等人私下议和,被谪戍江西。崇祯十四年(1641),复职,不久以病辞归故里。南明时期任过礼部尚书。南京失守后,与郑芝龙于弘光元年(1645)闰六月,在福州拥立明唐王朱聿键为隆武帝,黄道周任武英殿大学士,自请前往江西征集军队,准备北上抗清。军队进至婺源时与清兵遭遇,力战失败,被俘,后在南京被杀。谥忠烈。黄道周博学多思,著述宏富,见于记载的有《儒行集传》《三易洞玑》《洪范明义》《易象正义》《孝经集传》等十余种。后人辑有《黄漳浦先生全集》。黄道周还是明代著名书法家。

现存的《广名将传》刻本有崇祯十六年(1643)首刻本《新镌旁批评注总断广名将谱》,共收录历代名将一百六十八人。有本立堂刊本,名为《新镌绣像旁批详注总断广百将传》,收录历代名将一百八十五人,比首刻本增收明代将帅十七人,其中的汤和、胡大海、郭英、康茂才、胡宗宪等十人只附略传于书后而无断赞,是在黄道周以后由周亮辅等人增补完成。另有清道光耆英刻本,该版本收入《海山仙馆丛书》,共收录历代名将一百七十五人,二十卷,约十八万字,书前有清宗室、文渊阁大学士耆英所作序言。1937年,商务印书馆在《从书集成初编》中收入道光耆英本《广名将传》,并进行了标点。另有1986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广名将传》简体横排标点本。

《广名将传》所选人物自先秦吕尚始,至明代俞大猷止,共一百七十五人,分作二十卷,每卷人数不等,多者十数人,少者数人。传记详略亦有分别,最长者是岳飞传,全文五千余字,短者如卫青传仅数百字。黄道周在序言中说“若不窥前人已然之妙用,何以发吾心将然之机宜”,所以本传记述传主一生功业,作战成败得失,重点在于指明其智勇之所在。如赵充国传,较为详尽地展现了《上屯田便宜十二事奏》的主要内容,突出了赵充国在军事史上的独特性和历史地位。郭子仪传,则详述其单骑劝退回纥兵事迹,展现了郭子仪非凡的气魄与个人魅力。通过这些记述,使读者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每一名将的个性特点,作战指挥的优长,对于了解战略谋划的过程、治军、作战、以及君与将之间的关系都有所帮助。正如耆英在序言中所说:“由其可传以悟,其不可传,斯可以读是书矣。”

《广名将传》传文内容多取用字平易的正史资料,即使粗通文义的介胄之夫亦能明其大要。黄道周的断赞也颇有特点,一、以四字韵文概括传主生平,又常能以点睛之笔突显传主谋略战法之妙,读之朗朗上口,易于记诵,增强了全书的可读性,如评点马援的“聚米指形”和“裹尸明志,矍铄报恩”,郭子仪的“诏到即行,罢兵蚤放”,戚继光的“因练三军,短长互纽”,刻画传神。二、评点人物中肯客观,但亦带有黄道周自己的价值判断。如对吴起“在德不在险”之论的评价是“圣贤度量”。指出霍去病“不惜士饥,是其一病”。对岳飞一生的概括则为“死且不免,功又何论”,表达了对岳飞一生遭际的同情与无奈。三、能跳出传记内容,作必要的延展。如在对卫青的断语中,对苏建孤身逃回,他的评价是“以寡敌众,不为贼俘。归死司败,不畏罪逋。其忠其勇,皆大丈夫”,可以看出黄道周本人对于苏建的行为是给予充分肯定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述及苏建之子苏武,说“其子苏武,牧羊海隅。孤忠苦节,千秋所无。盖愆自赎,收之桑榆”,最后的结语仍回到卫青身上,是因为卫青对部将情感深厚,才会对苏建有不杀之恩,即“实青恩惠,固结不渝”。

《广名将传》问世后,广受欢迎,从清代直到民国被反复刊刻。民国年间还有人专门将黄道周的韵文断赞辑为一册,列为《武学丛钞》的一种,可见它的影响之久。

不过,该书亦有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未选军事才能杰出的君主或新朝奠基者。历史上军事才能突出的此类人不在少数,如曹操、刘秀、李世民等都是杰出的军事统帅,军事上的造诣和成就都是很高的,但该书有意不选,可知该书的核心目的重在揭示为将之道,而不是揭示军事运行的规律。二、选文详略欠当。选文长短大致可以看出编者的思想倾向。如卫青、霍去病的篇幅极短,对两人辉煌的军事生涯均一笔带过,这与两人在军事史上的地位极不相称。而影响力不及卫青、霍去病的李广,则篇幅较长。在《十七史百将传》中,卫青、霍去病的篇幅与李广的相当,可见,《广名将传》的编者有意对卫青、霍去病传记中的内容进行了压缩。从这里可以看出,编者的个人价值判断或喜好对著作的影响。三、不可避免的讹误。《广名将传》实际上是历经多次增订后的结果,形成于众人之手,这样一种著作方式难免会出现错讹。如各篇中存在一些明显的人名、地名错误,漏字、衍字的情况亦不在少数。此外,各篇的文字主要来自对正史传记的压缩和删节,新写或改写的内容很少,一些地方由于省略太过,造成文义不通。如范蠡传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有关范蠡的部分,就将重要信息遗漏。如“范蠡事越王,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卒灭吴,报会稽之耻,称上将军还国”一句,其中“称上将军”,由于遗漏越国称霸内容,使此处文字显得突兀。再如霍去病传,霍去病迎降浑邪王后,《广名将传》为“嘉去病之功,曰:‘骠骑将军’”,似乎并未结束,查《汉书·卫青霍去病传》,此处则为:“于是上嘉去病之功,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征匈奴,西域王浑邪王及厥众萌咸奔于率,以军粮接食,并将控弦万有余人,诛獟悍,捷首虏八千余级,降异国之王三十二。战士不离伤,十万之众毕怀集服……’”可以看出,《广名将传》省略了“骠骑将军”以下的一大段文字,造成意思不清。四、选材单一。资料仅来自正史,未能广收博采,相互印证。对于某些重要的内容正史未能充分反映的,该书也阙如。如范蠡关于“阳节”和“阴节”的论述影响很大,主要集中在《国语》中,但该书未能反映出来。再如岳飞传,材料皆来源于《宋史·岳飞传》,然而《宋史》中对岳飞的记述原本可靠性不高,有明显的夸大嫌疑,《广名将传》只对《宋史·岳飞传》进行了删节,未进行考订,所以使彼书之误径入此书。

关于本书的处理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本书对于《广名将传》进行了注释、整理,采用的底本是商务印书馆1937《丛书集成初编》标点本,同时以《海山仙馆丛书》本加以参校。因《广名将传》中的文字是由正史传记删节而成,故在译注过程中,亦据正史对所选篇目进行了校勘。对用字有别于正史,但文义相同的不作处理。对明显错误的,依正史直接改正,不另行说明。也有部分文字错误影响原意的,注释加以说明。

二、受篇幅所限,本书对《广名将传》中一百七十五篇传记做了进一步的精选,共选出二十三篇,主要依据如下:(一)有兵书存世者,如吕尚、孙子、吴起、田穰苴、孙膑、李靖、戚继光、俞大猷等。(二)在当时产生过重大影响者,如白起、韩信、卫青、霍去病、诸葛亮、岳飞等。卫青、霍去病原文篇幅极短,但因二人均为西汉时期最重要的将领,无论从功绩、影响力而言,都非其他将领可比,因此仍入选。(三)历史影响深远者,如赵充国,依名气论,不如李广,但他提出了屯田策,全面深入地阐明了屯田的意义与军事价值,无论在当时还是对于后世而言,都是极有见地的重要文献,价值很大,所以入选。此外,本书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数量分布也进行了权衡。

三、原书正文的夹注因与本书体例不符,且夹注多为解释之语,因此删去,而以注释加以说明。

四、每篇篇首对传记内容作必要评点,并对传记中未提及的重要内容作了必要延展,以便读者能够扩展阅读,按图索骥。

五、注释主要解释较生僻的词语、典章制度以及相关历史背景,相同词语在首次出现时加详注,重复出现时意义有变化者加注,无变化者只加简注或不再加注。此外,对于书中部分错讹亦在注释中予以说明。如因节选中省略太过,造成逻辑混乱、文义不通的,或明显的文字错误,造成理解困难的,都出注加以说明。

六、本书译文参考了不同传记的译本及《二十四史全译》等书。全书以直译为主,在此基础上,力求晓畅明白地将意思表达清楚,文字力求简洁。

七、本书涉及大量地名,已根据现有行政区划,对重要地名进行了一一核对,标示现有地名。对实在无法查证的,只能付之阙如。

李元鹏
2017年6月 TVGDkGP3JQEbKSzYtEWk2DO9o9Wwb0Eg6g4bqWZinIPs1CyAcdRSdcjLmFOMmn6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