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二
耳目篇第二

本篇紧承《束伍篇》之后,为十四卷本《纪效新书》中的第二篇,主要讲述如何训练士兵熟悉金鼓、旗帜等各种号令,听从指挥的问题。按照作者的练兵程序和思路,选好士兵、完成编组、配备武器之后,接下来就要对部队进行训练,而练习号令则又首当其冲。这是因为“号令、旗鼓皆治军之要”,如果不优先解决好这个,别的训练就无从谈起。事实上,当明朝嘉靖年间倭患兴起时,卫所官军之所以屡战失利,不堪使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缺乏训练,号令混乱。正是从矫正时弊出发,作者特意撰写了此篇,强调要加强号令的训练。并且对所练的具体内容,包括练号炮、练号笛、练喇叭、练哱啰、练锣、练鼓、练钹、练钲、练旗等等,一一详加讲解和说明,大大超越了以往历代兵家对于治军练兵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笼统概述阶段,开始进入实践的层面,这在中国古代兵学发展史上,可谓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号令再细,规则再简明,但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也是形同虚设。因此,作者在本篇中还专门设置了“旗鼓解”的条目,提出:“凡各官兵,耳只听金鼓之声,目只看旌旗方色,不拘何项人员口来分付,决不许听。如鼓声不绝,便前面是水火,也须跳入;如鸣金该止,就前面有财物可取,亦不许动。”明确要以铁一般的纪律来保证号令的贯彻与执行。本篇原书中还阐述了从主帅到各级军官和士兵头目层层传达号令的方法与礼仪制度,介绍了各种军中旗帜的形制、作用,并绘有图样,因内容过于繁碎,出于控制篇幅文字和去芜存菁的考虑,这里一律略去不录。

束伍者,安顿三军之法也。行伍既定,则号令、旗鼓皆治军之要 1 。不熟于此,谓教练何?兵法曰:“刑威于心,耳威于声,目威于色 2 。”曰:“大将所司惟旗鼓 3 。”曰:“昼战多旌旗,夜战多火鼓 4 。”今惟鼓尚用之行军,喇叭尚用之掌号 5 ,其余杂施宴会,而旌旗复为迎送前驱之具矣。今凡有声如钲鼓 6 ,有色如旌旗,罔不入号令。但士卒愚,就中复集易见、易省纪之,其他繁乱者,不入图说,恐惑其视听云。故次之以《耳目》。

【注释】

1 旗鼓:旌旗和鼓,古时军中用以发号施令的两种器具,通常结合在一起使用,故多连称代指号令。但有时又有所特指,或偏指旗,或偏指鼓。且“鼓”往往也指“金鼓”,即除了鼓之外还包含另一种军队指挥号令的用具“金”(钲)。

2 “刑威”三句:出自《吴子·论将》:“夫鼙鼓金铎,所以威耳;旌旗麾帜,所以威目;禁令刑罚,所以威心。耳威于声,不可不清;目威于色,不可不明;心威于刑,不可不严。”此处引文与原文稍异。威,使震慑畏惧而听命服从之义。

3 大将所司惟旗鼓:《尉缭子·武议》:“吴起临战,左右进剑。起曰:‘将专主旗鼓尔!临难决疑,挥兵指刃,此将事也;一剑之任,非将事也。’”旗鼓,此处指发号施令。

4 “昼战”二句:白天作战多用旌旗,夜间作战多用火光和金鼓。语出《孙子·军争篇》:“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5 掌号:吹号。

6 钲(zhēnɡ):古代一种铜制乐器,其形与小型的钟或铃铛相似,有长柄可执。在军队中以敲钲鸣声作为指挥进退的号令之一,击鼓表前进或攻击,鸣钲则表停止或收兵。以钲颜色似金,故鸣钲又称鸣金。

【译文】

束伍,是解决军队编制的方法。部队序列编好后,那么号令、旗鼓都是治军的重要东西。对此不熟悉,怎么谈得上训练呢?兵法上说:“军心受法令刑罚震慑,耳朵受金鼓声音支配,眼睛受旌旗颜色指挥。”说:“高级将领的职责只是发号施令。”说:“白天作战多用旌旗,夜间作战多用火光和金鼓。”如今只有鼓还在行军时使用,喇叭还在吹号时使用,其他的都混杂使用在宴会上,而旌旗更是成为迎来送往在前面当作引导的用具了。现在只要是有声音的像钲和鼓,有颜色的像旌旗,无不可以拿来作为发号施令之用。不过士兵们愚笨,我从中又把容易看到、容易明白的集中记录下来,其余繁琐杂乱的,就不放进图里述说了,担心会迷惑扰乱他们的视听。所以我将《耳目》这一篇作为《束伍》的下篇。 nMOqchNDJJE8HlySCH3aXtke3hMbf5GDwDlT0T3Z6seQ/3VAET1oXjXAL7wO8h1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