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逝者如斯》收录了我对数十位已故学人的回忆小文,都是我比较熟悉和了解的各界人物。

六十年来,大约也就是从我八九岁时开始,由于家庭的原因和后来的工作关系,获得了很多与学人接触的机会。他们不仅是我崇敬的学者,也是我的长辈。虽然他们早已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们的学术成就和道德操守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逝者如斯》收录的仅是我比较熟悉的部分学人。

我没有资格评价他们的学术成就,也不可能十分熟悉他们的全部经历与学术领域中的业绩,只能就我在接触中的印象做些点滴的回顾。而由于年龄时段不同,产生的印象也不同。各种记忆五花八门,拉拉杂杂,伴随着我的成长,其中大多只能算是生活中的一些“侧记”。

六十年一个甲子,几乎涵盖了一个人最宝贵的人生。当我认识他们的时候,有的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有的是卓有成就的中年,也有的已经是垂垂暮年,所以对我来说,他们是上一代或是上两代的长者。如果在世,年龄大都在百岁以上,就是个别最年轻的,也已经在八十以上。他们今已离去,但却留下了在某一学术领域的贡献和成就,留下了对家国和民族的热爱,也留下了他们的风骨和生活情趣。他们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传播人。

中国的这一两代知识分子,经历了百年来的风风雨雨,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环境让他们历经坎坷与磨难,但是他们一生矢志不渝,从治学到为人,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他们是大时代的亲历者,也是历史的见证人。

学人首先是人,人都会有很鲜明的个性,也会有性格的差异,甚至是缺点。无论生前身后有如何的光环,他们也有普通人的好尚和喜怒哀乐。文中会尽量还原他们最真实的一面,希望今天的人多少能够领略到他们的德行与风采,这也是写这本“侧记”的初衷。

六十年,是一个很长的时间跨度,因此有些记忆会不够准确,或者包含了更多的主观印象和感情色彩,不可能让读者了解到老一辈学人的完整人生。关于这一点,也希望读者谅察。

“逝者如斯”——是生者对于逝者的怀念,而每一个今天的生者,在不远的将来也会成为“逝者”。我在写每一篇小文时,不仅会在眼前浮现他们宛若在世的音容笑貌,同时也在思考着,当我们这些今天的生者成为逝者时,将会留给未来的生者什么样的记忆?

2017年5月 岁次丁酉立夏
赵珩于彀外书屋 o42iTWY9wZiSp95QUWlk9hflXeVanRfEyJW2jb25ke+UhnV3VqWhUsGTcX3zG1o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