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古代建筑的物质性与精神性

建筑是一个具有双重意义的复杂事物。第一个意义是它的物质性,建筑具有物质的使用价值,这一点很好理解,它是一种物质的存在。任何一种建筑,无论是高级的还是普通的,最基本的特性就是物质性、功能性。先民很早就有这样的认识,古文献中记载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周易·系辞下》)直至今日,我们评价一个建筑物,功能性还是第一位的。

第二个意义是精神性,在实用功能之外,建筑还体现着人类的审美价值和文化精神。很多建筑之所以被我们接受与记忆,精神性的层面可能起着更为主要的作用。西汉初年萧何为汉高祖刘邦营建未央宫,就曾明明白白地说:“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无以重威。”说明在当时人们的眼里,宫殿建筑不只是为了帝王居住,更有着深厚的礼仪性、精神性的文化内涵。再比如长城,现在已经不再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但一直被视作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就是因为它蕴含了丰富的精神意义和历史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及对和平的向往追求,等等。这种精神内涵并不会因为其功能性的消失而消失;相反,有时会在历史的发展之中不断得到深化和凸显。天安门、天坛等都已成为今日北京的象征,其文化意蕴早已不再是原先的实际功能所能涵盖的。

天安门

根据建筑学家的观点,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说,建筑的精神性意义分为三个层级:最初级的层级与物质功能性紧密相关,即通过选址、规划和建筑内空间的合理安排,使人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和舒适感;中间层级是在功能性的基础上,对建筑进行一种形式上的美的处理,形成美好形象,做到美观悦目;更高级的层级是通过建筑来表达一种情感、一种思想,甚至可以陶冶人的性情、震撼人的心灵,成为一种富有表情和感染力的“赏心”的艺术品。中国传统思想中有所谓“器”与“道”的说法,建筑是物质的“器”,也是精神的“道”,而后者则是中国古代建筑追求的最高境界。

因此,我们要欣赏、感受北京的传统古建筑,不但要了解形式、技术方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理解传统建筑中的文化内涵。 iP9uCRjXv/kIX7RW9bYWjriamh7qiXcFmpS3GxHBsFvzaHJnefwUoc61Dv0EvmE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