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明皇帝助力陕商

此刻,出现在我眼前的,就是安家小院两扇乌黑的木门,推开这门,犹如推开一段被时光隐藏的历史。

在历史的印记中,每一项被后人所感慨的遗迹,均与过去王朝施政紧密相连。如长城远之阔、泰山顶之雄,莫不如此。你不会看到数以万计的草民尸骨沉淀在伟大之下,你感慨的也只能是眼前或雄奇壮丽,或机巧精美,并在后世遗迹面前摆出剪刀手造型,证明到此一游。

陕西商帮的兴起,同样与王朝的政策相关。

明朝初建,百废待兴,摆在开国皇帝朱元璋面前最大的威胁,是来自外邦的袭扰。西北边陲的蒙古族鞑靼势力,成为新皇帝难以安睡的心头烦恼。打一仗?新朝无此实力。不管不问?朱元璋的龙椅没有坐热就有可能被赶下去。

从基层民间起家的朱元璋,在没有想到更好的主意之前,只能是将80万军队驻扎在陕晋一线,设立了九个边镇,和鞑靼势力形成对峙局面。打仗其实比得是后勤保障,古往今来历来如此。于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80万人的百万军饷、人吃马喂所需,均自河南转输陕晋。这一条古道,秋风夏雨,雪地寒天,长年万人征途,路遥地远,事实上加重了新生王朝的负担:运输成本费用高昂,一匹马送到边疆,半匹马花在路上,压力之大使新朝苦不堪言。

朱元璋的智囊御史郁新,自然看到了新朝面临的困境。任何一个政策的出台,不能光拍脑门决定,这位郁新想来也是深入基层调研,为解决边防供给难题,奔走于古道。之后,他给这位新皇帝出了个主意:食盐开中。

历史总是重复的时代再现,明朝也并非例外,政策推动了环境变化,陕西商帮恰好赶上了潮流。“食盐开中”政策的出现,使得长期以来为官府把持的食盐专营向民间开放,初期特准陕西商民以代替政府运输军备物资为条件,向朝廷换取贩卖食盐的许可(盐引),古称 “输粟换引,是为开中”。

国家退出食盐专营,兼之在当时的条件下食盐的利润达三倍以上,这个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退民进”的政策,使得20万陕西商人从此奔波在古道之上,在为政府运输军需物资之外,又将盐、茶、布、烟、皮等货物贩出关口,至淮扬、江浙、皖赣、新疆等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商帮。

我眼前的这所四合院,建造于清朝乾隆年间,这已经是陕商自开创以来数百年之后了。安家祖上经商,主业为销售蜡烛,遍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北五省。小院传至现在的主人安守信,已经是第五代。

小院至今格局未变,院落坐东向西,呈东西长、南北窄,分前后两部分,占地约260平方米。从大门至正室,须经五道门,青砖铺地,上面唯有苔迹留存,显示着这所小院的经年历久。

有趣的是,陕西商宅的门从不在中间开,而是要从偏门开,从外面看不到家里是个什么样子。家财他人不得外窥,这是陕商出于保守商业秘密、内敛的保守思想因缘。

整个四合院最为绝妙之处,就是前后院之间门楼上的砖雕,门脑正中记有“高曾矩矱”四个大字,意为每时每刻按照祖先的规矩来衡量自己,事实上也秉承了陕商“厚重质直、忠义仁勇”的处世理念。四字周围环绕精美的砖雕艺术:各种花鸟、插花瓶、云纹、石榴、葡萄等散布其间,造型饱满,姿态可人,更显得整体布局严谨,灵动飞扬。

砖雕艺术,早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起源于东周瓦当,后常见于汉代画像砖,上雕山水、花卉、人物等,主要用来装饰大门、照壁、墙面,用者广泛,如寺、庙、观、庵及民居等。早期砖雕制作,先砖坯雕塑,后制模入窑烧成雕砖,但成品粗陋。汉以后转为选用过塘泥烧制的“金砖”(即水磨青砖),确定图案后切割砖块,用钢针勾勒其线,精雕而成。

安家小院的砖雕,即为水磨青砖所刻。最为有艺术观赏价值的即是门楼两边的镂空飞檐。其上两朵花瓣线条缦缓,枝叶舒卷,构图简洁,却又和常见的圆润不同,呈变形的姿态出现。但当你站在下方抬头仰望,又现完整花瓣,毫无变形痕迹。更奇在菱形牌花凌空飞起,似脱离这满是雕花的门楼,跃跃欲展,使观者惊叹不已。

又有奇者,在于镶嵌工艺。包括这镂空飞檐、牡丹等突出门楼之外的砖雕,皆为可拆卸组合。恰也正因如此,在席卷全国的十年文革浩劫中,安家人将此都一一从门楼上拆下来,藏于屋顶,并使草泥涂抹遮盖门楼砖雕,才躲过一劫。

相比而言,那时的古代商人,是有财力购置,也是有能力鉴赏艺术的,因此我们才会看到了院中精美的砖雕。而岁月已过百年,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商人群体,有财力,但很少有艺术鉴赏力,只为赚钱而已。古代商人的精气神儿,丧失殆尽。

且让怀古之忧思留存,我们再看一看古时陕商的院落。移足再进,我眼中则是两边厢房及上房。陕西商宅,实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处处可显。比如说上下有序、尊卑分明、格局一明二暗。上房,是家中老人居住,则为明堂,“两暗”为两处厢房,是家中晚辈所在,高堂在上,晚辈在下。合围成四合院中天井,体现了“天地入我炉”的宽阔胸怀。天井瓦槽周临,若遇阴雨时,便现“四注流堂”景色,这一点,在陕西商人看来,则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是为陕商财富观念。

现在,安家人早不以经商为业,院中唯有一棵紫薇树,伴随着这位陕商后人历经流年。在某个时刻,或许安守信老人会向堂下子孙讲述陕商传奇……

缺失的图片文件

小院里随处可见的精致砖雕除了让人们赞叹工匠的好手艺,同时也向我们讲述,那个曾经富庶的陕商安家祖祖辈辈的故事。

缺失的图片文件

大隐隐于市,也许说的就是安家小院和生活在院中的安家后人。斯人已去,空留一所宅院,也好在留下一座宅院,留给人们一个了解昔日历史的凭证。任凭宅院外的世界如何变迁,小院内永远如此安静,门楼默默伫立,静候着不远处的鼓楼和钟楼。不知那时的晨钟暮鼓是否与此时一样?

缺失的图片文件

● 安家第五代传人安守信,讲述着自己家族的故事。

缺失的图片文件

安守信的小女儿安艳芳,与父亲和儿子居住在祖辈建造的宅院内。

缺失的图片文件

安艳芳和儿子安毅捷。

缺失的图片文件

西安市莲湖区光明巷45号李家大院是丝绸商人李永茂的宅院。李家后人李振亚向我们展示着仅存的木雕。 q8QnNtRcms29RqfCNj5M1eNhzE3tLGDRn6lxvuDYv7Byqj5WKxlihb4HiGRVMI7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