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红其拉甫:
通往彩云之上

撰文/鉴非

● 喀拉库勒湖位于有着“冰山之父”之称的慕士塔格峰脚下。供图/CFP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上,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相邻,“一县对三国”的特殊位置绝无仅有。县城出发,驱车125公里,便可以抵达红其拉甫,1960年代的经典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原型便是它了。

前往红其拉甫,那条“中巴友谊公路”必是要走的,这条又被称作“喀喇昆仑公路”的国际公路自喀什开始,穿越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西端,从红其拉甫山口出国进入巴基斯坦境内,最终在其北部城市塔科特画上句号。虽然公路全长不过1032公里,但地质情况却极为复杂。公路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因而翻车事故时常发生。此外,雪崩、地震、泥石流也很常见,行驶在这条公路上的司机们对此大多习以为常。若是能够搭上他们的车,你还能够了解到这条公路背后的故事。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尚未结束,中、巴两国政府出于战略考虑,迅速达成了修建中巴公路的协议。第二年,帕米尔高原炸响了开山第一炮,数万名两国工人开始修筑穿越喀喇昆仑山脉的国际公路。

根据协议,中巴双方从两国边界海拔4700米的红其拉甫山口向各自方向修建公路。但由于工程进度的需要,渐渐地,中国工程人员开始援助巴方建设了北起红其拉甫山口、南到塔科特大桥的路段。

近20余年的努力,500条性命,这条1000多公里长的公路方才建成。整个工程中,仅炸药就使用了8000吨,而混凝土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万吨,堪称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尽管中巴公路被看作是世界十大险峻公路之一,但沿途的风景却是美丽的。从喀什平原出发,沿盖孜河谷上升至高原,随后一路绕过雪峰,翻越达坂,穿越河谷,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冰川、山地、峡谷、湖泊、河流,还有村庄,如山水画样的美景尽皆被收入眼帘。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去怀疑自己选择行走在这条路上呢?

喀拉库勒湖位于公路边,她是慕士塔格峰的冰川融水在山前低洼处形成的,站在湖边便能够看到慕士塔格峰的雄姿,那山几乎耸入白云间,那云就在山尖,让你分不清究竟是云,还是山尖的皑皑白雪。

没有风的天气里,美丽的喀拉库勒湖的水平静得就像一潭池水,不时能够看到游荡在水面的野鸭。湖水中慕士塔格峰倒影偶尔会被这些小家伙们搅碎。

著名的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曾几次来到这湖畔,他三番五次地想要登临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顶,但每次都是半途而废。想要征服这“冰川之父”谈何容易。通往峰顶的冰川之路极为难行,到处都是冰缝,也正是如此,直到离开人世,斯文·赫定也没有能够实现他的这个愿望。

很久以前,丝绸之路就在这里蜿蜒,那连绵了千余年的商队行走的便是这条路,尽管那时候,并没有这条公路。

如今行走在中巴公路上,不时可以看到路牌指示:自那条岔道过去,十几公里之外就是与塔吉克斯坦交界的卡拉苏口岸;走这条岔路,则通向明铁盖河谷;沿着河谷继续前行,便是进入阿富汗了,著名的瓦罕走廊就在那儿。千百年前,这里并没有指示路牌,丝绸之路上的商队、僧人,就那样行走在路上。他们往往要走几个月,甚至是一生——一些人没有能够熬过大小“头疼山”的折磨,而死在这里,与雪山、冰川一起化作永恒。

红其拉甫山口的海拔大约有5100米,这里的居民大多数是“帕米尔的雄鹰”——塔吉克族人。他们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主角,他们属于欧罗巴人种,说着波斯语,他们被称为“天上人家”。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也许这首诗用来形容塔吉克人的家园再恰当不过了,只是谁又知道“红其拉甫”这四个字背后的含义?

波斯语中,“红其拉甫”意为“要命的山谷”,而维吾尔语中则是“血谷”的意思。红其拉甫的确就是这样一个要命的地方,这里的生存环境极其险恶,离雪线只有二三十米。加之终年为冰雪所覆盖,空气又很稀薄,因此这片在地质学中被定义为“冰冻层”的土地,干脆被人们称作“生命禁区”。

红其拉甫口岸便设立在这里。 264YP2ibbDiZ2Q5wQFyptikj9+cjGoKC0GDCI9gYvn1bk+cYTD8Aaq3uCPoJU+y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