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伊斯法罕邂逅“半个世界”

撰文/Eve Gandossi 摄影/Pascal Meunier-DragonImage 翻译/贾聪

提起伊斯法罕,人们通常会联想到树木繁茂的小岛、宏伟的蓝色清真寺。今天的伊朗社会正呈现出缓慢开放的趋势,但由阿巴斯一世亲手发展起来的,被视为波斯永恒象征的伊斯法罕,似乎并未发生改变。

法国文学家皮埃尔·洛蒂曾这样描写伊斯法罕:“两座荒凉的小丘,各自独立,相距较远,出现在我们面前。它们就像剧院的幕布一样,缓缓升起,隐藏在后面的伊甸园渐渐变得生动。”去往“伊甸园”的路显得格外漫长……我非常焦急地渴望将自己沉浸在这座乳白色、有蓝宝石色点缀其间的城市。

根据东方人的说法,蓝宝石是最好的吉祥物,可以带来财富、和平和忠诚。这或许是世人对伊斯法罕着迷的原因之一。在这座绿洲上,到处闪耀着珐琅的亮光。但是到达的过程并不顺利。一长列标致405和印着多芬广告的公交车在路上曲折前进,路旁是在建的地铁轨道。视野内,并没有圆顶,只能看到一群灰色的建筑。树叶稀稀疏疏地在枝丫上摇摆。进入视线范围的大部分老建筑已经被广告牌侵蚀得面目全非。

● 夜幕下的伊玛目广场,一群伊朗女性悠闲地欣赏着夜景。

● 学生们正在参观伊斯法罕古老的Chehel Sotun宫殿。

东方的香榭丽舍

在波斯语中,伊斯法罕的发音和“半个世界”相近,渐渐地,美人开始展露出它甜美的一面,“半个世界”的魅力逐渐显现。

伊玛目广场在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伊斯法罕的心脏,是东方的香榭丽舍。1612年,由阿巴斯一世打造的这座“王冠”,由宫殿、清真寺和庞大的集市“装饰”而成。想象一下,他站在高处的阿里·加布宫,可以俯瞰鱼贯而入的人群,监督城市的运行,欣赏来往的商人和买家,或是为激烈的马球比赛加油,比赛用的石柱至今仍然矗立。

相当于两个莫斯科红场大的伊斯法罕伊玛目广场原名为皇家广场,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改名,伊玛目为伊斯兰圣人之意。伊玛目广场是仅次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世界第二大广场。二层的拱廊把伊玛目清真寺、阿里·加布宫、谢赫卢特夫劳清真寺、皇家大巴扎等几部分连接起来。整个广场长500米、宽160米,呈长方形,中间是大片草地和盛开的花坛。正对阿里·加布宫的是谢赫卢特夫劳清真寺,两者之间是一个大型的喷水池,显得格外宽敞而大气。叮叮当当的仿古马车驶过广场成了一道流动的风景。

阿里·加布宫由六层楼组成,第三层前面游廊有个检阅台,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是国王阿巴斯大帝当年检阅军队和观看马球比赛的地方。阿巴斯大帝一定是个马球迷,所以马球在波斯大行其道。广场平日用于马球比赛,马匹奔驰,球棒飞舞,国王和大臣们看得眉飞色舞兴高采烈。到了节日,广场会燃放焰火,万紫千红,一片繁荣景象。

阿里· 加布宫第六层是阿巴斯大帝和后妃们居住的寝宫,里面还有一个音乐室,四周墙壁和天花板上满是雕空的刻花图案,据说有隔音的作用。

如今的广场更像一处娱乐场。树荫下几家人带着加热炉正准备午餐;不远处,一群朋友带着多弦筝,正在演唱披头士乐队的《Abbey road》;几对情侣正沉浸在恋爱中,只不过少了亲吻;几个小孩在人群中穿梭,兜售波斯著名诗人的文章,价格不过几个里亚尔;骑兵骑着马在广场周围巡逻,留心着广场上的一切;只有我的向导穆斯塔巴一直在广场上徘徊。他仔细听着法国人、比利时人或是魁北克人的交谈,努力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

● 伊斯法罕的Harun Velayat清真寺内部。

伊斯法罕的清真寺

伊玛目清真寺又被称作国王清真寺,寺内两侧的宣礼塔是绿松石色的。这座清真寺是伊斯法罕的灯塔,是萨非王朝最著名的建筑,是波斯美学的最佳代表作。一位法国作家曾经详细形容过这座清真寺的庭院,“容纳一百辆公交车都绰绰有余,或许还可以再放下一个圣母院。”

1612年,阿巴斯大帝在位时,花了30多年才建成了伊玛目清真寺,它是典型的伊斯兰风格的宏伟建筑。为了使广场东西南北四个大门相互正对,伊玛目清真寺要对准麦加的方向,建成与广场成45度角。清真寺的主体建筑是礼拜大殿,方向朝向麦加克尔白。大殿正面墙中有凹壁,叫米哈拉布,左前方有阶梯形讲坛敏白尔,有宣礼塔,塔顶呈尖形,称尖塔,用来唤拜,还用来观察新月,确定斋月。伊玛目清真寺是建筑学的典范,它的穹顶、门厅、回廊设计既科学又美观,外表均用以蓝、黄色为主的精美瓷砖铺成,大门是镀银的,大园拱顶主要部分均为镀金或镀银,光彩夺目。正对拱顶地下有一块回音石,站在石上说话声音可变大并传到很远的地方。

在伊玛目清真寺旁边,紧邻的是谢赫卢特夫劳清真寺,据称是“女人的清真寺”。这座六层的建筑曾是阿巴斯一世的住宅,广场下面当时有一条地道:女人们能隐秘地到达清真寺。宫殿的墙上绘制着精美的壁画,壁画周围是蓝色的花纹图案;穹顶装饰着彩色的瓷釉,像一座漂浮的岛屿。灵修世界和理性世界由一条狭窄的隧道联通,对于多数人来说,是巴扎连接两个世界,它是“半个世界”的脊柱。

● 艺术系的学生们在进行绘画创作。

未失传的波斯手工地毯

伊斯法罕是位于丝绸之路上的要镇。从前,伊斯法罕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亚美尼亚人、犹太人、阿富汗人、俾路支人、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不同国籍的人们入住于上百个旅店中。阿巴斯一世将统治下的这座新首都变成了位于中国和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和波斯湾之间的商业枢纽。

如今,在数不尽的闪亮珠宝或是东方风格的玩物之外,人们还可以找到用雕刻模具染色而成的印花布。在有百年历史的低矮房间内,阿里和父亲穆罕默德正在工作。穆罕默德的脸上有着深深的皱纹,他已经远过了退休的年龄,却还在劳动。姿势精确,模具摆放的位置没有丝毫误差,花纹和颜色很连贯。在已经有300年历史的法胡阿里店内,工匠们为自己的作品自豪。“我们参与设计了马斯喀特苏丹卡布斯大清真寺的地毯设计”,阿里骄傲地说。“地毯耗时四年,全部手工制作,是世界上最大的地毯!”他认为,地毯美观与否,很重要的因素在于颜色的搭配。大多数波斯地毯都是使用当地天然颜料来染色的,这种独特的色彩是波斯地毯价值体现的一个重要因素。颜色运用越多,地毯的价值越高。

不同于大马士革已经快要失传的丝绸纺织工艺,在伊斯法罕,波斯地毯还在被生产。40年来麦迪一直生活在洞穴里,认真细致地捣碎颜料,为丝线染色准备材料。相距不远,加法尔、侯赛因和工人们正将真丝、羊毛线放入染色桶。另一处,工匠们正在修复被损坏的地毯结,销售员们则靠在成堆的地毯上昏昏欲睡。

● 伊斯法罕的Kalamkar地毯工厂。

● 迈赫迪是伊斯法罕集市的最后一位颜料工匠。

● 一名工匠正在修复波斯地毯。

在波斯手工地毯业鼎盛的15、16 世纪,波斯萨法维王朝的阿巴斯国王将他的王宫迁到了伊斯法罕城。这位热爱手工编织艺术的国王,将手织地毯编织艺术提到一个前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他派遣熟练的织工去意大利学习艺术,将欧洲文化融入到波斯文化中去。现保存在欧洲和北美博物馆内的大多数著名精品手织地毯,都是在他统治期间(1586-1628 年)完成的。从此伊斯法罕城也成为极品波斯手织地毯的圣地。

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地毯的编织与印染开始机械化,波斯地毯的染色工艺和手工制作使得没有两张波斯地毯是完全一样的,这些特点使得波斯地毯有着无以伦比的魅力,极具收藏价值和可投资性,有人将它视为是等同于现金的财产,可以像黄金、珠宝和玉石一样流通。

这个色彩缤纷的国家,一直保持着自给自足的传统。在这里几乎全部产品都是“伊朗制造”,从插座到运动鞋、石油、鱼子酱、汽车、大米。曾经的波斯帝国正在试图重建昔日的荣光。公元7世纪前,波斯抒情诗人哈菲兹曾经写到:“你是否想要掌握幸福的魔法?远离品行恶劣的伙伴。”伊朗正在沿着这条路前进。

在一个旅游论坛上,被这个国家特别是当地居民吸引而来的游客这样写到:“去完伊朗后,下一站是哪里?”

伊斯法罕的特色美食

藏红花饭:底层是白嫩松散的蒸米,上面一层用藏红花蒸过,呈现淡黄色。配上鸡肉或羊肉,挤上新鲜柠檬汁,再加上一瓣圆葱和一点肉。

红茶:红茶是伊朗主要的饮品,爱吃甜的伊朗人会将棒棒糖一样的方糖放入茶中调味。

Khoresht:一种焖肉,加入了核桃仁、石榴汁、糖和其他香料炖煨而成。可以配米饭一起食用。

如何挑选手工波斯地毯

挑选手工制成的波斯地毯,首先要看含真丝的比例程度,越纯正的售价越高。同时,材质产地也十分关键。如果采用新西兰羊毛织就的,一般为高档地毯。在传统的波斯地毯里,采用8至14个月羔羊身上的优质羊毛居多,这类地毯手感细腻、平滑而且柔软。 JyTh+e+tk20FgrOt+p0mdjC96VPd7f5mF9thnY+Fxvc4MUgJvlf86KTSi0WTVjD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