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剧变前后的俄罗斯

对于俄罗斯而言,1991年12月25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之前,它叫苏联;这一天之后,它成为了俄罗斯。社会制度、日常生活、文学艺术,那些翻天覆地的剧变背后,是阵痛、迷惘,还有未来……

撰文/孟繁勇(本刊记者)

● 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具有“俄罗斯好莱坞”之称。

站在克里姆林宫前石板铺就的广场上,抬眼便会看到醒目的红宝石五角星,它于1937年被安装在塔楼尖顶之上,曾被视为苏联的象征。红场阔大,钟声鸣响,在那一刻,岁月更替的感慨,不仅是匆匆时光的流逝。这座建于1156年的宏伟建筑,经历着风风雨雨,更见证着历代王朝的更替。

1991年12月25日18时32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莫斯科。漫天飞雪中,一面印有镰刀与锤头的红旗在飘扬70年后,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落下。当晚,国家电视台播出了苏联解体的消息,一段历史画上了句号。73分钟后,取而代之的,则是俄罗斯白蓝红三色国旗,宣告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黑的夜,白的雪,红的旗,今昨交替,触目惊心。时至今日,仍有人迷惑于一个庞大帝国的瓦解,有人曾问俄罗斯总统普京:“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他想了想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但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时空变幻,风云激荡,俄罗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际上,剧变正是在价值观重构与文化再建的转型中,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在各层面的体现。其间,痛苦与动荡,梦想与未来,相依相伴,不一而足。

但无论如何,一个崭新的俄罗斯,由此向苏联挥手告别……

巨人之“死”

1989年的莫斯科,大街上行驶着私人汽车,这让求学莫斯科普希金语言学院的刘文飞非常惊讶。这是他第一次出国,彼时,私人汽车在中国极为少见。

在这一年的8月12日,奥林匹克体育馆外贴出了莫斯科和平音乐节的海报:镰刀、锤头、红星,拱卫着一只雄鹰,上方则是苏联、美国、英国、德国的国旗。彼时,东西方强国争霸,海报上雄鹰利爪下的镰刀与锤头,与微小的音符代表的和平,形成强烈的对比。

这是一场近似疯狂的摇滚演唱会,激越的鼓声响起,瞬间点燃人潮欢呼,人们挤在一起,向前伸出双手。现场维护秩序的警察认为那是代表着魔鬼手势的举动,年轻的脸庞和制服对抗,海啸般的欢呼声中,警察和乐迷扭打在一起。事后有评论认为,这场演唱会,是苏联民主高峰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摇滚演唱会结束之后,人们挤出场馆,回到现实。第二天从沉睡中醒来,这些乐迷照旧在商店门前排队。1989年的莫斯科市场供应物资极度匮乏,包括莫斯科商场、古姆商场在内的大商场摆在货架上的只有样品,货物在从仓库搬到商场的途中,排队的人数就已经排到商场之外了。排队的人群中,也有时任副总理的叶戈尔·盖达尔,他听到了民众的声音,但却无能为力。在另一条街的商店门前,他的妻子马夏和10岁的儿子为了买到面包,已经等待数小时了。

直至1991年,物资缺乏的情况雪上加霜。当年1月2日,苏联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真理报》发出警告:“面包、牛奶和肉类的价格将会3倍于现在的价格,盐和火柴的价格翻4倍,燃气的价格将会是现在的6倍。”彼时,因缺少燃料,苏联全境的90个机场已经被关闭,而行驶在宽阔公路上的私人汽车,因加油站无油可加,不能开出车库。

12月25日,夜色降临,克里姆林宫灯火通明,在总统办公室里,戈尔巴乔夫正在最后一次准备发言。而在距离总统办公室直线距离1000米左右的一家商店门前,排队购买食物的人群仍然期待着商店货架上能够出现食物。不久之后,他们在商店的收音机中听到了总统熟悉的声音:“社会获得了自由,不论是从政治上还是精神上。这是最重要的成就,但我们还不能完全应对,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学会如何运用我们的自由。然而,不管怎样,一个历史任务算是完成了……”

刘文飞此时正在北京的家中,他看到了电视上的直播,震惊之中,他挥笔写下了一首诗《巨人之死》:“欧亚大陆上,倒下一片巨大的历史……但我坦然,我不为巨人之死而哭泣,在这硕大的死亡之中,我感受到生的延续。”

新国家的诞生,必然伴随着混乱与痛苦。苏联解体之后,政局的动荡延伸至现实,便是逐渐消失的苏联印记。公共建筑上的苏联标记被抹去,大量地点恢复为沙俄时代的名称,圣彼得堡取代列宁格勒,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改为叶卡捷琳堡。莫斯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地铁,几乎所有的站名都更换了——马克思大街站改名为猎品市场站,斯维尔德洛夫站改为剧院站,诺金站改为中国城站。

改名并未使得经济复苏,计划经济被休克疗法瓦解,经济体系支离破碎。三年之内,俄罗斯生产下降了1/2,投资减少了3/4,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了2/3。于是,街头上出现了一些穿着讲究却面如菜色的人群,尊严被生活的困境剥夺,一时之间,在餐馆里,出现了一些体面的“乞丐”。

苏联解体初期,俄罗斯经济处于崩溃边缘,更使社会焦虑的则是价值观的混乱。刘文飞告诉我说:“社会价值观层面的乱象所导致的迷茫与失落,使得新生国家的人们,更为迫切地期望获得指引。”

但是,能够给予社会指引的知识分子,从讲台上走下来,没有给出问题的答案,却摇身一变成为了“倒爷”。

2014年5月1日,俄罗斯莫斯科,约10万民众红场举行大游行

人们可以去圣彼得堡的Bolchoi Gostiniy Dvor购买食品

教授、工程师与商人

莫斯科一条隐蔽的街道角落,行人走过路边,总会看到一些戴着眼镜的中年人,他们的面前摆着牛奶、香烟甚至是磁带。讨价还价,交易完成,若是好奇心重,问一句,小商贩的口中会出现一所著名大学的名称,而他则在大学里任职教授。

苏联解体之后,经济动荡的结果就是贫穷发生,知识分子也不例外。摆在他们面前的道路并不多,一些人离开俄罗斯前往国外,另一些则进入权力机关,大部分人包括一些工程师和教授等,为生活所迫离开讲台、书桌、研究所,成为开出租车的司机,或者在莫斯科的大街小巷做起了生意。

作为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为生存烦恼,他们所教授的学生看在眼里,这些被教育一代的价值观因此受到极大影响。2000~2004年,彼得堡人文大学的学者索科洛夫通过匿名调查,对学校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文化道德进行了研究。所得资料显示,很多青年人对自己的长辈提出严重的指责:“社会主义时期的精神价值被摧毁, 一切以物质财富为目标。俄罗斯的所有文化不停地宣传暴力和性,没有人阻止。电视、电台、印刷品在不断地毁灭人性。”

苏联解体初期的经济崩溃,至中期时已经演变为社会层面道德的崩溃,这正是大学生眼中的俄罗斯。人们开始热衷享受,读书的兴趣从严肃文学渐渐转至描述享乐与金钱崇拜,凶杀、色情、成功学的书籍大行其道。人们也不再读诗,而开始留恋地下酒吧的脱衣舞俱乐部。

刘文飞作为研究俄罗斯文学的专家,在他的观察中,俄罗斯最好的东西不是自然与资源,而是它的文学与艺术。但是,苏联解体之后,文学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瞬间瓦解,读者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观取向突然发生空前转变。外国的侦探、言情小说和各种畅销书大量涌入,使得大众文化这股浪潮的声势愈来愈大,文学创作受到“娱乐工业、裸女和手枪文学的挤压,处境更加困难”。

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刘文飞告诉我说:“文学在俄罗斯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改变。文学从之前的社会生活的中心,向边缘化转变。文学成为政治观点的载体的现象减少,与政治的关系不再紧密,现实主义让位于荒诞、后现代。”

在俄罗斯作家维克多·佩列文·阿列克维奇的《“百事”一代》中,描述了苏联解体之后的社会剧变图景。小说中今昔对比的细节很多:在近似荒诞的情节中,做生意的人在城中随处可见,国家没有生产,却有着丰富的商业活动;外国名车车河中的苏联破汽车像是垃圾;苏联时期的一家秘密研究所被广告公司所占;政治家频繁更替,但是都同样地没有任何责任心和使命感;西方文化和西方的商品一起广泛渗透进俄罗斯社会,“到处都弥漫着一种可怕的不确定性”。

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力,就在这“可怕的不确定性”中逐渐减弱。在欧美各国,大学斯拉夫系中的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或被撤销,或缩小招生名额。在东欧、中欧国家,俄语也不再流行;在某些独联体国家,俄语甚至丧失了官方语言的地位,中小学里甚至不允许再用俄语教学。

一切都向俄罗斯人不愿见到的结果狂奔,他们热切地希望改变,并由此主宰自己的命运。

时间只会向前

暮色西沉,商店外排队的长龙在逐渐拉长,购买面包的人们身着厚衫,神色疲惫。经济环境并没有缓解,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生活在城市中的俄罗斯人仍然需要努力工作,才能够挣得足够的钱去购买食品。

但是,这些习惯了排队生活的俄罗斯人,回家之后,吃过晚饭,会换上压在箱底的好衣服,整理打扮,前往剧院看戏。他们坐在台下,在艺术面前屏住呼吸,看着台上的故事,也审视着自己的内心。

当话剧导演李六乙在俄罗斯看到这一幕场景时,他的眼眶湿润了。他告诉我说:“历史总是隐藏在不引人注意的细节之中,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出现的经济困境与价值观混乱的现象,确实使人痛心。但俄罗斯人有自省的能力,这就是通过文学艺术的精神养料,审视自身,给予他们活下去的勇气。艺术,在此时也逐渐展现了巨大的影响力,为这个时代说话。”

当一个国家出现危机时,需要文化的力量给予人们精神指引。当一个国家向繁荣之路前行时,更需要文化指出一个民族的方向。俄罗斯的作家们在此时期创作了大量的历史类小说。刘文飞说:“以表现俄国历史上的强大、勇猛,国家的广袤与帝国意识的苏醒。这也成为俄罗斯文学一个新的趋势,对历史的回忆,充满怀旧的色彩。”

因工作原因,刘文飞在一年中总会去俄罗斯数次,他喜欢今日的俄罗斯。他认为,外界观察苏联解体之后的俄罗斯有误判。判断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经济发展水平,但并没有意识到,经济仅为社会发展的标准之一。以现在俄罗斯的经济水平,人均也比苏联时期高。

2014年,俄罗斯举办索契冬奥会,这是继承大部分苏联遗产的俄罗斯,在世界面前的重要亮相。在冬奥会开幕式演出中,俄国文化艺术元素几乎在每个环节中得到展现。俄国《体育快报》评论说:“我们中的许多人担心开幕式会被表现成力量和强大,事实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开幕式充满人性和艺术,整个世界都能欣赏其美妙。”

文化艺术,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一个崛起的俄罗斯。若你亲身来到俄罗斯,便会看到排队购物早已成过眼烟云,莫斯科的商场出售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完全可以满足任何一个挑剔顾客的需求。

有意识地,刘文飞也常常会和当地不同年龄的人交流,主流的民意,是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他说:“俄罗斯人到底是喜欢一个强大的国家,还是喜欢一个更安居乐业的国家?答案各有千秋。无论如何,时间只会向前,历史也不可能倒退了。”

(参考书目及文献:《苏联兴亡史》、《全球化视角中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等) mTGaDW4KLnBi6VVSfyMhr97aWK+DZ73iS9c82FU/xxGTGJs+V4CQ7ItA1nyeaW1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