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俄罗斯漫记

170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曾经的俄罗斯帝国、红色大国,在历史的演进中,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周遭邻国分分合合、征服或被征服……科幻小说作家韩松,曾于2014年乘着火车漫游俄罗斯,在历史与现实、政治与生活、古迹与摩天大楼中,带我们去感受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俄罗斯。

撰文/韩松

● 莫斯科河蜿蜒,穿过古老

极其辽阔的国土

任何人来到俄罗斯,恐怕都会被它地域的广袤惊住。2014年5月22日中午1时45分,我搭乘国航CA909波音777从北京出发,总共飞行了8小时,才于当地时间17时40分抵达莫斯科。时差4小时。

这不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陆地面积第一的大国。上世纪末,我曾从黑龙江省黑河过境,去到布拉戈维申斯克短暂访问,那个地方已是极东了。

而这次才算是到了俄罗斯腹心,它西部的欧洲部分。从天上往地下看,一片莽然绿色,俄国整个埋在森林中。那17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简直是阿西莫夫笔下银河帝国的规模。想一想它跨越了11个时区,就令人叹服。希特勒怎么可能征服它呢?

人类历史上有许多大帝国,如罗马、蒙古、奥斯曼土耳其、英国、日本,最后都退缩回了原点,只有俄国,基本保持了疆土。

至莫斯科上空,莫斯科河蜿蜒穿越美丽的城市。与北京不同,这里没有雾霾。

清朝时期,俄罗斯是中国重点防范的陆地国家。现在,地理划界问题解决,中俄成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机的还有十几名中国军人,其中不乏有将军军衔者。出机场廊桥,解放军军官即被手持鲜花的俄国军人接入贵宾室。

与此同时,中俄海军正在东海军演,日本侦察机遭到挂导弹的苏-27的驱逐。俄罗斯刚刚吃进克里米亚,地缘政治的变动,再次扰动世界局势。在乌克兰,俄国和北约剑拔弩张。这些都表明人类仍是贴着地理主权标签的动物。

目前,中俄公务护照是免签的。冷战时,社会主义阵营曾设想,什么都可以免,拿着北京的病历本,可以到布达佩斯看病。我常常想,如果社会主义国家当年好好搞经济,它们的版图会不会真的连在一起,形成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地缘政治共同体呢?

今天的俄罗斯,其基础设施是落后的。一出机场即遇著名的莫斯科堵车。中国军人的VIP车队在警车开道下,一路鸣笛勉强通过。接我们的中国同事说,机场至市区三十多公里,有一次接人开了6小时。

但莫斯科的生态环境的确让中国人嫉妒。机场高速路边就有森林。蓝天白云,空气清新。在北京还咳嗽的人很快也不咳了。俄国毕竟不是世界工厂。

路上所见车辆多是德、日系的,奔驰、宝马比北京要多得多。前些年还有俄制的,诸如:拉达、莫斯科人、伏尔加,但慢慢少了。近年,莫斯科人收入提高了,就买外国车。据说,莫斯科人一个月收入2000美元的,仅能勉强过日子。

进入特维尔斯卡亚大街,原叫高尔基大街。两旁皆沙俄时期建筑,楼层不高,古朴、庄重而精致,皆石头所筑,一时竟有到了伦敦的感觉,这分明就是一座经典的欧洲城市嘛。又好像在普京带领下,这里正在恢复彼得大帝的荣光。

行人皆衣着时尚,个个像贵族一样,不紧不慌,神情如同外星人,秩序井然,开车也很讲礼貌,互相谦让。街上看不到乱扔的垃圾纸片,更无人随地吐痰。城市有透明感,也很开阔爽朗。不时有名人雕塑或坐或站于路边。莫斯科河穿城而过,游艇往来,克里姆林宫尖顶隐现。

晚餐吃了中国厨师烧的中餐,用料有莫斯科河里的鱼,以及羊肉,都是绿色新鲜的,味道比国内要好。还有正牌的伏特加。

圣彼得堡这个城市

圣彼得堡的优雅风景

列车之旅

然后,去火车站,搭乘夜间列车前往圣彼得堡。华灯初上,又是一番妙曼,整座莫斯科城像水晶棺材一样。

至列宁格勒火车站,离开车还有一段时间。火车站也不见北京西站那样荷枪实弹的特警,行李进站甚至连安检都不用。这是俄国最老的火车站,像座宫殿或教堂,富丽堂皇。更早时,这里不叫列宁格勒火车站。1842年,尼古拉一世签署修建俄国第一条铁路的命令,即圣彼得堡至莫斯科的铁路。车站竣工于1849年,首发车于1851年8月3日由圣彼得堡抵达莫斯科。俄国第一条铁路的落成,距世界第一条铁路在英国诞生只有20多年。候车大厅的墙上有尼古拉一世的铜质头像,以及设计师头像。本来还有列宁像,后来火车站整修时被搬走,管理部门去年宣布不再移回。

列宁格勒火车站对面是喀山火车站。附近还有雅罗斯拉夫斯基火车站,是由北京始发、横越西伯利亚的中俄国际列车终点站。20年前,无数中国“倒爷”经此铁路来到莫斯科,带来著名的劣质羽绒服。据说,俄罗斯人爱喝酒,喝醉后倒在地下便睡,穿了中国的羽绒服,就冻死了。若不算最近签的天然气大单,中俄贸易至今仍维持在较低水平。莫斯科大街上看到的大都是欧洲牌子的商标广告。这时才觉得中俄之间距离仍然太远。

在莫斯科至圣彼得堡之间穿梭着“红色箭头”号、“阿弗洛尔”号和“俄罗斯的三套车”号列车。不知我们乘坐的是哪一列。我想到俄国作家的小说《黄色箭头》,写的是:停不下来的火车上,各个车厢一片混乱,以此暗示苏联解体后的状况。

我乘坐的列车包厢中,有水果,有洗涮用品,有小桌子,有电视、衣柜。床板翻下来即可睡,很卫生也很舒服。晚上11时40分,火车出发,缓慢蠕动着,驶入俄罗斯帝国的初夏之夜,让人进入托尔斯泰和索尔仁尼琴构织的梦乡。

圣彼得堡的尤苏波夫宫

十月革命发生的城市

一觉醒来,窗外天边发亮发红,仿佛有陨石坠落。这儿已近北纬60度了。每年6月会出现极昼;但冬夜漫长,下午4时不到就天黑,上午10时天才亮,又冷,故易产生抑郁气质的艺术家,讲述阴暗晦涩的反乌托邦故事。中国则不一样,比如广东,低纬、炎热,冬夏都昼长,晚上睡不着觉,人们除了吃还是吃,如果没有吃的,便闹革命。这或许就是地理环境给民族成长造成的影响吧。

此时是北京时间5月23日早上6时40分,即莫斯科时间凌晨2点40分。窗外无数森林划过,草地沼泽间杂,岑寂无人,时有小木屋。5时许,太阳升起,遍地薄雾如青纱帐,具肃穆、深远之美。

这些美妙幽秘的地域,都是俄罗斯历代君主打下来的。像许多北方民族一样,俄罗斯人似乎天生有好战的血统。有段时间俄罗斯国土面积实在搞得太大,沙皇便把北美的阿拉斯加以700多万美元卖给了美国。总之,坐火车走过俄国,始知这才叫富饶,这才叫地大物博,而中国原来是那么贫瘠。俄罗斯版图最大时曾达2000多万平方公里,现在所剩1700万平方公里中,近1/10原属中国。

晨8时许,到达圣彼得堡火车站,庄严崔嵬。圣彼得堡是俄国第二大城市,也是沙皇时代的首都,历史遗迹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阳光明媚。汽车驶入涅瓦大街,两侧建筑大多三层楼以下,石头房,巴洛克式。游客如一脚迈入油画,有极度不真实感,建筑物仿佛凝固了时间,而人的活动,如同宫崎骏的动画片。接待我们的玛琳娜小姐称,这里的房屋,至少每平方1万美元起价,它们大都建于18世纪。中国要有这么一座城市该多好啊!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中兴之主彼得大帝于1703年兴建的。彼得大帝搞全盘西化,进行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改革,使得俄罗斯从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欧洲强大的工业帝国,也从一个内陆国成为海洋大国。200余年来,圣彼得堡是俄罗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科学教育中心,俄国三个多世纪来大多数科学发明出产于此,这座城市有著名的科学学派。当然这里也是俄国派出大军夺取土地的指挥部。而1917年列宁的队伍攻打冬宫,就是在圣彼得堡。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让中国成为今天这副面貌,说的便是发生在此间的事情。

10时许,我们一行去参观俄国沙皇的皇宫冬宫。冬宫博物馆与伦敦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并列为世界四大博物馆。冬宫广场给我的感觉,骇然如同宇宙中心。

进到冬宫,处处金碧辉煌,仿佛走入时间隧道。我参观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皇宫,亦同样构式,是那个极权时代的君主们互相攀比的产物。他们皆对扩张领土充满欲望,有关地理的想象主宰了权力者的思维。

冬宫中共有各类文物270万件,其中绘画约1.5万幅、雕塑约1.2万件。有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的真迹。艺术多有宗教主题,却富含文艺复兴气息,为集权专制涂抺上了人文和个性的色彩。冬宫里还有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图书馆,藏书3.8万册,她在这里读伏尔泰,也读卢梭作品,并与伏尔泰保持通信多年,直至其去世。当时俄国的钢铁产量几乎赶上英国,而彼时紫禁城中的中国皇帝则对西方关上了大门。中国上层人物除了把玩欧洲人进贡的钟表,是不读西方思想文化著作的。

在中国学习过的导游玛琳娜说,冬宫与故宫相比,完全不是一个类型。在冬宫,我觉得俄国很奇怪,它在公元9世纪从原始社会一步迈入封建社会,又在20世纪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白种人的一场革命,竟改变了亿万黄种人的命运。

参观冬宫,需要至少一天时间,但我们时间有限,没来得及瞻仰宫中收藏的大量中国文物,包括两百多件殷商时代的宝贝。离开冬宫,便去“香港饭店”午餐,老板是当地华人华侨联合会的主席,东北人。他称圣彼得堡有1万华人,整个俄罗斯有10万华人。

饭后,我们即赶去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会场,在涅瓦河对岸的瓦西里岛上。在会展中心的八号厅,背景打出圣彼得堡城市景观的大幅宽银幕照片,不停滚动。蓝色布景象征着这个陆地大国对海洋的渴望,这让我想起了苏联时期的小说《核潜艇闻警出击》。

普京是“21世纪的彼得大帝”吗?

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是很大的一个会议,称作“俄罗斯的达沃斯”。

论坛主持人请的是美国CNBC的。我心想,俄美现在不正是敌人吗?一是欧洲强权,一是美洲强权。那么,中国会成为亚洲一极吗?

会议开始了,先不让大领导上场,而是把4个企业家请上来,有西方的,有印度的,都在俄有投资,一排坐在台上,中间留个位子给普京。之后,才把普京请上来。普京现在被称作“21世纪的彼得大帝”,他发表了《加强在变革时代的相互信任》的演讲,毫不留情点名批评美国带头在乌克兰搞颜色革命,目的是想威胁俄罗斯。他还强调了自己刚刚访问中国,与中国签署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供应协议。

这是我第一次在现场见到普京,他像头熊似地稳稳站在台上,打着手势,又不停咳嗽,却毫不在乎,咳就让它咳,也不笑。

随后,普京与企业家坐在了一起,场面很像果壳网搞的一次科普专场活动。CNBC的主持人向他们提问,主要是问普京,问题都很刁钻而不友好。

普京不打草稿,滔滔不绝,继续批判美国,高谈人类正义。

在回答主持人称奥巴马指责普京支持乌克兰分裂势力时,普京说:“谁让奥巴马当法官的?他又不是法官。他为什么不到司法系统找个工作?”

亲眼见证了普京的“硬汉”形象,我感到当今世界正上演新的罗马帝国兴亡史,阿西莫夫正是以此为基础写作科幻小说《基地》的。如果我们重新写一部这样的书,就可以考虑把普京、奥巴马等人放进去。

未来的世界真不好说。

2015年12月31日,普京签署新版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取代2009年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的版本,首次将美国列为国家安全威胁之一。该战略称,北约东扩是俄威胁之一,美国也在俄邻国扩大军用生物实验室网络,俄国国外政策招致美国及其盟友反对,俄可能承受多方面压力。

圣彼得堡的圣伊萨大教堂

莫斯科中心的彼得大帝像

宗教国度

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聆听普京讲话后,我便去参观圣伊萨大教堂。它与伦敦圣保罗大教堂、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和佛罗伦萨花之圣母大教堂同列为世界四大教堂,却是东正教的。东正教是与天主教、新教并立的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也信上帝,只是对教义的理解不同。发源于中东地区的这个宗教,与同源的伊斯兰教一起,主要经过陆地传播,至今形成了人类文明中种种难以理解的现象。

俄罗斯与中国很大的不同,即在于它有宗教。而翻翻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发明发现史,发现许多大科学家,都是上帝的虔诚信徒。不知这是否就是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一个原因。尽管集权专制很厉害,俄罗斯却也是科学技术发明发现的大国;另外,它的文化、艺术也比中国更为发达,当然腐败也比中国更加严重。

圣伊萨大教堂宏大、精致。有唱诗班少男少女。有各种繁复的圣画,有的是马赛克拼的。很难想象这么一个笃信上帝的国度,曾经也是太阳系中第一个信奉共产主义的国家。苏联继承了沙皇时期科学技术发明发现的衣钵;而中国后来居上,代替俄国成了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东正教教徒究竟是怎样一个面目?我不太了解。前年,俄国部分东正教教徒称苹果公司的“苹果被咬了一口”标志冒犯了他们的信仰,因为该标志象征着《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原罪,他们就将苹果的标志换成了十字架。

又爬上300级台阶,至教堂顶部。圣彼得堡尽收眼底。宁静,庄严,深厚。此城在“二战”时叫列宁格勒,曾被德国人围困,冻死饿死许多人,但拒不投降。俄罗斯能赢得“二战”,其辽阔的国土起了很大作用。

教堂附近是花园一样的景色。我却不禁想到早年间英国人约翰·哈克特将军写的推测式幻想小说《第三次世界大战》,描述1985年8月战争爆发,陆战、空战和海战之后,北约与苏联互掷核弹。英国伯明翰和苏联明斯克两座城市化为灰烬。不过,这是不对称的。像英国、日本这样的狭小岛国可以被核武器瞬间毁灭,但俄罗斯、中国、美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大国,则能够承受打击。所以,地理仍然是政治和军事的天平。

该书提出一个历史定律:每一次大规模战争后,总有一个大帝国崩溃。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崩溃了;二次大战中,德意志第三帝国完蛋了;而1985年第三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大帝国解体。下一次轮到谁呢?

拥有自己的海洋的国家

24日,在圣彼得堡的酒店用罢英式早餐。晨9时,坐车去夏宫,亦称彼得宫,在郊外。经列宁广场,又有凯旋门。城外,才是居民区。导游玛琳娜指着一幢很像是中国式的安居楼说,这是苏联时期建的,一套房27平方米,免费提供给一个四口之家住。

玛琳娜是1989年生人,小时候家里很穷。但现在,状况改变了。她当导游,旺季歇不下来。一小时300卢布(相当人民币50元)。她与一位女孩合租,一人一月出1万卢布(不到人民币2000元)。她说自己的收入在这座城市是较高的。圣彼得堡人的平均工资是1500美元。她说:“普京是很好的总统,叶利钦是最糟的总统,把俄罗斯搞穷了。但俄国最好的领导人,第一是彼得大帝,第二是叶卡捷琳娜大帝,第三是亚历山大大帝。普京还排不上呢!了不起的还有列宁主席。但年轻人对戈尔巴乔夫不感兴趣,老年人感兴趣。年轻人不记得苏联,那是一个时代的错误。年轻人不喜欢苏联。”

至夏宫。这座宫殿为彼得大帝下令兴建,建于1714年。草坪、树木、建筑都是仿法国的。夏宫有“俄罗斯的凡尔赛宫”之称,的确美轮美奂。

彼得大帝是一个不凡的君主,他年轻时深感俄国愚昧落后,派强大使团出访欧洲,自己则隐瞒身份扮作团中一个留学生,还在荷兰的造船厂当了一年学徒,亲自造船。之后,他又去英国学习。回国后,即搞全盘西化,俄国终于富国强兵,进而征服欧亚。

夏宫的构造很像我在画上看到的圆明园。与圆明园不同的是,不仅是形式上,而且还包含了西方的精神。

从夏宫看到,俄罗斯当时认真学习西方。这个国家19世纪末即完成了自己的工业革命,产生了大批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玛琳娜说:“早年俄罗斯没有现代音乐,都是很土的调调,但后来有了柴可夫斯基。”

我问:“为何彼得大帝等人如此专制,俄国却还发展出了高超的科学和艺术?”玛琳娜答:“就是因为学的西方。”

今天,在俄罗斯看到,虽然这个国家反美,但人民的生活方式,乃至价值观念,却非常西方化。他们中的一些人骨子里大概认为中国只不过是土豪吧。

在夏宫中行走,见无数参天大树。不远处即为波罗的海,建有水道相通。有无数喷泉雕塑。整个园中布满奇想怪作。站在海边,看芬兰湾,又一次感叹俄国太大,它竟拥有自己的海!波罗的海,是当年用武力打下来的。另外,俄国还打下了从黑海到太平洋的出海口,甚至跨白令海峡,占据了北美。

看俄国历史,就是它周围一个个国家被肢解、覆灭和吞并的历史,比如波兰那样,被瓜分得一干二净,真是可怜。

夏宫的确令人震撼。我问玛琳娜,俄罗斯除了这些古代的辉煌,还有哪些现代的东西足以自傲而能被世界知晓?她想了下,说:“石油。”我的同伴说,“这个不算。”她又想了下,说:“芭蕾。”

不过,俄罗斯人现在有一种走在复兴路上的感觉,做起了重新崛起的大国梦,尤其收复克里米亚后,群情振奋,普京的支持率从60%跃到80%。

红场的列宁墓。供图/全景图片

莫斯科红场

红场谒见列宁

当晚,乘上了返回莫斯科的火车,6月5日晨到达。这天刚好是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去世十周年的忌日。里根是把苏联搞垮的关键人物。

里根没有做过大队支书,也没当过县委书记,只是一个电影演员。这样的人也成了伟大的政治家,真是奇葩。

但他的确有战略眼光。里根是第一位主张共产主义将会在苏联垮台的世界领导人。当时西方对苏联的主流看法是,苏联新的一批世代即将来临,而西方世界必然要跟他们合作;但里根则主张苏联正处于严重的经济危机,他打算借切断苏联与西方的科技交流来使这种危机扩大。他认为苏联最恶劣的是“与人类历史的潮流相背,抹灭其人民的自由和尊严”。也就是说,关键还是苏联自己的搞法不行。里根、撒切尔夫人、老布什他们这些人只是推了一推。所以说,那么大的国土面积,那么辉煌的历史,掩盖不了内在的脆弱。一夜之间变化就可能发生。

我在俄罗斯旅行,亦无法不想到这位冷战主要终结者那可怕的音容笑貌。如今,俄罗斯虽然收回了克里米亚,但经济仍在蹒跚之中。在西方制裁下,不得不寻求中国的支持。那么,如果苏联当年能好好修正其模式,一直存在到今天,又会是什么情形呢?我还能来这里旅行吗?中国的亲密朋友现在是美国和日本吗?

回到莫斯科后,便直接去了红场。经无名列士墓,有长明火,站岗士兵笔直,若外星机器。有初中生小姑娘欢笑无忌。两旁长椅上,坐了许多闲人。有狗在草地上休息,有乌鸦,有洒水车。

先是买票参观克里姆林宫,这个庞大国家的权力中心,如今已果真“卫星上了天,红旗落了地”。始建于12世纪的克里姆林宫像一座《哈利·波特》电影中的魔法城堡,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它仍布满杀气。宫中有武器馆,不让拍照。金碧辉煌,各种盔甲、刀剑、枪炮。还有沙皇宝座、钻石椅、造型复杂的马车,多是抢来的,从瑞典、土耳其等国。

又往上行,有教堂。一座里面有四十几个沙皇的棺椁,簇挤一起,而人埋于地下。包括伊凡雷帝,大都是对外军事扩张、武力吞并他国的狂人。

远处有飘扬国旗的大楼,据说是铁血者普京的办公地。又有赫鲁晓夫时期建的剧院,现代式的,与周围建筑风格不协调。见到炮王,1585年铸造,恍若S-400原型。其时是我国明朝末期,俄国已向西伯利亚及远东扩张。又见打垮拿破仑的大炮,仿佛还散发着血腥气息。

这都提醒参观者,人类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已走到毁灭的悬崖边上。当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平分秋色,剑拔弩张,双方的核武器可毁灭地球几百次。其时,科幻小说和电影常以核战为主题。195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苏真的到了核大战边缘,科幻几乎成真。最后一刻,赫鲁晓夫向肯尼迪服软,把导弹运回苏联才算了事。这些回想起来甚为惊悚。有人说是监视地球的外星人看不过去,暗中插手了。

想想25年前,中美还曾一起对抗苏联,美国向中国输出黑鹰直升机,帮助中国改造歼八,还考虑对华出售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F-14;而现在则呈现中俄并肩对抗美国之势,俄制航母、战机和潜艇成了主力装备。这个世界真是无法理喻。

参观克里姆林宫,感到很大的不安。放眼世界列强,似乎只有中国,没有真正在全球舞台上打过大仗。近代以来与外国作战,大都为败绩。

出克里姆林宫,排长队,等待进入红场。有安检。红场上阳光明媚。有巨大脚手架,据说为搞广场文艺演出活动用的。有名人雕像,有人献花于其下。

至列宁墓,低矮的一座堡垒中,有一暗室,幽昏,旋转而下,陡见列宁栩栩如生,安卧水晶棺里。一手缩,一手直,像在熟睡中思考。传说其下身已霉变腐朽,舍弃了。他不知道苏联已经终结。“二战”后,世界上自称社会主义国家的大概有50个,现仅剩4个。

在此前一天,普京在圣彼得堡会见媒体,有西方记者问:“你是否正试图恢复苏联?”普京说他没有。但有报道称,这位克格勃出身的俄罗斯领导人在多个场合讲到,苏联的终结是一个历史错误。

造访列宁墓的中国人较多,大都面对列宁鞠躬,有的是三鞠躬。我亦鞠躬。

2014年,恰逢列宁逝世90周年。未闻中国有纪念活动。而俄国则有人要求把列宁遗体从红场中迁出,改葬郊区。

长眠的世界级精英们

随后,驱车去新圣母公墓参观。这里葬有两万人,艺术的、文化的、科学的、政治的,密密麻麻,全是世界级的精英,令人震惊。沙俄也好,苏联也好;尼古拉二世时代也好,斯大林时代也好;赫鲁晓夫时代也好,戈尔巴乔夫时代也好;每个时期,俄罗斯都会产生一大批的对人类有巨大贡献的天才,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中国就比较少?

舞蹈家乌兰诺娃墓前,有人献了鲜花。看到了契诃夫墓,十分简洁。寻果戈里,未果。又见叶利钦墓,三色旗,正是此人,亲手翻过苏联这一页,使俄罗斯从废墟中浮出。西方人至今仍在反思这一刻,认为当年苏联解体时,美国领导人却没有兴趣把俄罗斯拉进西方,也没有帮助俄罗斯重振经济,由于错失了这个机会,才引发了今天的新对抗时代。

王明墓是孤独的,但墓前有他家乡安徽六安市代表团献的花篮。他长期留居苏联并病逝在莫斯科。今年是王明去世40周年,未闻有纪念活动。

王明墓的对面是图波列夫墓。这是世界级的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设计局出品的名机,包括图-95、图-22、图-160等让美帝胆寒的轰炸机,以及中国人熟知的图-154和与协和齐名的超音速客机图-144;而中国至今没有自己的大飞机,发动机技术还要倚仗俄罗斯。

此地还葬有另一位飞机设计大师伊柳辛、多位宇航员,以及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朗道、切连科夫等。还有马雅可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等。女英雄卓娅亦葬于此。

又至赫鲁晓夫墓。他是我这一代人从小即闻大名的修正主义头子,他否定了斯大林,并导致中苏决裂。这位冷战时期的苏联领导人曾说:“从历史的发展和历史的观点来看,资本主义要被埋葬,共产主义将代替资本主义。”2014年是他诞生120周年,亦未闻有纪念活动。

(作者系著名科幻作家) jW2JmWRT1uGLIzrfKaL5CcMUoAT8TU/1G0vMMaBCSedXgzg8wrguR4M+4kyLIpu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