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想在古代“高考” 你要完成几步

今天的考生为一场高考备战十多年,报考到入场却很短暂。不过在古代,参加科举的考生不但要寒窗苦读十年,入场程序也极为冗长,难度不亚于考试本身,考试过程更是对身心的双重考验。

| 科举费脑又费力 |

| 复杂的报名程序

投状是参加科举考试必经的报名程序,考生需填写一份“履历表”以亮明身份,表上除了姓名、年龄、籍贯、婚姻等基本信息外,还有三代(曾祖父、祖父、父亲)信息和身材面貌自述。不过这个身材面貌自述嘛…没照片说个啥嘛!

| 结保

结保即相互担保,开始于唐代,需考生每三至五人结成担保集团,如有舞弊情况发生则结保人同罪,是“连坐”制度在科举考场的一种延伸。此外,还有廪生担保与四邻担保三管齐下(廪生为科举考试中成绩名列一等的秀才;四邻即街坊邻居)。注意!考生在呈递“履历表”的时候就需要各位担保人的签名!

| 入场“安检”

考生入场之前,需由主考官进行一次集体点名,同时搜查随手携带用品。为防止考生挟带作弊小抄,自宋真宗时期始,考生入场时将会由监门官进行一番搜身检查,甚至要把鞋子脱下来,查看鞋底是否有可疑物品,搜查严苛程度远胜高考。

随着搜检力度不断加大,考生常常需要脱光了衣服“赤诚相对”。后因检查太过分,金章宗泰和元年(公元1201年),有臣僚建议让考生“沐浴更衣”。沐浴后,考生要换上官方准备的统一服装,才能进入考场。这实际上是一种考前“裸检”制度。

不过,虽然挟带小纸条被严令禁止,考生可也不是空手入考场。那么,除了笔墨纸砚之外还能带什么呢?其实,科举考试可是场“攻坚战”,就拿明清时期乡试来说,考试按科目分三场,每场考试考生从点名入场到交卷出场,一共需要在贡院内呆三天两晚,但贡院内仅仅提供热水,其余所有食品和物品都需要考生自带。因此,考生除了带上笔墨纸砚外,还要携带餐具、食品等。

| 考官也艰辛 |

| 谁当考官

在通过地方考试取得童生(秀才)资格之后,幸运的考生将接连迎来三道大关——乡试、会试、殿试,先后晋升举人、贡士与进士。当你考上进士,你就有机会当考官了。

科举制度逐渐固定下来后,三级考试的考官按规都由皇帝亲自派选。

其中,乡试主考官设一正一副二位,同考官设四位,统称为“内帘官”,皆须由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

会试设一位主考官,称为“总裁”,以及三至五位副考官,皆由进士出身的一品二品大官担任;此外,明中叶以后,还有十八位负责批阅五经试卷的同考官,俗称“十八房”。

最后的最后,如果你有幸来到最终关卡——殿试,就会见到亲自主持考试的大boss皇帝,还有阵容豪华的读卷官队伍,包括大学士、尚书、都御史、通政史、大理寺卿、翰林学士、詹事等。

上面说的都是主要负责主持考试或评改考卷的官员。除此之外,考场内外,还有负责行政工作的提调官、负责监考的监试官以及负责糊名、誊录、监察挟带等各项具体工作的专门人员。

| 贡院监考

在考场上,监考官们常常神经紧绷,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宋朝起,考试在贡院内进行,贡院内考生之间以墙壁隔开,称为号舍。官吏在号舍间来回巡视,发现考生作弊则即刻清除出场。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时期的考场——贡院在建筑设计上十分有特色,以北京贡院为例,二门正中悬“龙门”金字匾,龙门的北面,是一座二层的明远楼。考试期间,监临、监试、巡察等官登楼眺望,居高临下,整个考场尽收眼底,便于防察。

| 别头试

科举考试也有“亲信回避”的相关规定。从唐代开始,若是主考官的子弟、亲戚也参加考试,则将另外为其举行“别头试”,别派考官。

| 闭锁考院

在会试中,为了防止徇私舞弊,考官到岗后直至评卷结束,都不得回家,直接赶到贡院居住,断绝与外界一切接触。考官内心一定是寂寞如雪的。

| 判卷改卷 |

| 糊名(弥封)

糊名(或称弥封)是考官改卷之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宋代开始广泛实行。

考试结束后阅卷前,糊名官将考生试卷中填写履历的部分翻折封盖,用白纸弥封后,再加盖“骑缝章”,避免评卷官看到考生信息。是不是觉得有些熟悉?这不就是“密封线内不准答题”嘛!

| 誊录、对读

糊名法实行以后,科场纪律严密了许多。但是,某些考生通过在试卷上做标记、写暗语等方式提醒阅卷者自己的身份,徇私舞弊的现象仍然存在。于是“誊录”应运而生,由誊录官用朱笔(红笔)抄录原卷一份再供阅卷官评阅,此卷称“朱卷”。而原卷(墨卷)则在与朱卷对读无误之后被封档。

| 评卷有叉没有勾

习惯了老师红笔画的对勾和叉,你知道科举考试评卷官判定成绩时在试卷上画的是什么吗?其中,○ △ 、| ×(圈、尖、点、直、叉)分别代表从高至低五个等级,不同科目、不同类型的考题都统一实行此评价方法。

| 转桌

在殿试中,为保证评卷公正,同一份考卷需要由多名考官共同批阅,称为“转桌”。每位阅卷官看完一份,便在试卷上写下自己的姓氏,同时标上优劣符号,等到把自己分到的试卷阅毕,再评阅别人看过的试卷,逐一轮流传看。如果发现同一份试卷的评价悬殊,就需要另派大臣来查阅,以调查是否存在徇私阅卷。最终成绩则由首席阅卷官综合各人评价给出。

实际上,在其他各级考试中,“互阅”制度也一直不断发展着。直至今日的高考,同一份试卷也会同时由多位评卷人评判,以最大限度保证公平。

评阅考卷完毕,考官们则将依照各级考试的放榜规则对外公布名次,不过,为了供考生查卷,考卷还需要好好保存一段时间。

从入场、到考试、再到评改考卷,程序之繁琐,不禁让人感慨在科举考场当一名考生、甚至一名考官都真不容易。科举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在它存在的千余年当中,在很大程度上都对社会人才选拔、阶层流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qJhXqDlwMfZ1RhmkCcFOcQuvGMnojaWxtsZyWPTQU5fU/x1Gk8nyPWf3RAZvuJs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